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完顏藥師接著,幾乎有點得意了,說:“我們只需要派幾百個士兵,今天晚上辛苦一下。在這裡,我可是要給他們請功啊!天這樣冷,還需要派他們去執行任務。”

  完顏宗望說:“一定!一定!您完顏將軍的提議,我們一定照辦!給今天晚上執行任務的將士,人人發白銀五十兩,記功一次。”

  完顏藥師說:“我們今天晚上,就睡不得安穩覺,恐怕要受一點吵鬧。我們只需要派幾百士兵,沿著黃河的水邊上敲鼓。本將軍敢肯定,明天白天,黃河對岸就沒有一個大宋的士兵了。為了愛護我們的士兵,為了我們的士兵不著涼,我們的士兵可以分三班輪流值班敲鼓。”

  眾金兵的將軍,看著完顏宗望,這也是計策?需不需要執行?

  完顏宗望看來是一個十分明智的統帥,大聲說:“好!就照郭藥師,郭將軍,不!完顏將軍的計策,派五百士兵,穿厚一點,沿著黃河河邊,把戰鼓敲響一點。”

  完顏宗望也不知道郭藥師的計策好不好。不過,僅僅派五百士兵,晚上敲一下戰鼓,又不傷筋動骨,何樂不為呢!

  沒有效果,明天恥笑郭藥師還有笑料。如果有效果,六萬大軍馬上可以過河。實行!

  黃河南岸的守軍,有十二萬,扎了十二個營寨。調兵遣將的將軍是大宋宣撫副使折彥質。住在離黃河岸邊幾里的地方的中軍帳里。晚上,聽到鼓聲。其實,鼓聲對岸用力在敲,有個黃河,再傳到中軍帳,也聲音很小。偏偏折彥質知道金兵已經到了對岸,今晚心神不寧,金兵的鼓聲,他就聽到了。於是他帶領自己的衛隊,騎上馬,跑了。

  主將逃跑離開了中軍帳,大家都看見了的。於是,中軍帳的將領,士兵就東一坨,西一坨開始跑。很快,中軍帳的將士都跑完了。

  中軍帳的將士一跑,很快,這個消息又傳到了臨近的營寨,附近的營寨又開始效仿。也沒有將軍出來制止。這個逃跑的行為向兩邊擴散,不到兩個時辰,整個十二萬的大宋軍隊,由於主帥逃跑,擴散為全軍逃跑。

  如果有一個將軍出來制止,敵人又沒有來,面前還有一道黃河天險,肯定可以少跑許多人,也不會得了傳染病,十二萬人一起逃跑了。

  他比國民黨軍隊在中條山被日本軍隊幾千人追得四處逃竄,還要使人覺得恥辱。畢竟日本人還在後面追嘛!(不過也夠叫中國人漢族人恥辱了)

  這個折彥質是個將軍,又是一個文人。現在都還有他的詩文傳下來,可以見他的文采很好。不過在筆者看來,如果作為一個將軍,是軍隊的恥辱,如果作為文人,是文人的恥辱。你手邊有十二萬人的軍隊,你身邊有一條天險黃河,僅僅聽到鼓聲,就逃跑了。這是漢族人永遠的恥辱。我也是一個漢族人,但是我們不能掩蓋我們民族的恥辱。有多少文人投筆從戎,干下了驚天動地的功績。文人不是貪生怕死的理由。以個人的犧牲換取民族的生存,才是每個漢族人應該有的品質,才是民族永遠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

  李回部一萬多人的軍隊,後面的支援部隊,見十二萬全部跑了,遂跟隨進行了後撤。只是李回的部隊沒有垮,形成了整建制的撤退。但是,他,他這一支部隊,仍然存在恥辱。敵人雖然多,能夠一次渡過黃河的,畢竟人數太少,完全可以抵抗敵人、消滅敵人。

  金兵第二天早上,看見河對岸旗幟仍然在飄揚,只是頭天的人來人往沒有了。對岸看不到一個人。

  消息報告到完顏宗望處,完顏宗望還不相信。親自到河邊來看,哪裡有大宋的兵的影子?

  馬上,完顏宗望派三十個士兵,作為試探,到對岸去偵查。他們五人一組,四面查看,也沒有大宋人的影子才派船回來報告。

  完顏宗望說:“郭藥師真神人也!”

  金兀朮對郭藥師的懷疑更加深了。大宋軍隊為什麼敲了個鼓就全部撤走了?

  金兵擊鼓就嚇走十二萬人的軍隊,可以說曠古未聞。

  金兵臨近了大宋的京城----開封,而且來得十分輕鬆。

  正文 第十九章 李綱將軍

  金兵在那裡順利地渡河。

  可惜渡船太少,只有五條船。他們有六萬多的軍隊人要渡。還有,他們每一個人有兩匹馬。一匹馬相當於四個人的面積重量,它們還不那麼老實,運輸還困難。

  金兀朮後來是一個出名的軍事家,他怎麼不知道“半渡而擊”的道理。

  如果先渡三萬人過河,沒有了馬,金兵不能在騎射上顯出威力,大宋的軍隊可以出動十萬人,輕鬆消滅金兵。如果由好的指揮官指揮,十萬大宋兵,也可以消滅金兵的三萬騎兵。大宋調二三十萬人的軍隊,比金國容易得多。半渡而擊,兩面夾攻,全殲金兵的六萬餘人?

  被殲滅的危險,這個擔心在金兀朮心裡十分沉重。

  他把這個東西告訴完顏宗望。完顏宗望告訴他,大宋沒有他擔心的那樣的本事。他們都是貪生怕死之輩。金兀朮是一個打仗的好手,但與大宋人打交道的時間太少了。如果這樣前怕狼後怕虎,仗就沒有辦法打了。

  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大宋朝廷的早朝開始了。

  大臣們三呼萬歲,三跪九叩。

  早朝已經沒有昨天熱鬧了。小趙皇帝的氣色反而好多了。該滾蛋的已經滾蛋了,現在是該打仗的時候了,也是自己可以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