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頁
「咳,歡迎各位國內外的建築師來到我們華為總部,想來我們華為的需求在之前給你們的資料中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就是希望給我們公司員工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和一個好的工作環境,至於設計的風格,由各位建築師自由發揮。」任正非坐在講台的沙發上,翹著二郎腿說道。
「本來,我是沒打算找評委的,畢竟這是我們華為自己的公司,想要什麼樣的基地,自然是我們自己說的算了,不過因為這只是概念設計,而且術業有專攻,避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我還是請來了十位在建築界十分權威的人士,除了構造師、水電工程師、環境健康安全工程師等等之外,我還邀請了我們中國唯一一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王澍大師過來作為評委。」任正非介紹道。
聽到王澍大師只是過來當評委的,蘇樂青以及其他的建築師都不約而同的鬆了口氣。
對於蘇樂青來說,只要王澍大師不來參加這次設計招標會,他就有獲勝的決心。
「好了,介紹就介紹到這裡吧,現在就直接進入正題吧,按照順序,就請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的王玉海建築師上台講述自己的概念方案吧。」任正非說道。
聽到這話,所有人的目光立即聚焦在了王玉海建築師身上,作為國內最頂尖的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建築師,王玉海可以說是他們研究院的王牌了,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成名,真正算起來,他跟王澍大師應該差不多大,在早起更是比王澍的名氣大。
可惜有些人雖然起點高,但上限卻有限,能夠有現在的名聲地位幾乎已經是王玉海的極限了,想要突破也只能拿下一些地標性質的建築,可惜這麼多年,一直沒能投中,所以對於這一次華為新基地的概念設計,他是非常認真的。
整理了一下自己用來講解的設計說明以及U盤之後,鬢角有些發白的王玉海沉穩的走上了講台。
「我們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概念設計的主題是——一脈通城,四方承運。」
第七百五十章 威嚴與氣勢
「華為作為國內知名的科技巨擘,員工數量是巨大的,而作為華為總部,它就如同一座城池一般,而員工就是城池裡的居民,所以我們的設計就是『城』為思路……」
「松山湖就如同天然的護城河一般,而城門就是這座城市的標誌,也是華為新基地的標誌,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高度約150米,寬90米的『華為之框』作為城門,城門兩邊建立商鋪門面……」
「整座城池呈現四方形,象徵著天圓地方之意,布局從內至外……」
「所謂一脈通城,就是開拓出一條從頭貫徹到尾的城內河,河流與松山湖相通,讓員工休閒之餘,可以泛舟湖上……」
「同時我們也設計了兩條電力輕軌,一橫一縱,便於住在外圍的員工搭乘……而四方承運則是用如同網絡化一般的交通樞紐連結城池的任意地點,使得輕軌與附近設施建築等一體化……」
「錯動的平面布局、結合地面慢行系統、大量導入自然採光,打造『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綠洲……」
王玉海站在講台上,非常詳細的講解著自己的概念設計,屏幕上也閃爍著他們概念設計的鳥瞰圖。
聽到王玉海的講解,台下的建築師們都忍不住點點頭,雖然說這個方案不算驚艷,但的確也有可取之處,比如他設計的開拓城內河以及電力輕軌,都是非常不錯的設計,至少他們之中也有人有類似的設計。
而一些老外卻絲毫不擔心,甚至有些輕視,因為這個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華為之框」有抄襲「杜拜之框」的嫌疑。
而蘇樂青則是微微頷首,其實王玉海的概念設計,蘇樂青還是懂的,他是想走傳統路線中式風格的,不然也不會說自己的概念設計是以古代城池作為靈感的。
不過可惜這個王玉海並沒有完全的去走中式風格,而是選擇摻雜一些商業建築的習慣,去設計什麼「華為之框」。
這完全是畫蛇添足的舉動,還不如直接用仿古材料打造出一座中國古代城池的城牆來。
只能說,這個王玉海建築師設計商業建築習慣了,所以喜歡整那些中西合璧的建築出來,這些有時候的確吸引一些人,但在真正頂尖的設計中,中西合璧就是不倫不類。
在頂尖的設計中,要麼你就純粹的西方設計,要麼你就是存粹的東方韻味,設計出這種中西合璧的東西來,註定是要慘澹收場。
「這就是我們華東建築設計研究所的概念設計!」王玉海長長的吐了口氣,他已經把他的概念設計以及他的設計理念完完全全的講述出來了,他覺得只要後面沒什麼驚艷的設計方案,那他這個設計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
「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基本上沒戲了,我們少了一個競爭對手。」在王玉海剛講完「華東之框」的時候,蘇樂青就篤定道。
「什麼啊,人家才剛剛開始,你就說人家沒戲了?我覺得很好啊,你聽聽,開拓城內河,電力輕軌,我覺得很不錯啊。」黃尚無語道。
「是啊,頭,我也覺得非常不錯,至少比我那個方案好多了,您怎麼說沒戲了?」蕭顯弘也十分疑惑道。
蘇樂青有些幸災樂禍地笑道:「我覺得他們在設計的時候,應該沒有研究華為董事長任正非的性格。」
「本來,我是沒打算找評委的,畢竟這是我們華為自己的公司,想要什麼樣的基地,自然是我們自己說的算了,不過因為這只是概念設計,而且術業有專攻,避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我還是請來了十位在建築界十分權威的人士,除了構造師、水電工程師、環境健康安全工程師等等之外,我還邀請了我們中國唯一一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王澍大師過來作為評委。」任正非介紹道。
聽到王澍大師只是過來當評委的,蘇樂青以及其他的建築師都不約而同的鬆了口氣。
對於蘇樂青來說,只要王澍大師不來參加這次設計招標會,他就有獲勝的決心。
「好了,介紹就介紹到這裡吧,現在就直接進入正題吧,按照順序,就請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的王玉海建築師上台講述自己的概念方案吧。」任正非說道。
聽到這話,所有人的目光立即聚焦在了王玉海建築師身上,作為國內最頂尖的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建築師,王玉海可以說是他們研究院的王牌了,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成名,真正算起來,他跟王澍大師應該差不多大,在早起更是比王澍的名氣大。
可惜有些人雖然起點高,但上限卻有限,能夠有現在的名聲地位幾乎已經是王玉海的極限了,想要突破也只能拿下一些地標性質的建築,可惜這麼多年,一直沒能投中,所以對於這一次華為新基地的概念設計,他是非常認真的。
整理了一下自己用來講解的設計說明以及U盤之後,鬢角有些發白的王玉海沉穩的走上了講台。
「我們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概念設計的主題是——一脈通城,四方承運。」
第七百五十章 威嚴與氣勢
「華為作為國內知名的科技巨擘,員工數量是巨大的,而作為華為總部,它就如同一座城池一般,而員工就是城池裡的居民,所以我們的設計就是『城』為思路……」
「松山湖就如同天然的護城河一般,而城門就是這座城市的標誌,也是華為新基地的標誌,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高度約150米,寬90米的『華為之框』作為城門,城門兩邊建立商鋪門面……」
「整座城池呈現四方形,象徵著天圓地方之意,布局從內至外……」
「所謂一脈通城,就是開拓出一條從頭貫徹到尾的城內河,河流與松山湖相通,讓員工休閒之餘,可以泛舟湖上……」
「同時我們也設計了兩條電力輕軌,一橫一縱,便於住在外圍的員工搭乘……而四方承運則是用如同網絡化一般的交通樞紐連結城池的任意地點,使得輕軌與附近設施建築等一體化……」
「錯動的平面布局、結合地面慢行系統、大量導入自然採光,打造『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綠洲……」
王玉海站在講台上,非常詳細的講解著自己的概念設計,屏幕上也閃爍著他們概念設計的鳥瞰圖。
聽到王玉海的講解,台下的建築師們都忍不住點點頭,雖然說這個方案不算驚艷,但的確也有可取之處,比如他設計的開拓城內河以及電力輕軌,都是非常不錯的設計,至少他們之中也有人有類似的設計。
而一些老外卻絲毫不擔心,甚至有些輕視,因為這個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華為之框」有抄襲「杜拜之框」的嫌疑。
而蘇樂青則是微微頷首,其實王玉海的概念設計,蘇樂青還是懂的,他是想走傳統路線中式風格的,不然也不會說自己的概念設計是以古代城池作為靈感的。
不過可惜這個王玉海並沒有完全的去走中式風格,而是選擇摻雜一些商業建築的習慣,去設計什麼「華為之框」。
這完全是畫蛇添足的舉動,還不如直接用仿古材料打造出一座中國古代城池的城牆來。
只能說,這個王玉海建築師設計商業建築習慣了,所以喜歡整那些中西合璧的建築出來,這些有時候的確吸引一些人,但在真正頂尖的設計中,中西合璧就是不倫不類。
在頂尖的設計中,要麼你就純粹的西方設計,要麼你就是存粹的東方韻味,設計出這種中西合璧的東西來,註定是要慘澹收場。
「這就是我們華東建築設計研究所的概念設計!」王玉海長長的吐了口氣,他已經把他的概念設計以及他的設計理念完完全全的講述出來了,他覺得只要後面沒什麼驚艷的設計方案,那他這個設計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
「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基本上沒戲了,我們少了一個競爭對手。」在王玉海剛講完「華東之框」的時候,蘇樂青就篤定道。
「什麼啊,人家才剛剛開始,你就說人家沒戲了?我覺得很好啊,你聽聽,開拓城內河,電力輕軌,我覺得很不錯啊。」黃尚無語道。
「是啊,頭,我也覺得非常不錯,至少比我那個方案好多了,您怎麼說沒戲了?」蕭顯弘也十分疑惑道。
蘇樂青有些幸災樂禍地笑道:「我覺得他們在設計的時候,應該沒有研究華為董事長任正非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