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頁
而那個時候文革剛剛過去,高校里人才嚴重缺乏,這就造成了老師的水平還不如王澍,而他自己更是說老師講的東西和他看的東西一對比,膚淺幼稚、保守陳舊,如果他能提前三天預習,就可以在課堂上把老師問的啞口無言,當時年少輕狂,這樣的話也一直掛在嘴邊。
而他也為自己的年少輕狂付出了代價,在他的學位論文裡,他直接提出了一個「三無理論」,說中國沒有現代建築理論,沒有現代建築師,也沒有現代建築。
雖然這篇論文在導師評委里全票通過,但是在論文審查委員會手裡卻被嗶了。
畢竟那些論文審查委員會成為都是國內的現代建築師,結果你這篇論文寫中國沒有現代建築師、沒有現代建築、沒有現代建築理論,這不是打他們臉嗎?
所以王澍大師最後沒能拿到碩士學位。
而這位王澍大師也是傲氣,那個時候正值1988年,改革開開房的高潮時期,國內外的設計師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展拳腳,而他卻急流勇退,選擇在杭州隱居,與建築工人一起生活,那個時候,中國的建築師滿腦子都只有快和錢,壓根就沒有其他的,而王澍大師卻在思索到底走什麼樣的道路,在這隱退的十年裡,他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建築作品,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2012年獲得了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的普利茲克建築獎。
十年磨一劍,一朝現鋒芒!
一夜之間,王澍就成為了國內外最知名的建築大師。
對於這位大師,蘇樂青還是非常敬佩的,只可惜一直無緣得見。
這兩個月的時間,他自然也不是什麼事都沒做,在看了華為給的基地資料後,他腦海里也一直在醞釀著設計方案,只不過雖然有不少方案,但卻缺乏最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如何建造中國現代建築。
在此之前,他設計的現代建築,應該說只能算是國外的現代建築,而他想要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那只能設計出屬於自己民族自己國家特色的現代建築,也就是中式現代建築。
這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命題,只要在建築摻雜一些中式元素就可以稱之為現代中式建築,但這只是最淺顯的,最表面的,如果在沒有中式元素的前提下,別人看到這個建築會第一時間知道,這個是現代中式建築,這才是現代中式建築的精髓與靈魂所在。
而毫無疑問,在這方面成就最高的肯定要屬王澍大師了,所以蘇樂青才準備過來觀賞一下寧波博物館,看看能不能從中學習或者是領悟到一些東西。
「樂青,這個博物館上面怎麼是斜的?」走在博物館下面,林夢月問道。
蘇樂青上下打量道:「寧波博物館建築形態以山、水、海洋為設計理念,第一層是整體,但從第二層開始,建築開始分體並傾斜,形成山體形狀。加上場館北部的水域,整個建築形似一條上岸的船。」
「這種建築格局體現了寧波的地理形態和作為港口城市的特色,博物館牆面通過兩種方式裝飾而成。第一種方式利用民間收集的上百萬片明清磚瓦手工砌成瓦爿牆,體現了江南特色和節約理念,另一種方式利用竹條加入混凝土,在表面展現竹的紋理,體現環保理念。」
「而且你沒發現咱們走在博物館下面,兩邊看上去就如同江南水鄉的巷子一樣嗎?整個建築並沒有多少中式元素在裡面,但卻能夠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中式風格,這種由明清磚瓦手工砌成的瓦爿牆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感,旁邊的翠竹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果然不愧是大師,也難怪能夠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蘇樂青一邊打量一邊嘆服道。
當初他沒能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心中也有著少許的不服氣,但看到這裡,他才真正心服口服,也只有這樣的大師才能獲得這樣的殊榮。
「走,咱們進博物館看看。」蘇樂青拉著林夢月的手走了進去。
剛進入博物館,蘇樂青就感覺到了氣氛不對勁,因為裡面的人太多了,甚至是有不少記者,蘇樂青湊了過去,正好看到了走在最前面的一個人。
「這不是王澍大師嗎?」蘇樂青頓時大喜道。
「不錯,這可是王澍大師在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後第一次回到寧波博物館。」旁邊的記者一邊拍照,一邊回答道。
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鄉土主義
蘇樂青心中有些高興,他一直想要拜訪一下這位大師,可是一直沒有機會,沒想到今天居然在寧波博物館撞見這位大師了,說什麼也得上前請教一番。
「咦,你不是那個……那個……大師以下第一人的……蘇樂青嗎?」旁邊拍照的記者轉頭看了眼蘇樂青,這一看,頓時讓他驚訝無比。
作為建築雜誌社的記者,他對於國內一些知名的建築師可謂是如數家珍,更不用說蘇樂青這種風頭正盛的建築師,更有人給了蘇樂青大師以下第一人的稱號。
現在建築大師王澍在這裡,而這位大師以下第一人的蘇樂青也出現在這裡,新老建築師的首次碰面,絕對是下期雜誌的頭條啊。
我靠,這樣你都能認出來?
蘇樂青也知道當初《夢想改造家》播出的時候,他的確是走紅了一把,但這都已經過去三年多了,而且他因為旅遊的關係,帶著墨鏡呢,居然還能被這個傢伙認出來。
而他也為自己的年少輕狂付出了代價,在他的學位論文裡,他直接提出了一個「三無理論」,說中國沒有現代建築理論,沒有現代建築師,也沒有現代建築。
雖然這篇論文在導師評委里全票通過,但是在論文審查委員會手裡卻被嗶了。
畢竟那些論文審查委員會成為都是國內的現代建築師,結果你這篇論文寫中國沒有現代建築師、沒有現代建築、沒有現代建築理論,這不是打他們臉嗎?
所以王澍大師最後沒能拿到碩士學位。
而這位王澍大師也是傲氣,那個時候正值1988年,改革開開房的高潮時期,國內外的設計師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展拳腳,而他卻急流勇退,選擇在杭州隱居,與建築工人一起生活,那個時候,中國的建築師滿腦子都只有快和錢,壓根就沒有其他的,而王澍大師卻在思索到底走什麼樣的道路,在這隱退的十年裡,他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建築作品,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2012年獲得了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的普利茲克建築獎。
十年磨一劍,一朝現鋒芒!
一夜之間,王澍就成為了國內外最知名的建築大師。
對於這位大師,蘇樂青還是非常敬佩的,只可惜一直無緣得見。
這兩個月的時間,他自然也不是什麼事都沒做,在看了華為給的基地資料後,他腦海里也一直在醞釀著設計方案,只不過雖然有不少方案,但卻缺乏最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如何建造中國現代建築。
在此之前,他設計的現代建築,應該說只能算是國外的現代建築,而他想要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那只能設計出屬於自己民族自己國家特色的現代建築,也就是中式現代建築。
這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命題,只要在建築摻雜一些中式元素就可以稱之為現代中式建築,但這只是最淺顯的,最表面的,如果在沒有中式元素的前提下,別人看到這個建築會第一時間知道,這個是現代中式建築,這才是現代中式建築的精髓與靈魂所在。
而毫無疑問,在這方面成就最高的肯定要屬王澍大師了,所以蘇樂青才準備過來觀賞一下寧波博物館,看看能不能從中學習或者是領悟到一些東西。
「樂青,這個博物館上面怎麼是斜的?」走在博物館下面,林夢月問道。
蘇樂青上下打量道:「寧波博物館建築形態以山、水、海洋為設計理念,第一層是整體,但從第二層開始,建築開始分體並傾斜,形成山體形狀。加上場館北部的水域,整個建築形似一條上岸的船。」
「這種建築格局體現了寧波的地理形態和作為港口城市的特色,博物館牆面通過兩種方式裝飾而成。第一種方式利用民間收集的上百萬片明清磚瓦手工砌成瓦爿牆,體現了江南特色和節約理念,另一種方式利用竹條加入混凝土,在表面展現竹的紋理,體現環保理念。」
「而且你沒發現咱們走在博物館下面,兩邊看上去就如同江南水鄉的巷子一樣嗎?整個建築並沒有多少中式元素在裡面,但卻能夠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中式風格,這種由明清磚瓦手工砌成的瓦爿牆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感,旁邊的翠竹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果然不愧是大師,也難怪能夠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蘇樂青一邊打量一邊嘆服道。
當初他沒能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心中也有著少許的不服氣,但看到這裡,他才真正心服口服,也只有這樣的大師才能獲得這樣的殊榮。
「走,咱們進博物館看看。」蘇樂青拉著林夢月的手走了進去。
剛進入博物館,蘇樂青就感覺到了氣氛不對勁,因為裡面的人太多了,甚至是有不少記者,蘇樂青湊了過去,正好看到了走在最前面的一個人。
「這不是王澍大師嗎?」蘇樂青頓時大喜道。
「不錯,這可是王澍大師在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後第一次回到寧波博物館。」旁邊的記者一邊拍照,一邊回答道。
第七百四十六章 新鄉土主義
蘇樂青心中有些高興,他一直想要拜訪一下這位大師,可是一直沒有機會,沒想到今天居然在寧波博物館撞見這位大師了,說什麼也得上前請教一番。
「咦,你不是那個……那個……大師以下第一人的……蘇樂青嗎?」旁邊拍照的記者轉頭看了眼蘇樂青,這一看,頓時讓他驚訝無比。
作為建築雜誌社的記者,他對於國內一些知名的建築師可謂是如數家珍,更不用說蘇樂青這種風頭正盛的建築師,更有人給了蘇樂青大師以下第一人的稱號。
現在建築大師王澍在這裡,而這位大師以下第一人的蘇樂青也出現在這裡,新老建築師的首次碰面,絕對是下期雜誌的頭條啊。
我靠,這樣你都能認出來?
蘇樂青也知道當初《夢想改造家》播出的時候,他的確是走紅了一把,但這都已經過去三年多了,而且他因為旅遊的關係,帶著墨鏡呢,居然還能被這個傢伙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