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俺一眼瞥去,知道不是什麼好貨色,便冷冷地鄙視道:“不會是太陽能手電筒吧?”
這個朋友聽我一說,頓時來了勁,也不往包里塞了,把小玩意拿在手裡給我炫耀:“你看,它看起來是個手電,其實,其實也是個手電……”
“不過呢,它還是個電棒埃”說著,該朋友得意地一推開關,手電前方頓時閃出一二藍色火花,啪啪作響,十分嚇人。
我對他這種不懂裝懂的態度十分生氣,當著他女朋友的面奪過小電筒,“二百塊錢買的地攤貨吧,又被宰啦。”一邊說著,一邊點亮火花,然後伸手故意去抓那兩個標稱30萬伏的電擊頭,一邊抓一邊說:“看到了吧,用它防身靠不住啊1
我那朋友乃大驚失色,在我的一再鼓勵下,最後自己伸出指頭也試驗了一把,除了指頭有點燒灼感外,什麼事情都沒有。他一邊痛斥奸商騙他說挨上人就倒,一邊大惑不解,為什麼《虎膽龍威》里布魯斯威利的老婆拿了老太太的小電棍,對著那討厭記者的脖子來那麼一下就把人放倒了呢。
我當即教育他說,國外治安不好,賣的那些東西威力都很大,一般都是直流電的,你要是拿根香菸上去都能用火花點著(我說這話的時候,那個朋友竟然拿他的小破電筒試著點菸了);我國治安好,這個東西一般都是嚇唬人的,最嚴重的一種情況是你殺人放火被逮了,我把你銬在凳子上電你,事先還要潑一杯水,這樣效果估計才不錯。
我當時以為這個事情就這樣完了,沒想到數個月後本·阿弗萊克主演的《致命報酬》上映,我那朋友看了之後竟然頗有心得,主動找我交流說那裡FBI抓捕阿弗萊克時用了一種十分威猛的電棍,簡直就是隔山打牛,而且一電就翻,這個好東西能不能幫兄弟搞一個送女朋友防身(作者按:小女孩漂亮了就是麻煩啊)。
我當時是聽他的外行描述,過了很久才反應過來他說的是泰瑟電擊槍——那是美國一種利害武器,發射兩個小電夾,射程7米~8米,沾上點皮就能讓人瞬間失能癱倒在地(曾經有10位身高體壯的特種兵自願測試,全部被放倒,無一例外)。於是立即反問他:“你要這個不覺得太過了嗎?更何況,這個東西即使在美國也是主要針對執法部隊出售的,聽說美國兵在伊拉克就是用的它,你覺得你可以合法持有嗎?”
我那朋友本來就是個膽小的書生,被我這麼一說,冷汗當時就下來了,連連說:“算了算了,我遵紀守法。”我說:“這就對了,你上回那個破爛手電扔了嗎,根據我國法規,那個玩意也是違禁的。”那朋友趕緊說:“我回去就丟了,以後遇到事情,首先找110就好。”
刀槍是工具,我才是武器
——日常生活隱蔽武器
武俠小說里的大俠們向來不大重視兵器之利,所謂氣功所至,飛花摘葉即可傷人。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事出偶然、強調快速反應的江湖鬥爭——在歷年起於酒吧舞廳的小規模突發江湖鬥爭中,倒在了啤酒瓶子和磚頭之下的小混混們可能要比倒在刀棍之下的要多得多。你要是湊巧看過《食神》就知道,小小的折凳平日裡潛伏在民宅,坐在屁股下面忍辱負重,居然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刻殺機畢露,給來犯之敵當頭一擊。
而據我一位愛好日本漫畫的朋友介紹,平日裡攜帶的鑰匙居然也可以夾在指縫中間充當臨時手刺(手刺,興起於西部開發時代賭徒隨身攜帶的小型兇器,還有一個名字叫“掌劍”——PALM DAGGER)。對於他的這個建議,我曾經好奇試驗過,結論是畢竟只是替代品,效果一般,人機工效差,鑰匙尾巴硌得手掌疼。而需要注意的是,非專業有非專業的好處,專業手刺在眾多國家和地區,甚至在可以合法持有刀具的地區都屬於進攻型武器,到了警察叔叔那裡會來得非常麻煩。而縱觀全球風雲,沒聽說哪裡禁鑰匙的。
手刺一類武器,走的是奇險路子,畢竟還屬於旁門。相形之下,手電筒作為短棍使用,在效果、氣勢各方面都會很不錯。20世紀90年代初期,甄子丹自導自演過一部暴力影片《殺殺人,跳跳舞》,主人公就在片中把兩根電筒當短棍使,近戰格鬥,所向披靡。這和片中他曾經在美國混過警察的身份是相符的——美國警察就裝備有STREAMLIGHT 生產的 SL-20X 型標準警用手電筒作為照明和打擊的兩用工具。
不久之前,國內曾經出過一起案子。警察提著應急燈去查閱暫住證,遇上了兩個逃犯。情急之下,逃犯打落應急燈,在黑暗中雙方陷入混戰,罪犯心狠手辣,警察不幸被刺中一刀,後來不治身亡。當時看到這則新聞我就想,如果這名警察手裡拿的不是應急燈,而是一根STREAMLIGHT之類的堅固電筒,哪怕是次一點的MAG-LITE,甚至國產虎頭大電筒,面對兇狠的歹徒,結局或許都會好很多。
近代黑幫文學的開山之作《教父》里有一個曾經嫉惡如仇的警察,在一次執行任務中用電筒狠狠敲打了一個無賴,因為下手太重,不但打壞了罪犯,也打壞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打進了小黑屋——這次致命的打擊直接導致他後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淪為黑幫殺手。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作者的描述,當時這個警察用電筒打人時居然連電筒都打壞了,根據我的推測,在20世紀60年代,他用的大概是Kel-Light,打壞鋁合金筒身那是需要很大力氣的。而現在裝備的STREAMLIGHT就基本不是打人可以打壞的了,高強度石英玻璃燈罩,高強度航空鋁合金筒身,一旦拿在手裡,給你的第一感覺不大可能是照明,用北京話說,那是——“死磕”。
這個朋友聽我一說,頓時來了勁,也不往包里塞了,把小玩意拿在手裡給我炫耀:“你看,它看起來是個手電,其實,其實也是個手電……”
“不過呢,它還是個電棒埃”說著,該朋友得意地一推開關,手電前方頓時閃出一二藍色火花,啪啪作響,十分嚇人。
我對他這種不懂裝懂的態度十分生氣,當著他女朋友的面奪過小電筒,“二百塊錢買的地攤貨吧,又被宰啦。”一邊說著,一邊點亮火花,然後伸手故意去抓那兩個標稱30萬伏的電擊頭,一邊抓一邊說:“看到了吧,用它防身靠不住啊1
我那朋友乃大驚失色,在我的一再鼓勵下,最後自己伸出指頭也試驗了一把,除了指頭有點燒灼感外,什麼事情都沒有。他一邊痛斥奸商騙他說挨上人就倒,一邊大惑不解,為什麼《虎膽龍威》里布魯斯威利的老婆拿了老太太的小電棍,對著那討厭記者的脖子來那麼一下就把人放倒了呢。
我當即教育他說,國外治安不好,賣的那些東西威力都很大,一般都是直流電的,你要是拿根香菸上去都能用火花點著(我說這話的時候,那個朋友竟然拿他的小破電筒試著點菸了);我國治安好,這個東西一般都是嚇唬人的,最嚴重的一種情況是你殺人放火被逮了,我把你銬在凳子上電你,事先還要潑一杯水,這樣效果估計才不錯。
我當時以為這個事情就這樣完了,沒想到數個月後本·阿弗萊克主演的《致命報酬》上映,我那朋友看了之後竟然頗有心得,主動找我交流說那裡FBI抓捕阿弗萊克時用了一種十分威猛的電棍,簡直就是隔山打牛,而且一電就翻,這個好東西能不能幫兄弟搞一個送女朋友防身(作者按:小女孩漂亮了就是麻煩啊)。
我當時是聽他的外行描述,過了很久才反應過來他說的是泰瑟電擊槍——那是美國一種利害武器,發射兩個小電夾,射程7米~8米,沾上點皮就能讓人瞬間失能癱倒在地(曾經有10位身高體壯的特種兵自願測試,全部被放倒,無一例外)。於是立即反問他:“你要這個不覺得太過了嗎?更何況,這個東西即使在美國也是主要針對執法部隊出售的,聽說美國兵在伊拉克就是用的它,你覺得你可以合法持有嗎?”
我那朋友本來就是個膽小的書生,被我這麼一說,冷汗當時就下來了,連連說:“算了算了,我遵紀守法。”我說:“這就對了,你上回那個破爛手電扔了嗎,根據我國法規,那個玩意也是違禁的。”那朋友趕緊說:“我回去就丟了,以後遇到事情,首先找110就好。”
刀槍是工具,我才是武器
——日常生活隱蔽武器
武俠小說里的大俠們向來不大重視兵器之利,所謂氣功所至,飛花摘葉即可傷人。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事出偶然、強調快速反應的江湖鬥爭——在歷年起於酒吧舞廳的小規模突發江湖鬥爭中,倒在了啤酒瓶子和磚頭之下的小混混們可能要比倒在刀棍之下的要多得多。你要是湊巧看過《食神》就知道,小小的折凳平日裡潛伏在民宅,坐在屁股下面忍辱負重,居然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刻殺機畢露,給來犯之敵當頭一擊。
而據我一位愛好日本漫畫的朋友介紹,平日裡攜帶的鑰匙居然也可以夾在指縫中間充當臨時手刺(手刺,興起於西部開發時代賭徒隨身攜帶的小型兇器,還有一個名字叫“掌劍”——PALM DAGGER)。對於他的這個建議,我曾經好奇試驗過,結論是畢竟只是替代品,效果一般,人機工效差,鑰匙尾巴硌得手掌疼。而需要注意的是,非專業有非專業的好處,專業手刺在眾多國家和地區,甚至在可以合法持有刀具的地區都屬於進攻型武器,到了警察叔叔那裡會來得非常麻煩。而縱觀全球風雲,沒聽說哪裡禁鑰匙的。
手刺一類武器,走的是奇險路子,畢竟還屬於旁門。相形之下,手電筒作為短棍使用,在效果、氣勢各方面都會很不錯。20世紀90年代初期,甄子丹自導自演過一部暴力影片《殺殺人,跳跳舞》,主人公就在片中把兩根電筒當短棍使,近戰格鬥,所向披靡。這和片中他曾經在美國混過警察的身份是相符的——美國警察就裝備有STREAMLIGHT 生產的 SL-20X 型標準警用手電筒作為照明和打擊的兩用工具。
不久之前,國內曾經出過一起案子。警察提著應急燈去查閱暫住證,遇上了兩個逃犯。情急之下,逃犯打落應急燈,在黑暗中雙方陷入混戰,罪犯心狠手辣,警察不幸被刺中一刀,後來不治身亡。當時看到這則新聞我就想,如果這名警察手裡拿的不是應急燈,而是一根STREAMLIGHT之類的堅固電筒,哪怕是次一點的MAG-LITE,甚至國產虎頭大電筒,面對兇狠的歹徒,結局或許都會好很多。
近代黑幫文學的開山之作《教父》里有一個曾經嫉惡如仇的警察,在一次執行任務中用電筒狠狠敲打了一個無賴,因為下手太重,不但打壞了罪犯,也打壞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打進了小黑屋——這次致命的打擊直接導致他後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淪為黑幫殺手。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作者的描述,當時這個警察用電筒打人時居然連電筒都打壞了,根據我的推測,在20世紀60年代,他用的大概是Kel-Light,打壞鋁合金筒身那是需要很大力氣的。而現在裝備的STREAMLIGHT就基本不是打人可以打壞的了,高強度石英玻璃燈罩,高強度航空鋁合金筒身,一旦拿在手裡,給你的第一感覺不大可能是照明,用北京話說,那是——“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