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這個槍操作靈活,性能優良,殺傷力還大。《鐵道游擊隊》里形容說:“掏出盒子炮來就是一梭火”,可見不是蓋的。在國共內戰時期,所收繳的原版盒子炮,往往作為禮品逐級上送,其中也不乏送到總部和中央軍委,供首長或警衛人員使用的。在西柏坡的時候,毛主席還曾風趣地說:“我們走到哪裡,老百姓一看都知道,因為我們背‘盒子炮’的多”。但同時,這個槍也就出現了大量國內仿製,前有漢陽兵工廠一類的國有大型企業,後有河北、河南、四川一些鄉鎮企業甚至個人,大家都攢足了造假。一時間從中央到地方,盒子炮遍地開花,有的還算是正經軍工企業產品,有的就是民間人士自己用銼刀手工製作的,質量參差不齊。可以想見,後來楊子榮的犧牲和這種槍的版本加工精度原因有著直接的關係。如果當初楊子榮手上的是那麼一把正經的M1932衝鋒手槍,十個鄭三炮也給收拾了。這個悲慘的案例又一次告訴我們,裝備是多麼重要,精良的裝備也許並不能取代艱苦的訓練,但是在很多時候,卻能避免更大的犧牲。你若是看過岳飛的故事,就應該知道挑花車的高寵(就是“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賊巢穴,待俺趕上前去,殺他個乾乾淨淨”的那位)因為戰馬不良而喪生敵營的悲慘事跡。
正是:
為國捐軀赴戰場,
丹心可並日爭光。
華車末破身先喪,
可惜將軍馬不良。
威震江湖的AK
有朋友曾經和我談起槍枝,開玩笑說在中華大地上行兇作惡的匪徒,長兵器還是使用56式衝鋒鎗比較合適,因為廣大老百姓一般不認識外國槍,你花大價錢買了一隻外國貨別人還以為你是拿玩具在嚇唬他,一般還會反抗。但是看見56沖就老實了——不認識56還不認識AK47嗎?
當年香港黑幫片裡的大圈仔就是靠著這種傢伙打劫金鋪殺人越貨的。飛虎隊猛男們拿著玩具一樣的MP5趕來堵截,被匪徒們拿著這種傢伙一掃,防彈衣上就是一個洞……從此以後,這種傢伙就隨著五四手槍(香港叫大黑星)一起走進了老百姓的視野,也由此名震江湖。
1997年美國好萊塢北部曾經發生過一起銀行搶劫案,刀槍不入的歹徒手持羅馬尼亞生產的AKM(多數老外和國內群眾認識有限,看見AK槍族的傢伙都一個樣,興奮地大叫“AK47”)配合中國生產的出口型56式彈鼓,肆意掃射的精彩場面給人印象很深。後來這兩個悍匪被趕來增援的反恐特警當場擊斃,但是他們的精神一直活躍在好萊塢老闆的腦子裡。那個著名的場面也不止一次在好萊塢大片裡出現過,《反恐44分鐘》比較真實地再現了原場面,但是票房不好,而票房猛片《盜火線》就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的加工。
老百姓認識AK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國際新聞。世界各地,只要是有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裝的地方,一般都能看到AK47的身影,而且還多是中國的版本——電影《黑影墜落》里索馬利亞民兵使用的全部都是中國AK。誰叫這槍價格便宜量又足,結構堅固、維修便利、造價低廉,丟進水裡泡過,撈出來照射不誤。
前段日子江湖上傳聞AK47的設計者卡拉什尼科夫先生晚景淒涼,生活所迫不得已去給人家雨傘公司做形象代言,好在這種雨傘銷路不是很好,也免得我們在國內看到觸景生情。值得一提的是,卡老給德國博克公司設計的AK系列折刀我倒是看到過了。刀形靈感來源於AK74的逆刃刺刀,十分威猛的感覺,但那畢竟是過去的事了。俄羅斯裝備的新槍AN94雖然刺刀還保留著AK第三代的樣子,但是槍本身已經走出了AK槍族的影子了,而我國最新的95自動步槍更是採取了無托設計,拼刺功能基本就是放棄了,前邊掛著一個多功能匕首,明眼人一看就能認出它和美軍制式刺刀M9的親戚關係。
霰彈槍的威懾力
霰彈槍中一般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是12號五連發,多見於銀行保衛手裡,這種由齊齊哈爾雄鷹警用器材公司生產的97式18.4mm霰彈槍性能穩定、故障率低,最關鍵的是這個傢伙黑森森的槍口要遠比81、79之類來得威風,因此這個傢伙非常適合嚇唬壞蛋。
美國警方統計表明:槍枝的心理威懾力與槍枝的口徑成正比。按照他們的統計,不管是警察也好,罪犯也好,普通公民也好,最害怕遭遇的武器是霰彈槍,基本上沒有什麼人敢於對抗指向自己的12號槍管。這點也算是深刻貫徹了我國銀行保衛工作中威懾大於殺傷的傳統——當年用的是764廠狼牙棒,也是極其威風的一代名器。
再說霰彈槍這種傢伙,一戰時就被老美帶上了戰場,當時就叫“戰壕清掃槍”,與衝鋒鎗的原始用途有類似的地方,槍手的發射方式通常是扣住扳機不放,反覆快速拉動護木,以形成類似連發的效果。德國人對此武器相當畏懼,下令抓住美軍霰彈槍手以後就就地槍斃。而且這個傢伙非常適合叢林作戰:叢林裡視線不遠,敵人出現突然,用霰彈槍幾乎不用瞄準,抬手就轟。實在是城市作戰和警務用槍的首眩
而在中國,霰彈槍多年以來一直是頂著土銃和五連發的名義出現的,而且屢次在歹徒和民警的對抗中以匪用槍枝的形式出現,而且由於設計的原因,每次都能讓警察或多或少地受傷流血。去年西南某地查處黑槍時,一民警被歹人的土銃轟到了背,前前後後取出了200多個彈片,還算運氣好保住性命。有時候歹人槍法好或者槍枝威力大,警察還會把命丟掉,上個月北海就有一名民警出警時遭歹徒用自製霰彈槍打中腹部,因失血過多不治犧牲。
正是:
為國捐軀赴戰場,
丹心可並日爭光。
華車末破身先喪,
可惜將軍馬不良。
威震江湖的AK
有朋友曾經和我談起槍枝,開玩笑說在中華大地上行兇作惡的匪徒,長兵器還是使用56式衝鋒鎗比較合適,因為廣大老百姓一般不認識外國槍,你花大價錢買了一隻外國貨別人還以為你是拿玩具在嚇唬他,一般還會反抗。但是看見56沖就老實了——不認識56還不認識AK47嗎?
當年香港黑幫片裡的大圈仔就是靠著這種傢伙打劫金鋪殺人越貨的。飛虎隊猛男們拿著玩具一樣的MP5趕來堵截,被匪徒們拿著這種傢伙一掃,防彈衣上就是一個洞……從此以後,這種傢伙就隨著五四手槍(香港叫大黑星)一起走進了老百姓的視野,也由此名震江湖。
1997年美國好萊塢北部曾經發生過一起銀行搶劫案,刀槍不入的歹徒手持羅馬尼亞生產的AKM(多數老外和國內群眾認識有限,看見AK槍族的傢伙都一個樣,興奮地大叫“AK47”)配合中國生產的出口型56式彈鼓,肆意掃射的精彩場面給人印象很深。後來這兩個悍匪被趕來增援的反恐特警當場擊斃,但是他們的精神一直活躍在好萊塢老闆的腦子裡。那個著名的場面也不止一次在好萊塢大片裡出現過,《反恐44分鐘》比較真實地再現了原場面,但是票房不好,而票房猛片《盜火線》就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的加工。
老百姓認識AK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國際新聞。世界各地,只要是有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裝的地方,一般都能看到AK47的身影,而且還多是中國的版本——電影《黑影墜落》里索馬利亞民兵使用的全部都是中國AK。誰叫這槍價格便宜量又足,結構堅固、維修便利、造價低廉,丟進水裡泡過,撈出來照射不誤。
前段日子江湖上傳聞AK47的設計者卡拉什尼科夫先生晚景淒涼,生活所迫不得已去給人家雨傘公司做形象代言,好在這種雨傘銷路不是很好,也免得我們在國內看到觸景生情。值得一提的是,卡老給德國博克公司設計的AK系列折刀我倒是看到過了。刀形靈感來源於AK74的逆刃刺刀,十分威猛的感覺,但那畢竟是過去的事了。俄羅斯裝備的新槍AN94雖然刺刀還保留著AK第三代的樣子,但是槍本身已經走出了AK槍族的影子了,而我國最新的95自動步槍更是採取了無托設計,拼刺功能基本就是放棄了,前邊掛著一個多功能匕首,明眼人一看就能認出它和美軍制式刺刀M9的親戚關係。
霰彈槍的威懾力
霰彈槍中一般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是12號五連發,多見於銀行保衛手裡,這種由齊齊哈爾雄鷹警用器材公司生產的97式18.4mm霰彈槍性能穩定、故障率低,最關鍵的是這個傢伙黑森森的槍口要遠比81、79之類來得威風,因此這個傢伙非常適合嚇唬壞蛋。
美國警方統計表明:槍枝的心理威懾力與槍枝的口徑成正比。按照他們的統計,不管是警察也好,罪犯也好,普通公民也好,最害怕遭遇的武器是霰彈槍,基本上沒有什麼人敢於對抗指向自己的12號槍管。這點也算是深刻貫徹了我國銀行保衛工作中威懾大於殺傷的傳統——當年用的是764廠狼牙棒,也是極其威風的一代名器。
再說霰彈槍這種傢伙,一戰時就被老美帶上了戰場,當時就叫“戰壕清掃槍”,與衝鋒鎗的原始用途有類似的地方,槍手的發射方式通常是扣住扳機不放,反覆快速拉動護木,以形成類似連發的效果。德國人對此武器相當畏懼,下令抓住美軍霰彈槍手以後就就地槍斃。而且這個傢伙非常適合叢林作戰:叢林裡視線不遠,敵人出現突然,用霰彈槍幾乎不用瞄準,抬手就轟。實在是城市作戰和警務用槍的首眩
而在中國,霰彈槍多年以來一直是頂著土銃和五連發的名義出現的,而且屢次在歹徒和民警的對抗中以匪用槍枝的形式出現,而且由於設計的原因,每次都能讓警察或多或少地受傷流血。去年西南某地查處黑槍時,一民警被歹人的土銃轟到了背,前前後後取出了200多個彈片,還算運氣好保住性命。有時候歹人槍法好或者槍枝威力大,警察還會把命丟掉,上個月北海就有一名民警出警時遭歹徒用自製霰彈槍打中腹部,因失血過多不治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