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成吉思汗看了信後,非常高興,但他不可能在原地等著丘處機的到來,他要一直西征。於是,丘處機只能按照成吉思汗的安排,跟在他的後面,直到1222年四月五日,丘處機才見到了駐紮在八魯灣的成吉思汗。

  一見到丘處機,成吉思汗就說:"金、宋徵聘你,你都拒絕了,而你卻不遠萬里來見我,我很高興。"

  丘處機說道:"山野之人奉詔而來,此乃天意。"

  成吉思汗接著便問:"真人遠道而來,不知有無長生不老之藥?"

  丘處機坦言:"世上只有延年益壽之藥,從來沒有長生不老藥。"

  成吉思汗當時很失望,但他對丘處機的誠實很是欣賞,這以後,成吉思汗就把丘處機留在身邊,經常和他探討煉丹養生之道。

  在這位傲視天下的大汗看來,不死之藥並非是人人都能得到的。他把丘處機留在身邊,大概是想以誠心來打動丘處機,讓他拿出不死之藥。1224年,成吉思汗讓丘處機回到燕京,並讓他住下來,並且經常惦記著這位老朋友,他在一道聖旨里對丘處機說:"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與其說,這是成吉思汗對丘處機的眷戀之情,倒不如說是他仍抱著丘處機有不死之藥的希望。但是,丘處機死了,成吉思汗想要長生不老的希望破滅了。

  他感覺到了大限已來,而且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一代天驕到了這個時候,所能做的,只有為自己打下的江山進行一次總體的規劃。

  簡單地講,成吉思汗臨終有三大遺命。

  一是再次明確繼承人。讓諸子立誓,擁戴窩闊台繼位。

  二是對諸子、諸將安排滅金方略。他說:"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三是對自己的身體做了交代,他說:"我不願死在家裡,我要為名聲和榮譽走出去!"

  這就是成吉思汗,一個把一生都獻給了戰場的人,就是死,也要在戰場上結束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這三道遺囑,成了成吉思汗在世上最後的話,也成了他為後世和自己做的一個最為深刻的預見和總結。

  最後一個月

  讓我們再來詳細回顧一下這位天之驕子臨走時的情景。

  1227年閏五月,寧夏的酷熱讓這位蒙古大汗吃盡苦頭,他只好到六盤山腳下的開城避暑。開城南依六盤山,是控扼秦隴咽喉的戰略要地,自古以來,中原王朝與北方少數遊牧民族的分界線都在此。成吉思汗一定還記得,十一年前自己在攻打金政權占據的潼關失利後的情景。那時,他始終找不到滅掉金國的最佳方法。他找來金國降將郭寶玉詢問攻取中原之策,郭寶玉就獻出了攻夏滅金再取宋的計策。六月份,他就病倒了,從這時到第二個月的十二日,他一直沒有出過開城。

  在這一個月時間裡,這位大汗到底在想什麼呢?我們的確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他的確做了很多事。

  首先,他再三叮囑窩闊台:"耶律楚材是一人才,你必須要重用他。"

  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在攻取金國的中都後,得到的一個人才。此人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知識豐富,胸懷大志,但成吉思汗並沒有重用他。一是因為當時朝廷組織不夠健全;二是西征時以軍事行動為主,少有政治措施,最需要的是軍事人才,耶律楚材是政治家,自然較少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三是耶律楚材所學習的治國平天下的儒學,對於生長於遊牧社會,以弓馬取天下的成吉思汗來說畢竟是太深奧艱澀了,況且在當時的西域也用處不大;最後,成吉思汗很可能是把耶律楚材作為一種"人才儲備",以便天下平定後使用。

  這在他臨終前,就能得到最直接的證明。

  過不久,他對群臣說:"我去年說過不再殺掠,只是忘了布告天下,現在可布告天下,讓天下人都知道這件事。"這大概是他對西征時期殺戮太盛的一個懺悔,對於一位當時已經駕馭歐亞的帝王來講,它的性質未必不能與漢武帝的"輪台罪己詔"平分秋色。

  是啊!一個人在晚年能懂得悔過,雖然很值得稱讚,但卻無法挽回因他的錯而死掉的那些人的性命了。

  成吉思汗的一生應該是鐵與血的一生。他原名叫鐵木真,生於蒙古貴族世家,他的童年並不幸福,在1170年,他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的遺孀月倫領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但也正是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性格。

  後來,他為金國賣力,在1196年打敗了塔塔兒人。金國授他以察兀忽魯(部長)官職,封脫里汗為王。他用了十年時間,最終在1206年於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開忽里勒台大會,即蒙古國大汗位,號成吉思汗。

  從1207年開始,他對外進行了血腥的征伐。在1209年之前,他三次大舉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納女請和。1211年,又率領大軍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軍占領中都,在遼西消滅金守軍,攻占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1218年,滅西遼。1219年,向花剌子模發動了侵略戰爭,同時附帶徵服其他國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