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頁
眾人再三苦勸,張揚無奈,現在家業大了,凡事實在不好太勉強,思索再三,只好令周瑜率軍,以馬超的西涼軍團為先鋒,蔣琬為參軍,中軍大將徐晃、臧霸、麒麟七刃等人,馬良、馬謖等人隨軍聽用,大小將帥數十員,起兵二十萬,向益州進發。
臨行前一晚,張揚召來周瑜等人,囑咐道:「公瑾,此去南方不毛之地,多有勞苦,要小心應付。」
周瑜一聽,回道:「父王嚴重了,兒臣為父王分憂,本分也。」
「不知道諸位此去有何打算?」張揚看向眾人。
馬謖說道:「大王,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叛。我軍所到之處,必然平服,但班師之日,就是我北伐曹丕之時,蠻兵若知,必然再反。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只要蠻兵真心降服,則後顧無憂也。」
張揚大喜,直到歷史上正是馬謖向諸葛亮提出的這樣的建議,當下點頭表示肯定。
商討完畢之後,張揚單獨留下了周瑜,「公瑾,幼常這人如何?」
「年輕有為,有勇又謀,馬家兄弟,皆大王良助!」
張揚笑了笑,搖頭說道:「季常有長史之風,乃治國良臣,但幼常還是太嫩,只怕是紙上談兵,言過其實,公瑾你進兵用人,還需小心。」
「臣明白!」
……
公元208年九月,周瑜經過三個多月,不負張揚所託,終於平定了南蠻。
如歷史上一般,周瑜按照張揚的吩咐將所占土地全部還給了孟獲,有人建議龐統留下官員,以監督南蠻,唯恐再反。
周瑜卻不聽,認為留官留兵,一無糧,二來南人也不信服,麻煩太多,乾脆全部交給孟獲,並贈予大量錢糧,以資戰後恢復。南人皆感其德,為其立祠,同時也送上不少珠寶和特產,以資軍用,表示永不再反。
周瑜大軍平定南蠻,班師回國,孟獲等率領南蠻各路洞主、酋長相送,周瑜大軍行到永昌,留王平、呂凱、高定守備,孟獲亦回南中,並許下承諾,他日若有用得著南蠻的,他義不容辭。
張揚得知周瑜大軍已回,並向荊州而來,大喜,引眾文武前來迎接,犒賞三軍將士,撫恤陣亡者家屬。
一時間,領地內一片祥和,軍隊士氣大漲,百姓極度擁護,張揚見南中已定,便開始準備北伐的各項工作。
經過商量,為了有效牽制曹丕的軍隊,張揚決定幾路大軍同時出擊,他特命龐統、徐晃、麒麟七刃等將率領川軍,匯合張郃、法正等人,兵出葭萌關,攻打漢中,此為一路。自己則親提大軍,兵出宛城。
但是最讓張揚頭疼的就是淮南這一線,雖然張遼在淮南經營多年,兵強馬壯,自己又調集了江東的部分人馬前去,但是劉備可不是好對付的,關張二將已經是超一流高手,何況還有個超級猛男呂布,其實這些人張揚還不是最擔心的。
最讓張揚擔心的人一直都沒有出現,就是在演義中仿佛妖怪一般的人物,諸葛亮。張揚知道,諸葛玄等人已經加入了劉備的陣營,而按照歷史上的時間來看,現在的諸葛亮已經二十八、九歲了,所以極有可能,現在劉備軍中,諸葛亮已經在出謀劃策,而且這麼多年來劉備一直沒有什麼動靜,張揚擔心一旦劉備出手,絕對是要人命的。
張揚曾經考慮過將周瑜調往淮南,統率淮南、徐州一線,但是那裡張遼、高順二將早已深入人心,雖然二將不會結黨私營,但是在那裡的勢力也算是扎了根,周瑜貿然前去,張揚相信二將會讓出兵權,但是那裡的將領和士兵只怕就不會那麼想了。
想了幾天也沒有個頭緒,張揚乾脆把周瑜、郭嘉等人叫來,商量看該怎麼辦。
郭嘉等人自然明白張揚愁什麼,周瑜作為當事人,雖然心裏面也有些想法,但是現在牽扯到自己,準確地說是牽扯到了各大集團和整個戰局的利益,如此敏感的問題,他縱使有滿腹經綸,也不太好發表意見了。
周瑜於是採取了沉默,郭嘉就不得不推到檯面上來了。
張揚看著這個自己最信任的謀士,問道:「問題已經很清楚了,公瑾,你應該也明白,現在正是北伐大計剛剛開始的時候,該怎麼辦?」
二人互相了看了看,均沒有說話,郭嘉只好說道:「大王,現在已經確定的將領之中,漢中一線有賈翊在,荊州一線由大王親自領兵,冀幽一線有徐庶和程昱在,淮南徐州這一線,不知道大王是如何設想的?」
「孤設想三路進兵,曹丕無論是兵力、人手都不足,多線作戰必然吃力,我軍只要一路有所突破,馬上就可以長驅直入,而其他兩路也就必然順勢進兵。」
「那就是說,這第三條線,就是汝南了?」
張揚眼前一亮,喜道:「對啊,奉孝,第三條路,出汝南,只要拿下汝南就可以了。」可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張揚暗自感嘆,但是他馬上意識到一個問題,「可是……」
「可是我們和劉備硬拼,必然損兵折將,就會給曹丕充分的準備時間,大王是不是顧慮這個?」周瑜說道。
「不錯,劉備雖然只有汝南、部分司州的一小部分,但是手下的將領謀士卻極為強大,你們可能還不知道,我們最大的敵人還沒有出現。」
「最大的敵人?」郭嘉嚇了一跳。
臨行前一晚,張揚召來周瑜等人,囑咐道:「公瑾,此去南方不毛之地,多有勞苦,要小心應付。」
周瑜一聽,回道:「父王嚴重了,兒臣為父王分憂,本分也。」
「不知道諸位此去有何打算?」張揚看向眾人。
馬謖說道:「大王,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叛。我軍所到之處,必然平服,但班師之日,就是我北伐曹丕之時,蠻兵若知,必然再反。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只要蠻兵真心降服,則後顧無憂也。」
張揚大喜,直到歷史上正是馬謖向諸葛亮提出的這樣的建議,當下點頭表示肯定。
商討完畢之後,張揚單獨留下了周瑜,「公瑾,幼常這人如何?」
「年輕有為,有勇又謀,馬家兄弟,皆大王良助!」
張揚笑了笑,搖頭說道:「季常有長史之風,乃治國良臣,但幼常還是太嫩,只怕是紙上談兵,言過其實,公瑾你進兵用人,還需小心。」
「臣明白!」
……
公元208年九月,周瑜經過三個多月,不負張揚所託,終於平定了南蠻。
如歷史上一般,周瑜按照張揚的吩咐將所占土地全部還給了孟獲,有人建議龐統留下官員,以監督南蠻,唯恐再反。
周瑜卻不聽,認為留官留兵,一無糧,二來南人也不信服,麻煩太多,乾脆全部交給孟獲,並贈予大量錢糧,以資戰後恢復。南人皆感其德,為其立祠,同時也送上不少珠寶和特產,以資軍用,表示永不再反。
周瑜大軍平定南蠻,班師回國,孟獲等率領南蠻各路洞主、酋長相送,周瑜大軍行到永昌,留王平、呂凱、高定守備,孟獲亦回南中,並許下承諾,他日若有用得著南蠻的,他義不容辭。
張揚得知周瑜大軍已回,並向荊州而來,大喜,引眾文武前來迎接,犒賞三軍將士,撫恤陣亡者家屬。
一時間,領地內一片祥和,軍隊士氣大漲,百姓極度擁護,張揚見南中已定,便開始準備北伐的各項工作。
經過商量,為了有效牽制曹丕的軍隊,張揚決定幾路大軍同時出擊,他特命龐統、徐晃、麒麟七刃等將率領川軍,匯合張郃、法正等人,兵出葭萌關,攻打漢中,此為一路。自己則親提大軍,兵出宛城。
但是最讓張揚頭疼的就是淮南這一線,雖然張遼在淮南經營多年,兵強馬壯,自己又調集了江東的部分人馬前去,但是劉備可不是好對付的,關張二將已經是超一流高手,何況還有個超級猛男呂布,其實這些人張揚還不是最擔心的。
最讓張揚擔心的人一直都沒有出現,就是在演義中仿佛妖怪一般的人物,諸葛亮。張揚知道,諸葛玄等人已經加入了劉備的陣營,而按照歷史上的時間來看,現在的諸葛亮已經二十八、九歲了,所以極有可能,現在劉備軍中,諸葛亮已經在出謀劃策,而且這麼多年來劉備一直沒有什麼動靜,張揚擔心一旦劉備出手,絕對是要人命的。
張揚曾經考慮過將周瑜調往淮南,統率淮南、徐州一線,但是那裡張遼、高順二將早已深入人心,雖然二將不會結黨私營,但是在那裡的勢力也算是扎了根,周瑜貿然前去,張揚相信二將會讓出兵權,但是那裡的將領和士兵只怕就不會那麼想了。
想了幾天也沒有個頭緒,張揚乾脆把周瑜、郭嘉等人叫來,商量看該怎麼辦。
郭嘉等人自然明白張揚愁什麼,周瑜作為當事人,雖然心裏面也有些想法,但是現在牽扯到自己,準確地說是牽扯到了各大集團和整個戰局的利益,如此敏感的問題,他縱使有滿腹經綸,也不太好發表意見了。
周瑜於是採取了沉默,郭嘉就不得不推到檯面上來了。
張揚看著這個自己最信任的謀士,問道:「問題已經很清楚了,公瑾,你應該也明白,現在正是北伐大計剛剛開始的時候,該怎麼辦?」
二人互相了看了看,均沒有說話,郭嘉只好說道:「大王,現在已經確定的將領之中,漢中一線有賈翊在,荊州一線由大王親自領兵,冀幽一線有徐庶和程昱在,淮南徐州這一線,不知道大王是如何設想的?」
「孤設想三路進兵,曹丕無論是兵力、人手都不足,多線作戰必然吃力,我軍只要一路有所突破,馬上就可以長驅直入,而其他兩路也就必然順勢進兵。」
「那就是說,這第三條線,就是汝南了?」
張揚眼前一亮,喜道:「對啊,奉孝,第三條路,出汝南,只要拿下汝南就可以了。」可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張揚暗自感嘆,但是他馬上意識到一個問題,「可是……」
「可是我們和劉備硬拼,必然損兵折將,就會給曹丕充分的準備時間,大王是不是顧慮這個?」周瑜說道。
「不錯,劉備雖然只有汝南、部分司州的一小部分,但是手下的將領謀士卻極為強大,你們可能還不知道,我們最大的敵人還沒有出現。」
「最大的敵人?」郭嘉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