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是運輸能力跟得上,帝國可以徵集大批廉價的炮灰參加戰爭,那時帝國的戰爭成本將會縮小一大半。

  其實江濤心知肚明,此時想滅大清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大清擁有遼闊的土地,打不過可以四處流竄,他之所以改變既定策略,以攻代守,皆是因為十八國聯盟仿製的滅清火槍在波斯戰場威力不凡,帝國僕從軍傷亡慘重,若讓他們擁有大批量的滅清火槍,那時受傷的就有可能是帝國的軍民。

  之所以用騎兵對付大清,江濤也是沒有辦法,主要是帝國離莫斯科太遠了,若用步兵,只有累死的份。

  ……

  江石接到聖旨,帶著二十五萬騎兵和十萬牧民不緩不急的進入了波斯已是華興七年秋,等他與江信匯合已是十月,最後因為天氣原因,他們並沒有急於進入大清,反而抓住機會全殲一直搗亂的五萬哥薩克騎兵。

  經過數月的休整和移動,直到翌年三月,帝國四十五萬精銳和精銳牧民才突然突入俄羅斯境內,養精蓄銳的帝國騎兵這時才發揮出一騎三馬的速度,除了在鄉里補給,一路上並不停留,直奔莫斯科,敢於追趕和圍剿的清兵皆步入歷史的後塵,等康熙得知,帝國雄獅已經跨越伏爾加河。

  康熙怒了,沒想到這個時候大華帝國竟敢同時進攻大清,簡直不把大清放在眼裡,此時他已經訓練十萬精銳的火槍手,再加三十萬滿蒙八旗,和其他數十萬精銳,他不信擊不敗對方,對於這一次大華號稱百萬鐵騎的謠言,康熙只是搖頭冷笑。

  “要不要召回在奧斯曼帝國境內的十萬鐵騎?”

  “罷了,遠水解不了近渴,再說根本沒有那個必要。”

  康熙要向整個天下證明大華帝國在大清面前玩騎兵簡直是班門弄斧,不過他還是象徵性的知會十八國聯盟,不過他並不看好他們能來馳援大清,因為奧斯曼的戰局已到了關鍵的時刻,各國根本不能及時的援助帝國,少量的兵馬也根本不起作用。

  這一會康熙已經恢復了淡然,他已經做好決定,要在小盛京城下全殲大華賊軍。

  一道道聖旨發出,大量的兵馬開始向小盛京(莫斯科)雲集,等江信和江石兵臨城下,康熙已經聚集了三十五萬騎兵,二十萬火槍手和三十萬刀槍兵,共八十五萬兵馬,還有八百門大小火炮。

  康熙直接在莫斯科城下安營紮寨,大華賊軍比他預想中晚來了半個月,不過他知道對方的深意,不過不管如何,對方只有死路一條。

  就在當天,康熙向江信和江石下達了挑戰書。

  江信斷然拒絕,只是對峙,並向周邊派遣了二十萬蒙古鐵騎、五個槍騎師和十萬武裝牧民,對莫斯科周邊進行全面破壞,以江石為主將。

  青煙滾滾,慘叫聲不絕於耳。

  康熙仍是不動聲色,可是他心中卻急了,莫斯科周邊是大清的中心,人口稠密,商賈雲集,而且煉鐵司等也在周邊,這都是大清的根基。

  他不懼持久戰,可是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基業被毀,康熙一下子警惕起來,對方不主動來攻,是畏懼己方的火炮,可是對方只剩下二十萬騎,難道不怕己方一口吞了它?

  康熙拿起千里鏡細細觀察,只見這些騎兵穿著布甲,拿著火槍,啊,難道他們拿的都是六連發的火槍?

  怪不得有恃無恐,康熙心中頓時涼意橫生,如此一來,滿清八旗絕對不是對手,可是照這樣對峙下去,失敗的仍然是自己,要知道對方可以源源不斷的劫掠地方獲得補給,而己方等於作繭自縛,八十萬兵馬再加上莫斯科城內上百萬的人口,以莫斯科儲備的糧草來算最多堅持三個月。

  康熙鐵青著臉久久說不出話來,沒有想到還沒交手,大清就落了絕對的下風。

  到底是帶著滿清八旗死守小盛京,還是像個英雄的死法?

  第一條要拋棄所有的平民和俄羅斯軍,節省出來的糧食應該能堅持一年以上,可是對方圍一年以上,又當如何?

  對方有這個能力,就算對方會撤兵,但是大清大失民心之後,還能統治這麼廣大的土地嗎?

  康熙頓時有些患得患失,打還是不打?

  康熙一人考慮了一夜,終於在翌日發起了總攻。

  其中三十五萬騎兵分為兩翼,二十萬火槍手為中路,步炮共進,一同緩緩逼向江信帶領的皇家騎兵團。

  江信暗暗點了點頭,直接帶著麾下的槍騎兵和大清兜圈子,卻並不與之接戰,因為江石帶領的數十萬騎已經在戰略上包圍了莫斯科,他只要牽制對方就行了,但是只要對方露出破綻,他不介意一口咬上去。

  一連十餘天,康熙已經遠離莫斯科三百多里,卻還是沒能逃出大華帝國的戰略圈,他派出去的傳令兵都遭到了劫殺,就算傳令兵逃了出去,也沒有效果,大清已經沒有能夠和蒙古鐵騎交戰的野戰兵了,因為精銳都在康熙的手中,而大量俄羅斯人也趁此造反,根本不會來援助康熙。

  這期間,康熙曾派出五萬哥薩克騎兵追擊對方,可是不過瞬間,兇狠、野蠻的哥薩克騎兵就被擊地粉碎。

  那二十萬敵騎仿佛一座大山般壓在康熙的背上,使他喘不過起來。

  康熙忍不住一陣心酸,三十來歲的他已經白髮橫生,如今強兵在手,卻無處施展,如之奈何?悲呼哀哉,天亡大清矣,賊軍無道,玄燁不服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