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一盧”和“斯特恩集團”的極端分子則決心反對調解人的建議,已經把他們的力量集中到耶路撒冷。斯特恩集團在他們的頭子內森?弗里德曼一雅林的5
領導下,最近已經帶上了極左的性質。第一次停1
戰剛剛開始,斯特恩集團就對聯合國調解人及其觀察員採取了威脅的態度,並且在調解人8月9日至11日訪284問耶路撤冷時公開示威反對他。伊 線意味深長的是,一部分以色列報紙一口咬定說這位調解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階段期間作為國際紅十字會的代表曾同希姆萊有過暖昧的勾搭,而現在戰又成了“英美帝國主義”和“石油利益”
的一個代理人。除了這些過分的指責外,以色列政府和實際上整個報界都對調解人及其聯合國觀察員採取了敵對的態度,說他們偏袒阿拉伯人,沒有起了什麼作用。戰早在9月間,調解人就為耶路撒冷的緊張局勢非常擔心,正在考慮把他自己的總部(當時設在羅得島,該島和巴勒斯坦的空中交通會受到冬季暴風雨的影響)和他手下觀察員構總部(當時設在海法)都遷到耶路撒冷城裡來。斯特恩集團的領袖大概當時還不知道調解人在這個階段的令摩西?斯奈[關於此人,見上文,原著第194頁和第221頁注⑤(即本書第333頁和第380頁注⑤——譯者)〕,於1947年重訪在共產黨統治下的他的祖國波蘭後,也認為“這個年青的猶太國家如果轉向蘇聯,比之依附倫敦和不願意打仗的埃及政府和軍隊同以色列開戰的。
①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長阿扎姆本人曾於5月30日對調解人說,“阿拉伯軍隊的戰略和技術地位特別有利……因此他們不會有多大困難就能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一項對他們有利的軍事解決策伯納多特:《前往耶路撒冷》,第34頁)。出席聯合國大會的伊拉克代表後來聲稱:“阿拉伯軍隊正在向特拉維夫集合,並在即將消滅猶太復國主義威脅的時候,調解人出來干涉了。”[1948年11月17日的發言,《大會第三屆會議正式記錄》(OfficialRecordsofthe3rdSessionoftheGeneralAssembly),第1部分,第一委員會,第663頁〕
②《泰晤士報》駐開羅記者報導,1949年2月11日。下列各戰線上阿拉伯和以色列被俘人數的比率,說明了各戰線的相對重要性:
被俘人數 以色列被俘人數
5,458人) (總數942人)
1百分比
伊拉克戰線 67.877.0
線 30.216.8
戰線1.4 5.7
戰線0.6 0.5
華盛頓來,可能得到更多的好處”(埃邦,前引文,第266—267頁)。意圖,曾在9月6日他的特拉維夫的新聞傳單上的一篇文章里用了這樣的話來作結尾:“當前的任務就是趕走伯納多特和他的觀察員們。祝福這樣乾的人們!”源然而,關於耶路撒冷猶太極端分子組織的威脅態度的報告,送到以色列當局面前的時候,他們似乎並不在意。耶路撒冷的軍事長官伯納德?約瑟夫,就反對調解人搬到城裡來辦公。謝爾托克則於9月14日說,內閣已推遲作出取締極端分子組織的決定,因為有些部長希望能說服它們和平地解決。①兩天後,即調解人到來的前夕,謝爾托克本人和作戰部部長據說曾在特拉維夫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公開批評了聯合國的觀察員。②9月17日,調解人對耶路撒冷的猶太占領區進行訪問。自從斯特恩集團在8月間對他舉行示威以來,這是他第一次來訪問。陪同他的是一名以色列聯絡官,但沒有帶武裝的警衛。③他的汽車
被一輛吉普車堵住去路,四個穿以色列軍服的人,結成一285伙,其中一人在近距離把調解人和一個法國觀察員當場擊斃。據說立刻用飛機把兇手們偷送到捷克斯洛伐克去了。後來有人說他們屬於一個叫作“祖國陣線”的組織,顯然就是斯特恩集團的一個分支,但後者卻矢口否認。①
在謀殺事件發生後又拖延了二十多小時,伯納德?約瑟夫才下令在耶路撒冷實行宵禁,而在這段時間內斯特恩集團的成員仍然在城裡自由地活動,但是它的“官方發言人”卻發表了一項聲明,指責說,幹這件罪惡勾當的是英國情報人員。②對行動遲緩所作的辯解是:以色列軍事年9月27日)。最後,《曼徹斯特衛報》駐特拉維夫記者報導說,以色列政府在致瑞典政府的一份備忘錄中承認,對調解人“未提供警衛,因為當時認為他也許不願意要警衛”(《曼徹斯特衛報》,1950年6月20日)。
8月29日在埃及部隊裡服務的沙烏地阿拉伯非正規軍殺害了兩名聯合國觀察員,因為他們的飛機事先未通知就在加沙機場降落(《聯合國調解人的進度報告》,聯合國大會:《正式記錄》,第3屆會議,增編第11號,A/648,第40頁,第16節)。當局對調動他們耶路撒冷防地的軍隊一事是很勉強的,因為他們要提防阿拉伯人的進攻。可是那些被以色列警察逮捕的斯特恩集團①
源:沙布泰伊?羅森尼:《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停戰協定》(ShabtaiRosenne:
Israel’sArmisticeAgreementswinththeArabStates),特拉維夫,布盧姆斯坦因代國際法律協會以色列分會出版,1951年版,第64頁注①。以色列人還俘獲同阿拉伯人一起作戰的英國人十三名和其他國籍的人兩名。①《泰晤士報》駐中東記者報導,1948年8月2日。
領導下,最近已經帶上了極左的性質。第一次停1
戰剛剛開始,斯特恩集團就對聯合國調解人及其觀察員採取了威脅的態度,並且在調解人8月9日至11日訪284問耶路撤冷時公開示威反對他。伊 線意味深長的是,一部分以色列報紙一口咬定說這位調解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階段期間作為國際紅十字會的代表曾同希姆萊有過暖昧的勾搭,而現在戰又成了“英美帝國主義”和“石油利益”
的一個代理人。除了這些過分的指責外,以色列政府和實際上整個報界都對調解人及其聯合國觀察員採取了敵對的態度,說他們偏袒阿拉伯人,沒有起了什麼作用。戰早在9月間,調解人就為耶路撒冷的緊張局勢非常擔心,正在考慮把他自己的總部(當時設在羅得島,該島和巴勒斯坦的空中交通會受到冬季暴風雨的影響)和他手下觀察員構總部(當時設在海法)都遷到耶路撒冷城裡來。斯特恩集團的領袖大概當時還不知道調解人在這個階段的令摩西?斯奈[關於此人,見上文,原著第194頁和第221頁注⑤(即本書第333頁和第380頁注⑤——譯者)〕,於1947年重訪在共產黨統治下的他的祖國波蘭後,也認為“這個年青的猶太國家如果轉向蘇聯,比之依附倫敦和不願意打仗的埃及政府和軍隊同以色列開戰的。
①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長阿扎姆本人曾於5月30日對調解人說,“阿拉伯軍隊的戰略和技術地位特別有利……因此他們不會有多大困難就能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一項對他們有利的軍事解決策伯納多特:《前往耶路撒冷》,第34頁)。出席聯合國大會的伊拉克代表後來聲稱:“阿拉伯軍隊正在向特拉維夫集合,並在即將消滅猶太復國主義威脅的時候,調解人出來干涉了。”[1948年11月17日的發言,《大會第三屆會議正式記錄》(OfficialRecordsofthe3rdSessionoftheGeneralAssembly),第1部分,第一委員會,第663頁〕
②《泰晤士報》駐開羅記者報導,1949年2月11日。下列各戰線上阿拉伯和以色列被俘人數的比率,說明了各戰線的相對重要性:
被俘人數 以色列被俘人數
5,458人) (總數942人)
1百分比
伊拉克戰線 67.877.0
線 30.216.8
戰線1.4 5.7
戰線0.6 0.5
華盛頓來,可能得到更多的好處”(埃邦,前引文,第266—267頁)。意圖,曾在9月6日他的特拉維夫的新聞傳單上的一篇文章里用了這樣的話來作結尾:“當前的任務就是趕走伯納多特和他的觀察員們。祝福這樣乾的人們!”源然而,關於耶路撒冷猶太極端分子組織的威脅態度的報告,送到以色列當局面前的時候,他們似乎並不在意。耶路撒冷的軍事長官伯納德?約瑟夫,就反對調解人搬到城裡來辦公。謝爾托克則於9月14日說,內閣已推遲作出取締極端分子組織的決定,因為有些部長希望能說服它們和平地解決。①兩天後,即調解人到來的前夕,謝爾托克本人和作戰部部長據說曾在特拉維夫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公開批評了聯合國的觀察員。②9月17日,調解人對耶路撒冷的猶太占領區進行訪問。自從斯特恩集團在8月間對他舉行示威以來,這是他第一次來訪問。陪同他的是一名以色列聯絡官,但沒有帶武裝的警衛。③他的汽車
被一輛吉普車堵住去路,四個穿以色列軍服的人,結成一285伙,其中一人在近距離把調解人和一個法國觀察員當場擊斃。據說立刻用飛機把兇手們偷送到捷克斯洛伐克去了。後來有人說他們屬於一個叫作“祖國陣線”的組織,顯然就是斯特恩集團的一個分支,但後者卻矢口否認。①
在謀殺事件發生後又拖延了二十多小時,伯納德?約瑟夫才下令在耶路撒冷實行宵禁,而在這段時間內斯特恩集團的成員仍然在城裡自由地活動,但是它的“官方發言人”卻發表了一項聲明,指責說,幹這件罪惡勾當的是英國情報人員。②對行動遲緩所作的辯解是:以色列軍事年9月27日)。最後,《曼徹斯特衛報》駐特拉維夫記者報導說,以色列政府在致瑞典政府的一份備忘錄中承認,對調解人“未提供警衛,因為當時認為他也許不願意要警衛”(《曼徹斯特衛報》,1950年6月20日)。
8月29日在埃及部隊裡服務的沙烏地阿拉伯非正規軍殺害了兩名聯合國觀察員,因為他們的飛機事先未通知就在加沙機場降落(《聯合國調解人的進度報告》,聯合國大會:《正式記錄》,第3屆會議,增編第11號,A/648,第40頁,第16節)。當局對調動他們耶路撒冷防地的軍隊一事是很勉強的,因為他們要提防阿拉伯人的進攻。可是那些被以色列警察逮捕的斯特恩集團①
源:沙布泰伊?羅森尼:《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停戰協定》(ShabtaiRosenne:
Israel’sArmisticeAgreementswinththeArabStates),特拉維夫,布盧姆斯坦因代國際法律協會以色列分會出版,1951年版,第64頁注①。以色列人還俘獲同阿拉伯人一起作戰的英國人十三名和其他國籍的人兩名。①《泰晤士報》駐中東記者報導,1948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