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明不再領兵,但是崔有福、張鄺等將領還帶著許多士卒在他身邊,這些人都自然知道李自成拼老命的原因,也急著要立功,便紛紛向王明請示,是否能讓自己加入征西行轅左大營。

  王明這才想起他們來,這段日子又忙又高興,居然忘記這檔子事了。他笑著說道:“這事我能做主,你們拿著我的書函去潼關找李將軍吧,李將軍正愁手上人不夠呢!他和朱將軍一左一右,誰先拿下西安自然是首功,可是朱將軍居高臨下,一馬平川,李將軍想要占先機,自然只能靠兵多取勝了!”

  崔有福、張鄺等人聽說鎮國大將軍急需人手,他們幾人手中兵馬也有六萬多人,而且經過平陽血戰,雖然還未成為精銳之師,卻也不再是一群烏合之眾了,便高興的帶著王明的書函,向潼關趕去。

  第294章 問鼎(九)上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張養浩的《山坡羊》前三句很直接的描寫了潼關的雄險。潼關南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除了雄險,潼關還有他獨特的地理位置,它處於山西、陝西和河南三省的交界處,所謂作用關中,扼守潼關,北控三晉,南控中原。

  就在一年之前,李自成就兵不血刃的取得了這座關係著陝西命脈的雄關,一年之後,潼關再次陷入兵禍,只是世事無常,原來的攻方變成了收方。一時興盛至極的大順開始呈現衰敗的景象,正應了那句“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這兵禍之中,最吃苦受難的還是平頭百姓了。

  閒話休提,只說李超塗得了洛陽,本來準備休整三天,哪知道第二天就聽到李自成已經攻克平陽的消息。李超塗不敢讓賊軍有過多的休息時間,若是讓他休整好後從平陽直下洛陽,自己恐怕又是一場苦戰。

  當天夜晚,李超塗就兵分三路,上路周雲破夾石關,攻略三門夾、炳城,下路蔣健破高門關、朱門關,攻略盧氏,中路李超塗親領之,大軍直撲潼關的外圍關城洪關,最後三路大軍會師潼關城下。

  其實,河南一帶關卡城池大多都是沒有明確的主子,這些關卡城池原本不是很重要,在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興盛之時,守城的官兵將領們紛紛投降表示歸附,李自成也沒去顧及這些小地方,依然讓他們管理。

  李自成敗退後,大部分地區的官紳士族雖然紛紛反正,恢復大明年號,但是挨著陝西的潼關輻射區卻沒人敢公然反正,只是各自為政,不再聽奉大順號令了。等到李自成大軍一到,自然是聞風而降了。唯有走上路的周雲在靈寶縣遇到賊軍嫡系都尉張有部四千餘人,他組織士兵稍微抵抗了一陣,自知不敵,便退回潼關去了。

  三路大軍很順利的到潼關會師,李超塗吧大營按扎在離潼關十五里處的河岸上,這裡有一條叫做盤澗水的小河匯入黃河,河岸是秦嶺的一個小分支,地理位置高於黃河,不懼水攻,又依山傍水,營寨立好後當真是進可攻,退可守。

  此時,潼關關城裡除了袁宗第帶去的三萬多人以及潼關守將馬世耀部一萬五千人,還有其餘許多如張有一般在官兵來後退入潼關的小部隊約二萬餘人。

  李超塗立營之後,便讓周雲、劉肇基各自率部對潼關進行了一輪試探性攻擊,發現關城中的賊軍士氣高昂,似乎擺脫了幾個月來接連失敗的陰影。

  李超塗知道賊軍反攻之所以士氣低落是士兵不想打仗,並不是不能打仗,現在快打到他們老家了,自然開始拼命了。估算了一下敵我的軍力對比,李超塗發現自己能在李自成大軍趕來之前攻下潼關的機率很小。

  最後,李超塗只得放棄速戰速決的戰法,準備圍點打援,先半途截殺李自成援軍一陣,打擊賊軍的士氣,然後等待著朱亮的右路大軍逼近西安,那時李自成肯定又會帶著主力大軍回援,自己才有機會攻破潼關,如果動作快,說不定還能趕在朱亮攻下西安之前到達西安城下,|Qī|shu|ωang|分一份功勞。

  主意打定,李超塗命令大軍就在營寨里養精蓄銳,斥候營全部派出,盯緊李自成主力大軍行軍動向。另一面加緊催促後勤輜重,既然打算做長期圍困,隨軍帶的那幾天糧食是遠遠不夠的。一想到軍需後勤,李超塗想起當年跟隨孫傳庭圍剿時的情況來,真是不當家不知當家的苦,現在自己做了大營主帥,才能體會到孫傳庭當時的苦楚。

  李自成苦戰了十九天,才在官兵逼近潼關的最後關頭拿下平陽,麾下士兵損失慘重不說,就是活下來的也大都疲憊不堪了。他很想擠出點時間來休息幾日,可是一想到潼關只有袁宗第、馬世耀帶著不到五萬士兵鎮守,就心中不安,大軍不做絲毫休整,留下萬餘人清剿平陽反叛勢力,就火速帶著大軍沿著汾水河南下了。

  汾水河在河津匯入黃河,此段黃河從河套地區俯衝而下,硬生生的劈開八百里秦川,所以李自成只能轉道從榮河、臨晉去潼關。

  榮河縣就是當初李自成渡河東征時的第一站,先鋒大將李友。白鳩鶴就是在這裡發布大名鼎鼎的《渡河剿兵東征檄文》的,這次賊軍故地重遊,榮河還是那榮河,威名赫赫的‘大順軍’卻失去它十幾年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名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