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日本海軍直到戰爭結束前一個月才學會了怎樣正確使用潛水艇,直到戰敗也不懂如何在航母時代正確使用水面炮擊艦隊,卻找了個藉口曰;開戰後的戰鬥形態與事前的預計準備不一致!!!以後在日軍這些飯桶指揮官手裡,戰列艦成了擺設,巡洋艦,驅逐艦成了運輸艦,潛水艇成了偵察船,可惜了那些強大的艦隊都讓那些飯桶指揮官把他們變成了廢鐵,在此時,騎王又投其所好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進攻台灣。

  台灣此時守軍不過一個旅團,還分散在全島,而騎王所控制的秘密支部也能動員近2000人的武裝,騎王所計劃的就是趁日本兵力空虛時刻發動起義和大陸增援控制島嶼,接著美國集中海空兵力增援並且吸引並且消耗消滅日軍,總之,這是個中國控制島嶼然後吸引日本進攻的主意,關鍵就在於能否在剛控制台灣而美國海軍主力尚未抵達的時刻如何堅守,否則就白白的犧牲了。

  這個計劃在後勤依賴的特別嚴重,後勤的消耗會特別驚人,運輸艦隊必須穿越仍被日本控制的第二島鏈抵達台灣,儘管日本的第二島鏈已經沒有出擊的能力,可是仍有還手之力,稍有不慎就。。。。。。。。。。。。。。。。。。。

  第五十四章 流星(結局)

  騎王在美國專利下給部隊大量配置了報話機,因為沒有必要給小部隊裝備電台,而報話機日軍也有繳獲,依靠日本的工業實力,日本在仿製後,也同樣配發部隊,在前線雙方報話機型號基本相同---同樣的技術體系,互相能監聽,至於電話,被竊聽幾乎是肯定的,不過電話一般只有中國監聽日本的,但是電台就是互相的,至於電台倒保密程度很高,小部隊之間的有線無線聯繫均不能有明語能話,這就為報話機黑話的形成和發展提出了客觀要求。上面沒有編制統一的黑話用語,也不能編制,全憑地方部隊即興發揮,達到約定俗成,幾乎每條黑話詞彙都包容一個小掌故,每套獨立的黑話體系都有自己相應的文化背景。這裡長官意志不起決定作用,一般就是特種部隊的基層作戰單位中隊自己加以普及,個把月之內便基本完善和運用自如。因為中隊之間從不發生橫向聯繫,一個中隊一貫要管幾個縣的區域呢,莫說日本監聽人員弄不懂,就連連軍區自己電訊科的監聽人員也譯不出。大致上有多少一線中隊和主力戰鬥營,就有多少語系的流派。很多縣的南北不過幾十里說話都不一樣。

  日本會漢語的人不少,在報話機里裝模作樣還能說幾句很正規的對話,一開口就露餡,至於漢奸,一個步兵連都是本地兵,外地漢奸也不明白,至於中隊,大家在一個鍋里攪勺子,還能不熟悉。

  徐州集群海城基幹團6連的陣地態勢突出,易攻難守,在平原上無遮無掩,突圍的日本軍隊戰鬥力遠超這種地方部隊,面對瘋狂狀態的日軍,儘管有空中掩護,戰鬥僅僅3個小時,5班長就就負了重傷,被指導員強令進防炮洞包紮休息。

  還沒有一支煙功夫,外邊就傳來消息,指導員犧牲了。

  又一會兒,代理指導員指揮的司務長也犧牲了,在洞裡的傷員們一聽緊張起來,陣地上已經沒有一個活著的班長以上幹部了。

  “同志們,不要緊,我是共產黨員,我來指揮!”

  5班長坐不住了,他顫巍巍地柱著衝鋒鎗站起來:

  “同志們,咱們現在守衛的這個陣地,是堵住3萬鬼子兵的要道,要是從我們手裡丟了,我們對得起誰?對不起爹媽良心,在前面,張家營陣地,一個腿被炸斷了;一個眼睛被打瞎了。但他們都沒下去,瞎子把瘸子背起來,瘸子給瞎子指路,還打衝鋒鎗,投手

  榴彈,向敵人反擊。大家說,我們該怎麼辦?”

  “班長,別說了,你說怎麼打咱就怎麼打!”

  能動的傷員都掙扎著一邊往起站,一邊操傢伙。

  不能動的一邊掙扎一邊急得直哭。

  “同志們別急,你們給我們壓子彈!”

  “媽的,從昨天打到現在,我們基幹團八百多個兵,三任政委,17個正副連長,還有十多個 臨時指定的連排幹部,全都犧牲在這鐵路路基上了,現在仗沒打完就叫我們下去,這算什麼?對得起死去的同志們嗎?我們不撤,要撤等我打死了再撤。”團長哭著怒吼

  戰鬥整整持續到第二天,基幹團守住了陣地。蜂擁而來的民兵補充了部隊,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對於後勤部的部隊騎王的要求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正所謂苦練殺敵本領,時刻準備打仗,天天磨刀,來者必殲,所以在第一天空投的部隊一半是後勤部特種部隊,另一半是傘兵1團,和國民黨傘兵1團的2個營,不過同時說回來,後勤部特種部隊所擅長的就是特種作戰,上來就徹底打亂了日本的指揮和協調體系,一夜之間,台灣風雲變色。

  作為台灣這個計劃關鍵就在於貫徹協同、突然、迅猛的原則。陸、海、空三軍的密切協同是指明的關鍵,真的達成戰略上的突然性。打的日本東京的官僚們挫不及防,騎王的本意就是要選定最危險的敵人為主攻目標,在決定性的地區投入最大的兵力,實施最沉重的打擊。要速戰速決,而不要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否則從夏威易到日本本土,如果再算上美國的日本殘餘,美國有時間精力,而中國經不起如此長時間的消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