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譚加入戰團,壓力頓時陡增,太史慈、鮮于銀等人再怎麼拼命死斗,卻仍然步步後退。饒是他們再是健斗,身上刀傷也是越來越多。不知道什麼時候,兩人就要殞命於此。

  城上守卒也士氣大震,反殺向太史慈據守的突破口,在太史慈這裡,就可以看見有遼東水軍屍身從城牆上頭滾落。

  太史慈苦笑,朝南地怒罵:“鮮于輔,你怎麼還不來!”

  ……

  就在此刻,大地一動,接著又是劇烈的擾動。寒風之中一股煙塵捲起,已經席捲而來。

  是鮮于輔。

  在鮮于輔的身後,接著出現的是一排黑甲紅纓的騎士。他們胯下的坐騎,揚首奮蹄,吐著長長的白霧,仿佛撕破了空間,在這一刻突然出現在北海城下。

  鮮于銀一見自己的兄長到了,歡呼雀躍的跳腳大喊道:“兄弟們,再頂一刻,我們的大軍到了。”在這一瞬間,他已經返身衝上,加入前頭戰列,為太史慈多爭取一點時間。

  鮮于輔帶著騎士飛也似的卷至濠邊,丟鞍下馬。

  在他身邊,無數遼東騎士踩著木橋如洪流一般涌過,每個經過的甲士都在無聲的用目光向太史慈致敬。太史慈身為遼東將領能堅持到這個時候,衣衫破碎,渾身濕透,到處是血,卻已經夠讓人敬佩的了。

  “我們來了!”

  這鋼鐵組成的洪流揮舞著長刀直涌過去,遼東水軍人人披著雙層的重甲,就算步戰,也是跟鋼鐵堡壘也似,加入戰團之後,袁譚的最後抵抗,也就頓時粉碎!

  這些重甲戰士過處,就是血肉開路。

  袁譚所部的戰列不過維持了短短一瞬,就已經崩潰。袁譚揮舞著打斷的長矛,只是紅著眼睛大呼酣戰,卻已經無力回天。

  在這些重甲戰士前頭,居然還是鮮于銀和太史慈。

  他們兩人,直逼袁譚,袁譚一矛此過來,太史慈已經搶身而上,雙手揮刀,一刀斜肩帶背劈下,袁譚人頭頓時沖天而起,就連胸膛,也被劈開一半!

  不等人頭落地,太史慈已經把刀抓住,提在手中:“袁譚已死,降者免死!”

  東漢初平三年,十一月,青州北海城下。

  青州大捷。

  第二十六章 冀州告捷

  中平三年,十一月。冀州。

  此時初冬時節,所有的花草魚蟲都已經開始蟄伏,北方的空曠的大地上蒼茫一片,抬眼北望,除了凌烈的寒風,就再也感受不到其他的寒意。

  魏延一身的甲冑早已經不知撇到哪裡去了,他渾身上下**著肩膀,半個身子都露在外頭,滿身的刀疤上都是他曾經的刀傷,而每個痕跡似乎都有著不同的寓意,這是軍人的榮耀,也是魏延的榮耀。

  他身後是數千遼東精銳,雖然這一路行來,早已經疲憊不堪,他們每個人的都是風塵僕僕,一臉的灰塵,鐵盔之下,那一雙雙靈動的雙眸一絲不動的凝視著遠方。

  “殺了他們。”身旁一個副官在魏延的身旁低聲道。

  “不。”魏延回頭盯著自己手下的俘虜,眼前就是冀州城,城池雖然高大,守城的人不多,但是早已經城門緊閉,或許鄴城之內的守將袁熙早就接到了他父親袁紹的命令,已經不敢有絲毫的大意,只要守得住冀州就是大功一件。

  “將軍,不殺了他們始終是個累贅,我們怎麼衝進去。”副將撓撓頭,似乎面前的問題很難解決。

  “嗯。”魏延抬頭沉思,面前問題很難解決,自己身旁人數稀少,根本就不可能輕鬆的突破鄴城的防禦,而且鄴城城池高大,一時間很難用其他辦法強攻而下,轉回身,魏延看向自己身邊的副將道:“水攻,火攻,哪個快些?”

  “水攻,那得等秋水上漲,才更好利用這點,但是眼下寒冬已入,各處河道皆已經開始冰峰,鄴城雖然瀕臨漳水,但是此計不妥。更何況我們人手不夠。”

  “天高雲淡,倒是用火攻之時。”副將附和道。

  “嗯。”魏延其實心中早就料到了漳水冰峰一事,本是想藉此時機偷襲鄴城,卻不想鄴城之上守備如此謹慎,根本就不可能在瞬間拿下此城,而且還有可能被鄴城全殲。

  “火攻也是不妥。沒有燃火之物,就是通過護城河似乎都很難,眼下確實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魏延從沒有這麼廢過腦筋想什麼。

  “鄴城的守將是誰?”魏延轉回身問向一旁被捉的俘虜。

  “是二公子袁熙,三公子袁尚。”

  “嗯?”魏延似乎突然抓到了些什麼,進而問道:“兩位公子都在鄴城?”

  魏延聽過沮授、荀彧談過此事,就是袁紹三子不合,而袁尚確實袁紹最喜歡的幼子,今年不過就十六而已,但其母劉氏卻是北地有名的富豪。

  “沒有。”俘虜開口道:“袁公走後,少公子同二公子爭執起來,最後少公子一氣之下,隨主母回到了莊園。”

  “哦?”魏延眼角眉梢一挑,笑道:“那劉氏之父在哪裡?”

  “就在附近的小縣城之內。”俘虜有些畏懼的回道。

  “離此處有多遠?”魏延把反天的鋒刃對準面前的人,吼道:“實話實說,否則,小心你的腦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