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中華帝國這個國家裡,一個人哪怕沒有什麼才能,只要他足夠努力足夠勤奮,也絕對能過上比較好的生活。所以給孩子們留錢這種事情,簡直就是給孩子製造一種可以靠著父母活著的虛幻思想。這是一種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和進步的做法。

  朱微妏的想法和王書輝就完全的不同了。在她看來,因為王書輝的原因,家裡肯定不能給孩子的發展前途鋪路了。出於一種補償心理,她覺得王書輝和自己就應該在經濟上給孩子一些幫助。

  就像現在大多數中國人感覺到的市面上的好東西越來越多,錢越來越不夠花一樣,朱微妏是真心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們過上那種想要買什麼就買什麼的寬鬆愉快的生活的。

  第三九章、長子王青柏

  少年軍中的生活並不是那麼舒服的。

  王青柏今年十二歲了。他在少年軍里的身份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個普通的中級少年軍學兵。

  作為一個十二歲的少年,王青柏從來也沒覺得過自己的身份有什麼特殊之處。雖然他的父親是王書輝,而王書輝是中華復興黨的主席、中央政務院的主席、中華復興軍的總政委以及中華帝國的皇帝。

  可是從小就在集體生活中長大的王青柏和大部分少年軍的學兵一樣,只是把自己的父親王書輝當成是復興軍的總政委,中華人民復興軍所有戰士們的領袖而已。

  和中華帝國的所有少年兒童一樣,王青柏十二歲的人生沒有什麼太特殊的地方。

  當年王青柏降生之後,就被送到育嬰院裡接受集體撫養了。等到王青柏三歲之後,他就開始在幼兒班裡生活。再等到王青柏五歲之後,他就開始接受學前班的學前教育。等到王青柏完成了為期一年的學前教育之後,他就升入了中華人民初級少年軍,開始接受小學教育。

  等到他九歲的時候,完成了小學教育的他,又升入中華人民中級少年軍接受初中教育。

  現在,已經十二歲的王青柏已經到了在中級少年軍軍營里的最後一年了。

  在這一年之後,他是考入中專院校開始學習專業知識,還是考入高中接受學術教育,這就會成為他人生中的第一個重要選擇。

  我們必須得說,中華帝國少年兒童的童年生活,並不是後世孩子們那種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因為對現代化工業人才的渴求,王書輝費盡心血的在17世紀的中國推行全民教育。那種推崇什麼素質教育讓學生自由發展的歪理邪說,在王書輝這裡是行不通的。

  為了快速培養出完全適應工業化社會的人才,王書輝領導的復興黨在全中國範圍內對所有的少年兒童都採取了,軍事化的,封閉化的,工業化複製性質的,人才培養方式。

  一個孩子從出生之後就會被送到育嬰院裡接受專業的嬰幼兒保健專業人才的集體撫養。

  等到這個孩子三歲之後,他就要開始接受涉及拼音、識字和簡單算術之類的初級教育。

  等到這個孩子五歲之後,他就要開始接受學前教育,至少掌握能夠通順的讀懂簡單的文章,進行簡單的加減法數學計算的能力。

  而等到這個孩子接受完了一年的學前教育之後,他就要在六歲開始,接受初級的簡單的軍事訓練和體能訓練,同時開始接受原本五年到六年,卻被壓縮成三年的初級少年軍教育。

  非常不幸的是,因為封閉化、軍事化、工業化的教育和訓練模式。在斯巴達的軍營式生活下,他們可沒有後世那些小朋友長時間的快樂的寒暑假期。

  初級少年軍的學兵們,每個月只有三天的探親時間。而這三天探親時間,指的是家長到軍營來看望自己的孩子的軍營接待日。

  而所謂的寒暑假,扣除到農場和工廠進行參觀實踐,以及野營軍訓等軍事化的集體活動以外,只有七月份的十天和春節期間的十天,這些孩子們才能離開軍營回家和父母團聚。

  畢竟,考慮到原本五年的小學教育被壓縮成了三年,那麼所謂的寒暑假,就必然的要被取消掉了。

  不過相對而言,這些有父母有家庭的孩子,總是要比他們現在的那些教官和教員們要幸福的多了。

  要知道,全中國的大部分的中小學教官,相當一部分是出自王書輝的西山基地的孤兒們。說起來,雖然學習和訓練的生活很苦,他們這些有著父母和家庭的孩子,總還是要比他們的老師們幸福的。

  因為中華帝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即幼兒園兩年(三歲到五歲),學前班一年(五歲到六歲),初級少年軍三年(六歲到九歲),中級少年班三年(九歲到十二歲)的制度。所以等到這些孩子接受完了三年的初級少年軍教訓(教育和軍訓)之後,他們會全部升到中級少年軍接受比較正規的準軍事化教訓。

  因為按照中華帝國的制度,中華人民中級少年軍的軍事訓練不再像初級少年軍的軍事訓練那樣,是由民兵部隊指導的了。中華人民中級少年軍學兵們的軍事訓練,全部都是由中華人民復興軍的正規部隊進行指導的。

  所以,中華人民中級少年軍是屬於中華人民復興軍的一個正規序列的。

  王書輝在現代的時候並沒有參加過軍隊。但是他根據他所了解的實際情況知道,最能改造人,最能塑造人的地方就是軍隊。

  無論是他的父輩那一代人也好,還是他那一代人也好,凡是參加過軍隊的人,都從身體和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徹底的改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