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好處主要是,中華帝國將會幫助德川幕府訓練出一批相對先進的軍隊來,幫助德川幕府維持他們在現在的倭國(本州島)的統治。

  親身體會到了中華忠勇軍的強大作戰能力之後,德川家光對中華帝國的軍火是非常垂涎的。

  中華帝國之所以發起這個“亞洲共榮”計劃,之所以執行這個“亞洲共榮”計劃的倭國部分“本州解放”計劃,也不是真的就對倭國貧瘠的土地有什麼想法。

  中華帝國發起這個軍事行動的根本原因,也是為了全面的打開倭國的市場。

  而對於中華帝國來說,一個穩定,被順從的偽政權統治的倭國,才是一個比較好的中華帝國的工業品市場。

  更何況,幫助德川幕府訓練軍隊,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產品銷售的機會。一萬人的武器裝備,一萬人的服裝鞋帽,一萬人的營房建設,一萬人的訓練消耗。不管是槍枝彈藥,服裝布匹,生活用品還是建材磚瓦等等,這些東西可不是中華帝國無償提供給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光是要用真金白銀來支付這些產品的。

  當然了,目前階段的德川幕府可能拿不出足夠的錢來購買這些“物美價廉”的產品。不過沒關係,不能付錢,“還可以用喜兒抵債”。

  倭國的青年男性可以作為中華帝國開拓東南亞熱帶雨林的消耗品,倭國的青年女性可以作為中華帝國未婚男性的妻子。

  除此之外,中華帝國新成立的帝國銀行,還可以非常貼心的為德川幕府提供利息“合理”的金融服務。把關稅拿出來作為抵押品,把銀山金礦拿出來作為抵押品,就行了。

  “只要998,燧發滑膛槍,拿破崙鐵炮,黑火藥手榴彈拿回家”。

  在實實在在的利潤刺激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首批德川幕府訂購的武器和物資就運抵了江戶。

  隨之而來的,還有中華帝國貿易部領導的一大批中華帝國各大企業的銷售負責人,以及負責監督這些銷售人員工作的各企業的人民代表。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還沒等到德川幕府的首批三千名幕府新軍完成初步訓練呢,倭國新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和倭國各地的主要城市的商鋪里,就已經被中華帝國的各種物美價廉的工業品鋪滿了。

  國家資本主義也是資本主義。人民帝國主義也是帝國主義。馬老人家告訴我們:

  “資產階級,由於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於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裡推行所謂文明,即變成資產者。”

  “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在兩百多年後,倭國人不能抵抗美利堅國的堅船利炮。現在,倭國人同樣不能抵抗中華帝國的巨艦大炮。

  在強大的生產力面前,在強大的工業化國家的絕對實力面前,根本就沒有建立起萬里長城的能力,和滿清帝國差不多反動和落後的倭國,就像一切野蠻民族一樣,被迫的卷進文明中來。

  在後世,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全球化”。

  西方商人驚嘆於中華帝國商品的物美價廉,認為“買什麼東西都能賺錢”。

  然而他們沒有看到的是,在這些物美價廉的商品背後,是無數國家,一切生產力水平沒有中華帝國的水平高的國家和民族,他們的落後的,使用簡單機械或者根本就是進行手工生產的民族工業的全面毀滅。

  對於這一點,剛剛簽訂完《中華帝國和倭國宗藩友好條約》不久的倭國,很快就要感受到了。

  ...

  第三七章、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

  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中,馬老人家在西元1853年的《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了一片名為《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的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馬老人家難得的用一種比較大眾化的詞語指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那就是,“市場的擴大趕不上工業的增長”。

  “市場的擴大趕不上工業的增長”會導致什麼情況呢?

  一旦市場的擴大趕不上工業的增長,就會出現產品的銷售出現停滯。產品的銷售一旦出現停滯,產品的製造商,無論是資本家還是全民所有制的國營企業都會出現盈利下降乃至不盈利的狀況。

  那麼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情況就很明顯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可不會為工人負責,他們會解僱自己的工人,關掉自己的工廠。

  可是和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的工廠不同,作為採取全民所有制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帝國是不會讓自己的工人失業下崗,關掉自己的國營企業的。

  然而,在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或者說在17世紀復興黨領導的中華帝國藉助著超常的外時空的幫助下進行的超常速度的工業化發展,造成的”市場的擴大剛不上工業的增長”的現象,要比自然情況下的資本主義工業化發展嚴重的多的多。

  在1620年左右,復興黨對荊州地區實現了工業化之後,光是一個湖廣地區作為復興黨工業產品的市場就已經很勉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