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外,不少人對南明很不解,須知南宋偏安江南一百五十三年,幾乎是獨立的一個新朝代,南明為何就做不到?應該說這也有很大的偶然性,平行化的中華帝國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確實很缺乏這種抗風險能力。如果按晉朝的分封建國制度,藩王就可以在江南以原有藩鎮為框架,快速建立一個新王朝,宋明的藩王顯然就缺乏這種能力。個人觀點,南宋和南明都不應該存在,南明的快速滅亡才是正常的,南宋才是宋高宗硬生生扛出來的一個奇蹟。這不得不說是平行化中央集權帝國最大的一個缺陷,次次都有南宋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或許這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

  終篇 一脈相承的發展脈絡

  本書包含了兩條主線,一是歷朝歷代都有太宗,把他們的故事接起來就行了;二是各位太宗塑造的不同國家結構。

  首先還是回顧一下有幸登場的各篇主角。在以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講完他們的故事後,也有必要拉到一起做個謝幕。其實,我知道有人已經按捺不住:“給他們排個名,評一評誰是我們中華帝國的最佳太宗吧!”

  商太宗:

  小兄弟,怎麼第一個就是你?說真的,你沒被人砍死已經夠幸運了,你是不是覺得這麼好的運氣還可以延續到評優?你還是回家重修一下概率論吧!

  秦二世:

  有點冤枉的小悲劇。不少人把一些不該他負的責任也栽到了他頭上,我們應該在傳統印象的基礎上大幅提高對他的評價。當然,即便如此,他的排名應該仍然是倒數幾位。

  漢文帝:

  三大賢主中唯一一位太宗,給人感覺雖然不錯,但又略顯平庸,主要是吃了沒打大仗的虧,也缺了點亦正亦邪的個性來塑造文藝效果。儘管他的威名或許比不上後面某些人,但惡名更比不上。其實後世稱讚或誡勉當朝皇帝,最愛以漢文帝為標杆,正是因為他沒什麼明顯缺陷。把皇上比為唐太宗吧,皇上想:“你暗示我得位不正,還貪慕虛榮?”比為宋太宗吧,他想:“你又暗示我得位不正,還打得一手爛仗?”那比為明太宗吧,他又想:“你還在暗示我得位不正?還性功能不全?小樣兒要不要來試一下!”所以,比為漢文帝就最合適。魏文帝:

  歷史上形象尚可,主要是很多人把篡漢的惡名錯扣在了他爹頭上,而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又被他弟弟掩蓋了不少。

  蜀後主:

  阿斗,把自己扶起來去找羅貫中索討名譽損失費呀!

  吳大帝:

  生子當如孫仲謀!儘管很難算正統政權,但孫權本人無疑是二世祖的一個標杆。

  晉太宗:

  之所以要讓這位山寨貨在本書占有一席之地決不是為了湊數,而是為了讓您明白:人多了難免有南郭先生,再規範的體系也難免有漏洞,我們要做的並非妄圖創造一個完美的體系,而是不斷總結完善,以更大的概率避免這些漏洞。看了晉太宗這個未能避免的小概率誤差事件,希望您能悟得管理學的這層境界。

  宇文護:

  把最佳太宗頒給你,你敢來領獎嗎?其他候選人都是皇帝,對,就是你專門殺的那種。

  隋文帝:

  其實他的影響似乎比漢文帝更加深遠,他帶領中華帝國走過了進入中國特色封建社會後最重要的瓶頸,他調整的框架似乎至今仍然適用。但他個人的缺陷又太明顯,子嗣問題尤為令人詬病。關鍵是最佳太宗如果出在一個二世而亡的朝代,就好比超級女生的冠軍是一個純爺們兒那樣彆扭。

  唐太宗:

  這位選手,麻煩你把嘴從我的乳頭上移開。你看,我只有兩個乳頭,不是你老爸,不要吮了。唐太宗個人功業奇偉,青史風采驚人,但又為歷史的發展作了多少正面貢獻呢?透支資源換來的表面繁榮能讓人熱血沸騰一時,又豈是可持續發展之道?當然,作者對唐朝這個朝代的態度極不客觀,本書中唐朝有兩位皇帝入選,儘管是後唐,但東漢、南宋都沒享受到這種待遇啊!可見對唐朝有嚴重偏向,所以你們將作者對唐太宗的評價再調低一點,才更接近客觀真實。

  朱友珪:

  你先去找歐陽修解決一篇本紀再說吧。

  唐明宗:

  五代唯一的明君,其實作者很欣賞,但如果把獎狀發給你,反正你也不認識上面的字,還是留給別人吧。

  晉出帝:

  孫子,這本書裡面再沒有比你更丟臉的主角啦!

  漢隱帝:

  好吧,我收回上面那句話。漢隱帝成為一章的主角為不少讀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痛苦的根源在於明知這個人和晉出帝一樣,原本可以在免費的笑話網站上看他當喜劇演員,現在卻不得不花錢買這本書來看他當太宗。

  周世宗:

  宋人吹捧的兩大偶像中的另一位,他用行動告訴世人一個道理:急流勇退是保持良好形象的妙方。當然,皇帝急流勇退的方式一般只有一個——去死。這又稍微慘了點。

  宋太宗:

  作者:光義,你知道嗎?在這本書里,再沒人比你打起仗來更像是一坨狗屎。

  宋太宗:要知道,我的長處不是衝鋒陷陣,而是設計科學的陣形。

  作者:可你設計的陣形也很像一坨狗屎。

  宋太宗:要知道,我的長處不是打仗,而是構建科學的文官政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