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毛文龍,杭州人,萬曆三十三年(1605)武舉人。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遼東巡撫王化貞派游擊將軍毛文龍率一百九十七人深入敵後開闢根據地。後金萬沒料到明軍會出現在大後方,被毛文龍乘虛攻克了鎮江(今遼寧丹東)。緊接著毛文龍又收復附近的寬甸等六堡,一時名聲大震,遼東漢民紛紛來投,在後金東面建立起一個強大的根據地。從此只要後金一進攻蒙古或遼司,毛文龍都會圍魏救趙,別說努爾哈赤,連淵渟岳峙的皇太極也常被氣得跳腳。後金曾下過很大的決心剿除這個跗骨之蛆,但毛文龍背靠廣闊的朝鮮腹地,還可以通過海路接受山東的支援,更有源源不斷的東北漢民來投,不但未被剿除,根據地還越來越紅火。當然,後金駐守東面忍受毛文龍摧殘的恰好是鑲藍旗,甚至一度被打得兩年無法出戰,這儘管極大削弱了後金的總體實力,但客觀上也幫了皇太極個人不小的忙。

  後金崛起,遼東的戰局非常難看,唯獨出了毛文龍這一針腎上腺素。首輔葉向高將毛文龍比為古代的孤膽英雄班超、耿恭。確實,毛文龍這種壯舉比班超、耿恭這些一波流還要強大得多。他不是一次突襲,而是長期駐紮敵後,後金傾盡全力圍剿多次屹立不倒,更沒有泛海逃命,這種英雄氣概在晦暗的明末更顯光彩照人!明末御史一向以罵人為己任,對毛文龍卻真心獻上溢美之詞。吏科給事中陳良訓將其譽為“海外長城”,著名的清流董其昌甚至說若有三個毛文龍,平遼很輕鬆。當時甚至以宰相孫承宗為首,流行起一股為毛文龍寫詩的風潮。在這種級別的眾望所歸中,毛文龍很快累官至太子太保、平遼將軍總兵官、掛征虜前將軍印,開鎮東江。

  那皇太極就只能被按著打了嗎?不,他只需要抓住毛文龍一個致命缺陷——官太小。

  太子太保(從一品)還小?當然,中華帝國這套官僚體系,永遠有人比你大。岳飛還正一品呢,照樣有人一張紙條要了他的命,要對付這種人不能在戰場上硬拼,而要勾結他的上級在背後捅死他。熟讀歷史的皇太極豈能不懂,他不需要在戰場上打敗毛文龍,而是需要找到他的秦檜,直接弄死這位明朝版岳飛。頭痛醫腳,要解決東面的毛文龍,皇太極需要將目光投向南面。

  四、最重要的還是南面的朝廷

  大明的國力遠在後金之上,後金能苟活於東北的核心因素便是與遼鎮官員之間的默契。怎樣在後金利益、大明國家利益、蒙古諸部利益、遼鎮官員們私利的複雜博弈中取勝,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棋局。

  其實努爾哈赤過早暴露了自己,本來還可以在李成梁的繼任者蔭下繼續發展一段時間,但建立後金擺明了與朝廷為敵,遼鎮官員們也不得不拋開舊誼好好打擊這幫逆賊。皇太極雖然不能收回已經建立的國家,但立即改變策略,與朝廷談和,重新稱臣,申請開放貿易。明朝以宋朝繼承人自居,而宋人最大的仇敵還不是最終滅宋的蒙古,而是女真金,努爾哈赤偏偏將國號定為金,並宣稱本民族是女真,這不故意跟朝廷較勁嗎?皇太極宣布本國與女真金並無關係,改國號滿洲(Manju),漢名清,力求緩和關係。這些努力都收到不小的成效,暫緩了朝廷的攻勢。這種暫緩使遼鎮官吏們又有了和後金——現在叫滿洲(清)帝國痴纏的理由,又可以假裝打打仗,向朝廷愉快地報帳了。而這一次,北面的君主不再是暴躁的努爾哈赤,而是超級聰明的皇太極;南面遼鎮的領導也不再是還有點良心的李成梁,而是一個唯有秦檜才能比擬的超級狠角色。這對新組合會將遼事帶往何方?

  明朝版秦檜

  曾經有一個巨大的偶像擺在面前,我驚嘆他的名氣居然比岳飛小。但閱讀過較多資料後,我又驚嘆他的名氣居然比秦檜小。

  袁崇煥,廣東東莞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賜同進士出身。明朝進士分三級,一般來說一甲進士、庶吉士前途是宰相、九卿,二甲進士是京官、督撫,而三甲進士一般混個主事、知縣,頂多知府這輩子就可以打發了,袁崇煥的賜同進士出身就是最末的三甲進士。

  中進士次年,袁崇煥便出任福建邵武知縣。天啟二年(1622),袁崇煥回京述職,轉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剛好就遇到廣寧兵潰,朝廷出血本在關外建設的廣寧鎮(今遼寧北寧)被後金襲取,遭到對後金最大的一次防禦戰慘敗。後金既然能襲取固若金湯的廣寧,那自然也能襲破居庸關,直取京師了!一時滿朝震恐,君臣不知所措,甚至有誇張的史料稱明熹宗(朱由校)被嚇哭了。這時袁主事卻自作主張,做出一個驚人之舉——單騎出關,視察關內外情況!安全回來之後還丟了一句豪言:“只要給我兵馬錢糧,我一個人都能守住此地。”

  英雄啊!

  全靠英雄守住雄關,才避免了京師淪為下一個廣寧,才拯救了整個大明,實在是力挽狂瀾的超級英雄啊!

  可北京的君臣們幻想努爾哈赤能殺進居庸關,其實只是他們的幻想。袁崇煥說他能守關,但他並沒有守啊,是努爾哈赤自己沒打進來。但無論如何,在滿朝君臣的眼裡,事情就是這樣的:努爾哈赤襲取了固若金湯的廣寧城——所以他也能輕鬆襲取京師——那我們就無力抵抗了——袁崇煥說他一個人就能守關——關真的守住了(因為根本沒人來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