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金建立後,努爾哈赤四面出擊。由於李成梁的撫育,建州女真實力已強,蒙古、朝鮮、女真諸部都打不過努爾哈赤部,連朝廷也沒轍,集結了十餘萬大軍征遼,還是被其迎頭擊敗。不過努爾哈赤像瘋子一樣到處砍人,弄得四面樹敵,這顯然不可持續,皇太極經常苦勸父親要理解合縱連橫的道理,並常以和碩貝勒身份出面協調各部落關係,爭取了很多蒙古部落。儘管朝廷痛恨“建虜”,更不允許治下出現封建領主,但和李成梁一樣,戍守遼東的大量公務員未必這樣想,他們想的是怎麼跟“建虜”糾纏,好讓朝廷源源不斷地投資。努爾哈赤最初也是利用李成梁的這個特性起家,但李成梁死後努爾哈赤公然建國,朝廷連續派出多位要員主持圍剿。後金和遼東軍惡戰連連,儘管努爾哈赤在戰場上沒怎麼吃虧,但李成梁式的養育再也沒了。朝廷在更換了多位遼東巡撫後,戰略也趨於成熟,不再是一味地大軍深入,而是合理防禦,更重要的是開始籠絡蒙古、朝鮮,讓他們從東西兩面夾擊建州。儘管從清人所撰史料來看,努爾哈赤威風八面,場場戰勝,但很顯然,他已經應付得非常吃力。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虛歲六十八的努爾哈赤還親自率軍轉戰遼鎮、蒙古、朝鮮,可以說是被累死的。

  儘管清人所留史料不會老實承認,但努爾哈赤晚年的四面出擊確實已經將後金帶到了懸崖邊上,再像他這樣暴跳下去,朝廷、蒙古、朝鮮以及比宋朝還要低好幾度的氣溫很快就會把新生的後金扼殺在第一代。不過幸運之神眷顧了後金,努爾哈赤在這個關鍵時刻及時地去世了,繼任者卻是一位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極為罕見的奇才,他竟然挽救了這麼危險的敗局。

  滿洲版德明

  清太祖天命十一年(1626),努爾哈赤病死。《清史稿》稱大貝勒代善及其子認為皇太極最聰明,主動擁立。皇太極即為清太宗,改次年為天聰元年(1627)。但很顯然,這是受拖雷推薦窩闊台那個故事的啟發編出來的一個山寨故事。這種部族政權,第一代死了,四大貝勒正好各自稱汗,清太宗的後代宣傳當時他就當了老大,其實他恰是四位新可汗中排名最末的一位。

  當年夏太宗制定了“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然後長驅南牧”的經典戰略規劃,奠定了某氏一族二百年家國,皇太極也需要完成類似課題。儘管他嘴上沒發過這樣的一句式名言,但做得並不比夏太宗差。

  進入二世的後金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戰略問題:後金內部、西面的東蒙古諸部、東面的朝鮮、南面的大明遼東都司。

  一、後金內部

  如何將這個正在快速裂解的部族政權捏合成一個西夏那樣的仿漢式帝國?以努爾哈赤的威望尚且要裂解成八旗,再多裂幾下就等著被別人兼併吧。不過儘管努爾哈赤一死後金就裂解成四大汗國,皇太極卻壟斷了一種稀缺資源,使大家不得不暫時團結在他周圍——政治智慧。這東西當時全東北的女真人、朝鮮人、蒙古人包括漢人也只有皇太極一個人有,他自然會成為八旗聯盟必須仰仗的實際核心。

  那實際核心和另三大貝勒的關係就非常微妙。所幸理論上地位最高的大貝勒代善很清楚以他自身的智慧不可能苟活於明末遼東這個殺場,所以對皇太極百依百順。皇太極也給了他不少回報,代善祖孫三代均受封為鐵帽子王,整個清朝兩紅旗都非常優遇。相比之下二貝勒阿敏就有點麻煩。

  阿敏之父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的弟弟,共同創建了後金。勢力大了後舒爾哈齊想另立門戶,被努爾哈赤鎮壓,許多兒子和部將均被處死。但在封建領主制下,部民不會輕易承認外人成為自己的領主,除非將全部落屠淨,否則必須留下領主家族成員繼任領主,大家還是只能讓舒爾哈齊之子阿敏繼承鑲藍旗。阿敏的實力不如努爾哈赤,只能忍氣吞聲地活著。但努爾哈赤一死,八旗分給各子,實力就分散了,阿敏卻獨自繼承了舒爾哈齊的家業,鑲藍旗的實力遠比其餘任何一旗,甚至代善的兩紅旗加起來都要強,所以阿敏不重新考慮下獨立就說不過去了。

  努爾哈赤一死,阿敏立即率鑲藍旗進攻朝鮮,企圖在朝鮮自立,但又沒打贏,只好灰溜溜地歸隊。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親率後金、蒙古聯軍攻克了山海關內的永平等四城,將駐守的重任交給阿敏。結果明軍反擊,阿敏大敗而逃,鑲藍旗損失相當慘重。稍有智力的人都知道,遊牧部族劫掠關內只能搶了就跑,哪有重兵駐守關內城市的道理。不過,智力這東西只有皇太極一人有,阿敏沒有,那就只能上這個大當了。皇太極又與阿敏之弟濟爾哈朗聯合,說好一起搞死他哥,由他繼承鑲藍旗。於是皇太極召開固山額真大會,借阿敏大敗,又羅織了許多罪狀,將其囚禁,濟爾哈朗繼為鑲藍固山額真。濟爾哈朗也非常順從,皇太極死後還當過攝政王,鑲藍這個實力最強但血緣最遠的固山被皇太極完美收服。

  三貝勒莽古爾泰雖非皇太極同母兄弟,但從小感情很好,更是八弟超凡智慧的崇拜者,但為了政治鬥爭,還是需要剷除。其實對付莽古爾泰的手段和阿敏如出一轍,毫無創新意識,但唯一有智力的人對付其他人就這麼輕鬆。天聰五年(1631),皇太極集後金、蒙古大軍,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大凌河之戰(地點在今遼寧西部凌海市一帶)。皇太極完美運用圍城打援戰術,大勝明軍,偏偏莽古爾泰所部吃了敗仗。皇太極夥同其同母弟德格類,故意叱責譏諷,惹得莽古爾泰性情大起,當眾毆打德格類,據說還“御前露刃”。固山額真大會重罰莽古爾泰,去掉他的和碩前綴,甚至罰沒了正藍旗不少丁口。第二年,莽古爾泰抑鬱而終。三年後,正藍旗有人揭發莽古爾泰曾密謀造反。女真人哪見過這種玩法兒,正藍旗貴族們束手就擒,均被誅殺或廢黜。皇太極以其長子豪格繼為正藍固山額真,吞併了莽古爾泰一系的家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