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章太炎此時也感到了喬宇話中的深意,又思量了一下江浙的局勢,心中也是一陣擔心,急忙衝著喬宇拱了拱手:“多謝喬都督提醒,我馬上就向成章示警!”

  章太炎也知道事情緊急,也忘了和喬宇談論教育的問題,急急忙忙就給陶成章發報去了,喬宇此時反倒升起一股奇怪的感覺,要是陶成章能夠躲過暗殺,那日後大名鼎鼎的委座會不會就此折戟沉沙,還能夠受到孫氏的重用麼?

  南京此時的情況的確很不妙,孫文雖然在一九一二年元月一日正式宣誓就任了臨時大總統,但是關於政體的爭論並沒有結束,反倒是越來越激烈,宋教仁,陶成章,張謇等人紛紛主張施行內閣總理制,而孫文則是堅決主張施行大總統制,由各省代表組成的參議員已經成了菜市場一般,兩派的議員爭論不休,各說各的道理,不過明顯主張內閣總理制的人占了優勢。

  經過第一輪的投票主張施行內閣總理制的人占了三分之二以上,本應該順利通過,就在這個時候黃興親自帶著軍警沖入了參議院,黃興邁著大步來到了參議院的講台之上,掃視了一圈。

  “諸位,政體之事事關重大,縱觀世界各迷nzhǔ國家,唯有美國最佳,與其施行的總統制有著不容辯駁的關係,權力歸於一人,能夠最大限度集中力量,避免扯皮,諸位都是心懷國家的之人,想必能夠掂量清楚這些關鍵,大家重新投票吧!”

  在槍口的威逼之下,參議院終於通過了使用大總統制的決策,宋教仁,陶成章,甚至汪東城等人都沒有想到黃興竟敢用武力威逼,強行通過法案,頓時都是憤慨不已,陶成章重新召集舊部,組建光復軍,名義上要準備北伐滿清,實則是準備另立山口,抗衡同盟會的這種視國法為兒戲的行徑。

  喬宇也得到了汪東城的報告,心中陣陣絞痛,只怕民國的禍根已經埋了下來,憲政之路還沒開始就已經籠罩在了陰雲之下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難民

  喬宇心中籠罩在一種不安之中,他不確定自己對歷史的干預能不能保住陶成章的性命,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維護住民國初期脆弱不堪的憲政之路,尤其是在孫黃用暴力改變參議院的選舉之後,喬宇就更加不安了。

  不過不管這條路能不能成功,增強自己的實力是應對一切變化的最重要基礎,解決了尹昌衡和蒲殿俊等人之後,四川軍政大權全部落到喬宇的手中。

  正是進行大刀闊斧的軍制改革的時候了,經過和吳桐,朱慶瀾等人的商議,最終決定將四川革命軍正規軍一共整編成三個師外加一個山地旅以及一個騎兵旅,原重慶警備師升格為四川革命軍第二師,韓勇依舊是師長,負責鎮守重慶,重慶如今四川最重要的對外聯繫口岸,也是最重要的經濟中心,而且還要防備長江中下游的潛在敵人,任務很重,不過韓勇是喬宇心腹中的心腹,能力也不弱,足以勝任。

  原來留在敘府的石翼和富順的王懷兩支軍隊統一整編為四川革命軍第三師,王懷出任師長,石翼出任副師長,駐防敘府,主要防備滇軍的襲擊,保證川南鹽業重地的安全。

  朱慶瀾出任川軍總參謀長,同時兼任川邊鎮守使,率領由原來十七鎮和邊防軍改變而來的山地旅進駐川邊,朱慶瀾是老行伍,對於川邊的局勢也比較清楚,而且第十七鎮的士兵多數是他的老部下,山地旅雖然人數不如一個師,但是又從其他各支軍隊之中抽調了一批精銳,戰力不下於一個師,由此也可見喬宇對於川邊的重視,主要任務是防備藏地叛亂,穩定地方。

  另外將原第一師的騎兵團擴編為騎兵旅,由李鐵率領,駐紮在川北,應對北面的威脅,原有第一師也經過整編擴充成為喬宇手中的王牌主力,駐守成都,師長就由二哥喬貞負責,雖然喬貞能力上稍有欠缺,但是由於第一師實在是太過重要交給別人實在是不放心,只有喬貞先將擔子挑起來,職責是守衛成都的安全。

  同時將楊庶堪手中的原有民軍部隊也全部打散,改成預備役部隊以及地方守備部隊,剩餘的人也都打入了巡警之中,而楊庶堪也出任了四川治安部部長,負責統領四川警察力量,維護治安秩序,這也是喬宇對於楊庶堪及時轉變的一個獎勵,標誌著楊庶堪開始正式進入喬宇的圈子之中。

  經過整編川軍一共有三個師加上兩個旅的正規軍,總數接近四萬五千人的正規軍,按照現在的待遇標準,每年要付出的軍餉就有五百萬之多,這還不算更換武器以及訓練的消耗,再加上數萬地方部隊,那壓力就更大了,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抓住一支強軍就沒辦法在民國這種亂世之下生存。

  除了在部隊上動手之外,對於情報系統喬宇經過仔細思量之中也決定改革了,王天河對於情報工作的天賦有限,以往是苦於手頭無人,不得不用他,現在經過幾番物色,喬宇決定將情報系統一分為二,成立憲兵部隊,繼續由王天河統帥,主要負責軍紀以及軍事情報,而又成立了四川調查局,由王陵基主管,負責對內對外的一切情報工作。

  王陵基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川軍五行之一,綽號王靈官,還是劉湘楊森等人的老師,資格很老,在喬宇進入成都之後,王陵基就主動投靠,前番周劍夥同蒲殿俊叛亂的事情就是他向喬宇提供的情報,他很敵視同盟會,熊克武在四川耀武揚威的時候,王陵基就幾次和熊克武的部下爆發衝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