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不要砍!”
在她的急切喊聲中,兩人生生地收住刀勢。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恰恰以兩人準備劈砍的部位為中心,綠色藤網泛起一波漣漪,它微微顫動著,在綠色的“湖面”上向遠處盪去,漸漸消失。它一定是盪到了綠島對面的邊界,因為不久後一個回波又盪了回來,在起源地匯合併消失。范天怡雙手合十,輕聲說:
“你們看,它們是有感覺的生命啊。”她溫和地埋怨,“你們二位,以後可不能莽撞了。”尤素夫和布加喬夫訕訕地答應。
哈倫特忽然指著地下問:“這是什麼?”
原來,在綠島四周,萬年寒冰的下面,立著一根圓形的石柱。石柱上端離冰面不是太遠,拂去冰面上的雪粒,能看清石柱端面上刻著兩行符號,很像是文字。再向四周尋找,原來每隔10米左右就有一根石柱!因為有雪粒掩蓋,剛才在越野車上沒有發現它們。四人重新上車,繞綠島轉了一圈,發現它們把綠島整個包圍了。算下來,60多千米的綠島周圍,這種石柱應該有6000多根。“是墓碑?”范天怡喃喃地說。但似乎不是,因為仔細觀察發現,每一根石柱端面的銘文顯然都是完全不同的文字。當然也可以解釋說,碑文是按每個死者母族的文字而書寫的,但6000多死者中沒有哪怕一對是相同族籍,這肯定不可信。他們繞著綠島周圍仔細尋找和察看,忽然范天怡指著一根石柱驚呼:
“中國文字!”
那根石柱端面上果然刻著一行象形文字,文字曲里拐彎。哈倫特的第一反應是懷疑——如果在一個荒遠的星球上出現地球文字,應該是世界文吧,至少應是早期地球最通用的英文。范天怡猜到了他的疑問,簡單解釋說:
“是中國古老的甲骨文。綠島主人一定是早在數千年前到過地球,那時英文還沒有誕生呢。啊,我猜到了,各根石柱上的銘文一定是用銀河系各文明種族的語言書寫的,以便讓各星球的來訪者都能找到自己熟悉的文字。但各種文字書寫的內容應該是同樣的,是對探訪者的問候或導遊。對,既有甲骨文,肯定應有蘇美爾人的楔形文,那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文字,比甲骨文古老得多。哈倫特,你去找找!”
哈倫特帶著兩個船員去尋找,范天怡則努力辨識著這段銘文。漢語的確是最簡練的語言,該銘文的長度是各銘文中最短的。它們應該屬於早期甲骨文,非常難於識讀,范天怡憑著自己的考古學造詣,半讀半猜地認出來了。這行字的意思大概是:
請告吾族 吾等盡責矣
這段平易的話讓范天怡心潮激盪。哈倫特返回時,見范天怡俯首合十,對著綠島默默祈禱,宇航頭盔中,她的眼中盈盈含淚,目光蒼涼而感傷。哈倫特體貼地陪她沉默一會兒,輕聲說,楔形文字確實找到了,可惜不能識讀。范天怡說:
“我也不能識讀。拍下它,交給飛船主電腦翻譯吧。但我估計它的意思同這兒應該是一樣的。哈倫特,這是那個守寶家族的誓言,正像當年斯巴達人留在溫泉關石碑上的誓言一樣。”
三個人都問:“什麼意思?”
范天怡把它翻譯成現代語言:“請來此地者轉告我的母族,我們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她蒼涼地嘆息道,“哈倫特啊,不用懷疑了,這兒就是藏寶地,而咱們眼前這片互相糾纏的綠色藤條,很可能就是守寶人家族,他們沒有死,還活著。”
“他們是植物種族?”哈倫特震驚地問,兩個船員也很吃驚。
“我不能確知,但很有可能。也許那個神奇種族本身就是植物種族或動植物合體的種族;也許是在漫長的守寶過程中對自己進行了基因改造,以便在惡劣的環境中只依賴陽光而生存下去。”
哈倫特和兩個船員都不敢置信。但就在這時,眼前的藤網忽然起了強烈的騷動。它們在做著一致的變形,不久一個圓圓的洞口出現了,而且向藤網內無限延伸。范天怡興奮異常:
“他們聽懂了!他們已經知道咱們讀懂了石柱上的告白。這是在邀請咱們進去呢。”但圓洞太小,穿著太空衣是進不去的。范天怡想了想,忽然摘下頭盔,試著呼吸一次,驚喜地說:“綠島附近是有氧環境!溫度也在零度之上。哈倫特,你幫我脫下太空衣。”
雖然心有疑慮,哈倫特還是照辦了。四人都脫下了太空衣,試了試,大氣果然可以呼吸,氣溫也不是太低。范天怡迫不及待地向洞中鑽,哈倫特一把拽住,把她推到身後,自己去打頭陣。范天怡雖然不大情願,但無奈地認可了這個男人的好意。這是藤條編織成的甬道,甬道頂有微弱的透光,爬起來並不困難。隨後圓洞越來越大,最後下面變成了岩石路面,走起來更容易了。大約十千米後,前面露出一抹明亮的綠光,綠光越來越強,直到照徹四周。他們發現已經來到一個穹隆形的石洞之內,綠光是由洞頂的一盞燈發出的。不,那不是一盞燈,而是一個“光蛋”,它飄浮在半空中,邊緣是無定形的,微微脈動著。
這就是那個“宇宙間的至寶”?哈倫特走入光蛋的光芒內,覺得萬千光點打在腦海中。他直覺到這是對方在試圖進行思維交流,可惜他完全不懂。回頭看看范天怡,此刻她已經進入禪定狀態。她同樣感到密密麻麻的光點打在腦海中,覺得這些光點是在努力拼出什麼。終於,范天怡認出來,那是在重複剛才她看到的碑文:
在她的急切喊聲中,兩人生生地收住刀勢。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恰恰以兩人準備劈砍的部位為中心,綠色藤網泛起一波漣漪,它微微顫動著,在綠色的“湖面”上向遠處盪去,漸漸消失。它一定是盪到了綠島對面的邊界,因為不久後一個回波又盪了回來,在起源地匯合併消失。范天怡雙手合十,輕聲說:
“你們看,它們是有感覺的生命啊。”她溫和地埋怨,“你們二位,以後可不能莽撞了。”尤素夫和布加喬夫訕訕地答應。
哈倫特忽然指著地下問:“這是什麼?”
原來,在綠島四周,萬年寒冰的下面,立著一根圓形的石柱。石柱上端離冰面不是太遠,拂去冰面上的雪粒,能看清石柱端面上刻著兩行符號,很像是文字。再向四周尋找,原來每隔10米左右就有一根石柱!因為有雪粒掩蓋,剛才在越野車上沒有發現它們。四人重新上車,繞綠島轉了一圈,發現它們把綠島整個包圍了。算下來,60多千米的綠島周圍,這種石柱應該有6000多根。“是墓碑?”范天怡喃喃地說。但似乎不是,因為仔細觀察發現,每一根石柱端面的銘文顯然都是完全不同的文字。當然也可以解釋說,碑文是按每個死者母族的文字而書寫的,但6000多死者中沒有哪怕一對是相同族籍,這肯定不可信。他們繞著綠島周圍仔細尋找和察看,忽然范天怡指著一根石柱驚呼:
“中國文字!”
那根石柱端面上果然刻著一行象形文字,文字曲里拐彎。哈倫特的第一反應是懷疑——如果在一個荒遠的星球上出現地球文字,應該是世界文吧,至少應是早期地球最通用的英文。范天怡猜到了他的疑問,簡單解釋說:
“是中國古老的甲骨文。綠島主人一定是早在數千年前到過地球,那時英文還沒有誕生呢。啊,我猜到了,各根石柱上的銘文一定是用銀河系各文明種族的語言書寫的,以便讓各星球的來訪者都能找到自己熟悉的文字。但各種文字書寫的內容應該是同樣的,是對探訪者的問候或導遊。對,既有甲骨文,肯定應有蘇美爾人的楔形文,那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文字,比甲骨文古老得多。哈倫特,你去找找!”
哈倫特帶著兩個船員去尋找,范天怡則努力辨識著這段銘文。漢語的確是最簡練的語言,該銘文的長度是各銘文中最短的。它們應該屬於早期甲骨文,非常難於識讀,范天怡憑著自己的考古學造詣,半讀半猜地認出來了。這行字的意思大概是:
請告吾族 吾等盡責矣
這段平易的話讓范天怡心潮激盪。哈倫特返回時,見范天怡俯首合十,對著綠島默默祈禱,宇航頭盔中,她的眼中盈盈含淚,目光蒼涼而感傷。哈倫特體貼地陪她沉默一會兒,輕聲說,楔形文字確實找到了,可惜不能識讀。范天怡說:
“我也不能識讀。拍下它,交給飛船主電腦翻譯吧。但我估計它的意思同這兒應該是一樣的。哈倫特,這是那個守寶家族的誓言,正像當年斯巴達人留在溫泉關石碑上的誓言一樣。”
三個人都問:“什麼意思?”
范天怡把它翻譯成現代語言:“請來此地者轉告我的母族,我們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她蒼涼地嘆息道,“哈倫特啊,不用懷疑了,這兒就是藏寶地,而咱們眼前這片互相糾纏的綠色藤條,很可能就是守寶人家族,他們沒有死,還活著。”
“他們是植物種族?”哈倫特震驚地問,兩個船員也很吃驚。
“我不能確知,但很有可能。也許那個神奇種族本身就是植物種族或動植物合體的種族;也許是在漫長的守寶過程中對自己進行了基因改造,以便在惡劣的環境中只依賴陽光而生存下去。”
哈倫特和兩個船員都不敢置信。但就在這時,眼前的藤網忽然起了強烈的騷動。它們在做著一致的變形,不久一個圓圓的洞口出現了,而且向藤網內無限延伸。范天怡興奮異常:
“他們聽懂了!他們已經知道咱們讀懂了石柱上的告白。這是在邀請咱們進去呢。”但圓洞太小,穿著太空衣是進不去的。范天怡想了想,忽然摘下頭盔,試著呼吸一次,驚喜地說:“綠島附近是有氧環境!溫度也在零度之上。哈倫特,你幫我脫下太空衣。”
雖然心有疑慮,哈倫特還是照辦了。四人都脫下了太空衣,試了試,大氣果然可以呼吸,氣溫也不是太低。范天怡迫不及待地向洞中鑽,哈倫特一把拽住,把她推到身後,自己去打頭陣。范天怡雖然不大情願,但無奈地認可了這個男人的好意。這是藤條編織成的甬道,甬道頂有微弱的透光,爬起來並不困難。隨後圓洞越來越大,最後下面變成了岩石路面,走起來更容易了。大約十千米後,前面露出一抹明亮的綠光,綠光越來越強,直到照徹四周。他們發現已經來到一個穹隆形的石洞之內,綠光是由洞頂的一盞燈發出的。不,那不是一盞燈,而是一個“光蛋”,它飄浮在半空中,邊緣是無定形的,微微脈動著。
這就是那個“宇宙間的至寶”?哈倫特走入光蛋的光芒內,覺得萬千光點打在腦海中。他直覺到這是對方在試圖進行思維交流,可惜他完全不懂。回頭看看范天怡,此刻她已經進入禪定狀態。她同樣感到密密麻麻的光點打在腦海中,覺得這些光點是在努力拼出什麼。終於,范天怡認出來,那是在重複剛才她看到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