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你大肆封賞天野氏,藤堂高虎自然要回應,在他領班軍機的當日,本著特事牽扯人員的檔案管理權,他上書承陽王,要求調派備前縣侯天野長興返回京師述職,出任右近衛大將,從執掌兩萬人提升到五萬人,孟慶楨其實早在恩旨頒布當日,立刻就後悔了,雖然加封了天野長興父子,可不知他到底態度如何,別自己的人情賣不到位,而且九州離得太遠,天野長興就算有心幫助自己,等打回來,近衛軍早把自己禁錮了,所以藤堂高虎一上書調天野長興回京,他立刻同意,天野長興調任近衛軍右近衛大將,虎神軍分為三批,進駐薩摩,肥後,日向等地,和其他六軍一樣,駐紮操練,直屬都督皆在京師閒置,這支自建立之初便無一日不在戰鬥的百鍊西軍,自此一分為三,好在其中一支讓坐鎮肥後的新興將領山岡岩八郎掌握,九州日後才避免了全面陷落的局面。

  在孟慶楨心中,近衛軍就是簡單的一道數學題,安東隆盛和藤堂高虎他們關係好,要打起來,從王城的角度講,是十萬對零的關係,現在天野長興回來了,執掌右近衛營,那就是五萬對五萬了,自己不說穩操勝券,可也勝算超過藤堂高虎他們,畢竟自己還頂著王爵的榮冠,號召力也能算一成加分吧,於是孟慶楨在天野長興返回京師後第三日,正式發難了。

  1628年(長福元年)9月19日,承陽王孟慶楨加封藤堂高虎為同大將軍事,中書執筆大臣,土岐俊豐為同大司馬事,征夷大將軍府掌印,並設幕府軍事機密要務參贊府機關為常設機構,去掉機關二字,定名為幕府軍事機密要務參贊府,設立常設領班軍機大臣一名,由天野長興擔任,軍機大臣多名,軍機參贊又幾名,按照中書左府中中書執筆大臣,中書掌印大臣,中書舍人三等分照貓畫虎,其餘不變,比如先王孟憲文規定的特事特辦,奏摺密封,專使監督等等,軍機府於是成為了天下最有權勢的,保密性最高的,權威性最強的辦事機構,天野長興在得到意外封侯之後,又一躍成為天下群臣的領袖,這種意外都說明一點,孟慶楨把寶徹底押在他身上,要靠他一舉除掉已經成為閒散衙門老大的首相藤堂高虎和大帥土岐俊豐。

  可惜孟慶楨太急了,所以他註定要失望,已經在孟氏效勞將近五十年的藤堂高虎豈是才執政幾個月的孟慶楨能撼動的,尤其是他自己還不打算出手,打算讓天野長興替他出頭,天野長興最鬱悶,自己明明是個文人出身,偏偏因為作風硬朗,老被人誤會成傻大粗,還想拿他當槍使,憑甚麼,一個侯爵的位置,一個軍機大臣的位置,就要自己提著腦袋和軍中第一人開干,天野長興才不呢,於是痛痛快快,幕府軍事機密要務參贊府機關成為常設機關五日後,第一任領班軍機大臣天野長興便上書要求致仕,孟慶楨急了,駁回上書不同意,別看天野長興才幹了五天軍機,可把這裡面的門道搞清楚了,軍機也有對王旨的封駁權,他乾脆再次封駁回去,然後就回家不出門了。

  這時候,孟慶楨才真正意識到,政治資本是什麼概念,威望是什麼意思,臣強主弱是什麼表現形式,為了幹掉藤堂高虎,孟慶楨用坐火箭的速度提拔天野長興,可藤堂高虎竟然難以撼動到天野長興寧肯自己下野也不招惹他的地步,難道自己真就無計可施了麼,難道堂堂承陽王,孟氏幕府第三代王爵,才建立了二十二年的孟氏政權,就這樣柔弱,無法堅持下去,要讓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說甚麼是什麼了?孟慶楨當然不甘心,如果說剛剛登基的時候,孟慶楨是自信滿滿的要為師父報仇,那現在他已經被徹底激怒了,他是為了王權要向相權宣戰,藤堂高虎必須死,權柄必須抓在自己手裡,不然只怕日後孟家的日子更加舉步維艱了!

  10月10日,承陽王孟慶楨突然下旨,加封親弟弟孟慶華為同大司馬事,京州侯,領京師近衛軍殿前馬步兵總督使,領領班軍機大臣,領兵部省正官,承陽王孟慶楨已經瘋狂了,他竟然不惜違抗孟昭德自軟禁孟憲傑之後頒布的特旨,不許非王儲之外王族從政(孟憲平也只能在地方任虛職),把全部權力都加到孟慶華身上,冒著親弟弟來奪取自己江山的風險,也要和四大臣一戰,至於孟慶華,他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還高高興興的上任去了,尤其是頭銜那麼多,多威風,其中還有一個京州侯,州侯啊,可比所有縣侯都高出一等,而且還是京州,侯中之王,孟慶華一打聽,哥哥為他特設的這個侯爵,每年供奉銀子都比縣侯多很多,哥哥太夠意思了!

  這麼大的政治風波鬧出來,藤堂高虎和土岐俊豐兩位已經被架空的輔政大臣不由苦笑起來,至於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鬧得承陽王和他們就這般不可調和,其實藤堂高虎和土岐俊豐嚴格是嚴格了一點,但都是為了承陽王好啊,催促給興慶王本紀定稿,監督修纂文惠王本紀,堅持編史要符合實際,請王子出閣讀書,為王子爭取王儲名分,哪個做錯了,不是為了國家麼?

  既然這麼不信任大臣,大臣賣命還有什麼意思,藤堂高虎和土岐俊豐心灰意冷了,尤其是被架空,此時也做不了什麼事情,還在這看著心煩幹什麼,於是二人在10月12日上書請求致仕,作為服侍了多年的老臣,功勳卓著不說,封爵也是五國公之一,頂尖的了,而且當年孟昭德在的時候都未有委屈和打磨過,作為小字輩,雖然是王爵,可情理上孟慶楨都應該進行挽留或者自我檢討,是不是做錯了什麼,讓老大人不高興了,要不要改一改一類的,可孟慶楨都沒想,執政十個月後,他以為自己終於迎來了勝利,痛痛快快的同意藤堂高虎和土岐俊豐致仕,甚至還隨同下旨軍機府,命孟慶華擬票,讓財相竹中重門,近衛軍安東隆盛,還有真田幸村一起滾蛋,孟氏幕府辛苦創立,孟昭德為後世子孫留下的大批棟樑,讓孟慶楨或殺或貶或架空,終於一個不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