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八、核武器
美國三軍部隊都需要了解更多的有關原子彈的知識,他們想知道怎樣在防禦中有效地使用原子彈,他們也想了解原子彈的威力和限度,以便在敵方使用原子彈時能採取措施減少它的效用。因此,陸軍部和海軍部計劃進行一次原子彈試驗。1946年夏季,W·H·P·布蘭迪少將率領的一支聯合艦隊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承擔了這一試驗。200多艘艦艇、150多架飛機和4.2萬餘人參加了這次試驗。布置在目標區研究衝擊波破壞力和核輻射承受量提供數據的艦船有77艘,其中大多數是美國的,也有德國與日本的。這些目標艦都是超齡的戰列艦、航母、巡洋艦、驅逐艦、攻擊運輸艦、潛艇和其他小型艦船。
每艘艦船都安裝了科學儀器、各種裝備和活的動物,用於檢驗衝擊波和隨之而來的光輻射的效果。無人駕駛飛機準備穿越受污染的雲層,取回科學數據。無線電遙控船在爆炸後提取水的樣品。
先後投放了兩顆原子彈。第一顆是由一架B-29轟炸機投擲的;第二顆,懸浮在水中。結果有11艘艦艇沉沒,其餘的被摧毀或起火燃燒。比基尼環礁周圍的海水都嚴重地被核輻射所污染。以至在第二次核爆炸後的第四天,人員都不能在目標艦上安全地度過一分一秒。
美國壟斷原子彈的興奮並沒有維持多久。由於叛變分子的作用和蘇聯科學水平的發展,俄國人在1949年爆炸了他們自己的原子彈,比西方科學家料想的要早幾年。在隨後的幾年裡,英國、法國、共產黨中國和印度都發展和試驗了原子彈。
比原子彈破壞力更大的是氫彈。美國的第一顆試驗彈是1951年在埃尼威托克環礁投放的。蘇聯緊接著進行了自己的試驗。英國和共產黨中國也相繼試驗了這種可怕的武器。
九、小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府為了追求“花錢取得更大效果”而支持一場合併軍種的運動,以避免重複建設和軍種之間可能發生齟齬。海軍部長詹姆斯·福里斯特爾成功地領導了一場保留參謀長聯席會議、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的鬥爭。1947年的國家安全法提供了建立國家軍事機構的法律依據。國家軍事機構(即國防部的前身)由總統顧問團成員——國防部長領導。它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個部組成,但它們的部長都不屬於顧問團成員。
第一任國防部長福里斯特爾支持超級航母“美國”號的建造。這艘航母能夠運載攜帶原子彈的飛機。福里斯特爾的接班人路易斯·詹森中止了“美國”號的建造,並削減了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航空兵軍費,隨即引起了海軍將領的牴觸情緒。海軍指揮官們反駁了詹森提出的觀點即:用原子彈裝備起來的B-36轟炸機就足以保障美國的安全。
1947年,美國開始實行“遏制”政策,從此這項政策在美國處理與共產主義世界的關係過程中起了支配作用。遏制活動起始於幫助自由世界的人民(首先是希臘和義大利)反對侵略的“杜魯門主義”和為被戰爭浩劫的歐洲的復興提供經濟援助的“馬歇爾計劃”,以及使地中海成為美國第6艦隊航母活動中心的政策。
當美國、英國、法國宣布他們在德國的占領區和柏林的占領區內實行共同的通貨時,蘇聯採取封鎖所有通向柏林水陸交通的對策作為報復。英國和美國對西柏林進行了長達11個月的空援,直至封鎖解除。
1949年,美國、加拿大和西歐9國,還有希臘和土耳其(後來又有西德)組成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統轄各國的陸、海、空三軍並且宣布對該組織任何一個成員國的進攻都被視為是對全體成員國的進攻。
共產主義的威脅席捲了大半個遠東。麥克阿瑟總司令確信,在日本這種危險的勢頭不大,但蔣介石和他的中國國民黨政府對待這種威脅已經無能為力了。儘管從美國得到了大量的物資援助,但國民黨已經無法阻止毛澤東的共產黨的前進。1949年,當共產黨完全占領大陸時,國民黨政府就撤到了台灣。
為便於接受日本的投降,朝鮮在二次大戰結束時以38度線為界被劃分,蘇聯占領北韓,美國占領南韓。因為北韓在蘇聯的支持下反對在朝鮮舉行自由選舉,所以,朝鮮被分裂成兩個國家。1948-1949年,占領軍撤退時,北韓有一支比南韓強大得多的軍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日本人剛剛撤離印度支那,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民族主義勢力就趁虛而入,並建立了共產黨統治的越南民主共和國,首都在河內。捲土重來的法國軍隊由於無法驅逐越盟,只得同意在南越建立一個反共的對立國家,首都為西貢。在隨之而來的法國與越盟的戰爭中美國一直冷眼旁觀。但是從1950年開始,共產黨中國開始向越盟提供武器,這時,美國才越來越多地承擔起支援在越南的法國軍隊的重擔。
美國壟斷原子彈和破壞力更大的氫彈的興奮未能持續長久,出乎西方科學家的預料,蘇聯和共產黨中國很快就都擁有了原子彈。
第三十二章 美國遏制政策的實施
一、韓戰(1950-1953)
二、新的海軍武器
三、核僵局
四、越南戰爭(1960-1975)
五、小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草率地進行軍隊復員和削減國防經費極大地削弱了軍事力量,以至於使政府難以保證實施對共產主義擴張的遏制政策。到1949年年底,當局顯然放棄了加強對台灣和亞洲大陸任何地區的直接保護的想法。1950年1月12日,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在國家新聞俱樂部公開聲稱,“美國的防禦線從阿留申群島到日本然後伸延到琉球群島……環形防禦從琉球群島到菲律賓。”如此看來,朝鮮和台灣顯然是被排除之外的。艾奇遜不過是說明了總統、國防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政策。第二年5月,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湯姆·康納利說,如果蘇聯占領南韓,美國未必會幹涉。
美國三軍部隊都需要了解更多的有關原子彈的知識,他們想知道怎樣在防禦中有效地使用原子彈,他們也想了解原子彈的威力和限度,以便在敵方使用原子彈時能採取措施減少它的效用。因此,陸軍部和海軍部計劃進行一次原子彈試驗。1946年夏季,W·H·P·布蘭迪少將率領的一支聯合艦隊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承擔了這一試驗。200多艘艦艇、150多架飛機和4.2萬餘人參加了這次試驗。布置在目標區研究衝擊波破壞力和核輻射承受量提供數據的艦船有77艘,其中大多數是美國的,也有德國與日本的。這些目標艦都是超齡的戰列艦、航母、巡洋艦、驅逐艦、攻擊運輸艦、潛艇和其他小型艦船。
每艘艦船都安裝了科學儀器、各種裝備和活的動物,用於檢驗衝擊波和隨之而來的光輻射的效果。無人駕駛飛機準備穿越受污染的雲層,取回科學數據。無線電遙控船在爆炸後提取水的樣品。
先後投放了兩顆原子彈。第一顆是由一架B-29轟炸機投擲的;第二顆,懸浮在水中。結果有11艘艦艇沉沒,其餘的被摧毀或起火燃燒。比基尼環礁周圍的海水都嚴重地被核輻射所污染。以至在第二次核爆炸後的第四天,人員都不能在目標艦上安全地度過一分一秒。
美國壟斷原子彈的興奮並沒有維持多久。由於叛變分子的作用和蘇聯科學水平的發展,俄國人在1949年爆炸了他們自己的原子彈,比西方科學家料想的要早幾年。在隨後的幾年裡,英國、法國、共產黨中國和印度都發展和試驗了原子彈。
比原子彈破壞力更大的是氫彈。美國的第一顆試驗彈是1951年在埃尼威托克環礁投放的。蘇聯緊接著進行了自己的試驗。英國和共產黨中國也相繼試驗了這種可怕的武器。
九、小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府為了追求“花錢取得更大效果”而支持一場合併軍種的運動,以避免重複建設和軍種之間可能發生齟齬。海軍部長詹姆斯·福里斯特爾成功地領導了一場保留參謀長聯席會議、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的鬥爭。1947年的國家安全法提供了建立國家軍事機構的法律依據。國家軍事機構(即國防部的前身)由總統顧問團成員——國防部長領導。它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個部組成,但它們的部長都不屬於顧問團成員。
第一任國防部長福里斯特爾支持超級航母“美國”號的建造。這艘航母能夠運載攜帶原子彈的飛機。福里斯特爾的接班人路易斯·詹森中止了“美國”號的建造,並削減了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航空兵軍費,隨即引起了海軍將領的牴觸情緒。海軍指揮官們反駁了詹森提出的觀點即:用原子彈裝備起來的B-36轟炸機就足以保障美國的安全。
1947年,美國開始實行“遏制”政策,從此這項政策在美國處理與共產主義世界的關係過程中起了支配作用。遏制活動起始於幫助自由世界的人民(首先是希臘和義大利)反對侵略的“杜魯門主義”和為被戰爭浩劫的歐洲的復興提供經濟援助的“馬歇爾計劃”,以及使地中海成為美國第6艦隊航母活動中心的政策。
當美國、英國、法國宣布他們在德國的占領區和柏林的占領區內實行共同的通貨時,蘇聯採取封鎖所有通向柏林水陸交通的對策作為報復。英國和美國對西柏林進行了長達11個月的空援,直至封鎖解除。
1949年,美國、加拿大和西歐9國,還有希臘和土耳其(後來又有西德)組成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統轄各國的陸、海、空三軍並且宣布對該組織任何一個成員國的進攻都被視為是對全體成員國的進攻。
共產主義的威脅席捲了大半個遠東。麥克阿瑟總司令確信,在日本這種危險的勢頭不大,但蔣介石和他的中國國民黨政府對待這種威脅已經無能為力了。儘管從美國得到了大量的物資援助,但國民黨已經無法阻止毛澤東的共產黨的前進。1949年,當共產黨完全占領大陸時,國民黨政府就撤到了台灣。
為便於接受日本的投降,朝鮮在二次大戰結束時以38度線為界被劃分,蘇聯占領北韓,美國占領南韓。因為北韓在蘇聯的支持下反對在朝鮮舉行自由選舉,所以,朝鮮被分裂成兩個國家。1948-1949年,占領軍撤退時,北韓有一支比南韓強大得多的軍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日本人剛剛撤離印度支那,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民族主義勢力就趁虛而入,並建立了共產黨統治的越南民主共和國,首都在河內。捲土重來的法國軍隊由於無法驅逐越盟,只得同意在南越建立一個反共的對立國家,首都為西貢。在隨之而來的法國與越盟的戰爭中美國一直冷眼旁觀。但是從1950年開始,共產黨中國開始向越盟提供武器,這時,美國才越來越多地承擔起支援在越南的法國軍隊的重擔。
美國壟斷原子彈和破壞力更大的氫彈的興奮未能持續長久,出乎西方科學家的預料,蘇聯和共產黨中國很快就都擁有了原子彈。
第三十二章 美國遏制政策的實施
一、韓戰(1950-1953)
二、新的海軍武器
三、核僵局
四、越南戰爭(1960-1975)
五、小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草率地進行軍隊復員和削減國防經費極大地削弱了軍事力量,以至於使政府難以保證實施對共產主義擴張的遏制政策。到1949年年底,當局顯然放棄了加強對台灣和亞洲大陸任何地區的直接保護的想法。1950年1月12日,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在國家新聞俱樂部公開聲稱,“美國的防禦線從阿留申群島到日本然後伸延到琉球群島……環形防禦從琉球群島到菲律賓。”如此看來,朝鮮和台灣顯然是被排除之外的。艾奇遜不過是說明了總統、國防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政策。第二年5月,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湯姆·康納利說,如果蘇聯占領南韓,美國未必會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