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毛澤東立即同蘇聯建立了友好關係。1950年2月兩個共產黨大國之間簽訂了一個為期30年的“互助友好聯盟”條約。就這樣,近5億的人口在5年之內就置於共產黨的統治之下。1949年年底出版的一份“白皮書”指出,美國的努力是挽狂瀾於既倒。這份“白皮書”評論說,援助國民黨的20億美元和39個師的裝備其大部分最終都落到了毛澤東及其追隨者的手中。武器和美元的損失固然嚴重,但更嚴重的損失是中國落到了“竹幕”之後。

  朝鮮

  在波茨坦會議上根據權宜之計決定,蘇聯將占領北韓,美國占領南韓。會議決定38度線作為實際分界線以便於劃分接受日本投降的區界。在非共產黨一邊沒有任何人想到這會作為實際邊界。二次大戰結束前4天,蘇聯軍隊開進了北韓,接受了那裡的日軍投降。蘇聯立刻開始在他們的占領區組織社會主義和共產黨,並且建立了朝鮮人民臨時委員會作為政府的基礎,與金庫和李承晚領導的民主黨抗衡。接著蘇聯人施展各種政治花招拒絕承認李承晚政府和他的黨,甚至不允許美國,後來是聯合國的官員到38度線以北訪問。1947年9月,已經按照自己的意願組建了北韓政府和軍隊的蘇聯提出,所有占領軍於1948年1月以前撤出朝鮮,這個提議遭到否決。1948年,聯合國任命一個委員會在南北韓舉行自由選舉,但這個委員會的成員立刻被拒絕進入北韓。為了不使局勢進一步惡化,在南韓成立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首都定為漢城。這個政府是1948年7月選舉出來的,8月15日,美國將這個政府移交給共和國。1949年6月底美軍撤出南韓。大約500名美國顧問繼續留駐以訓練一支倉促組建的南韓軍隊。

  1948年5月,北韓的共產黨宣告成立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定都平壤。不久,蘇聯撤出北韓,留下了一支裝備齊整、訓練有素的軍隊和一個龐大的顧問團去完成訓練。

  印度支那

  當日本在1941年占領印度支那時,它早已在近半個世紀前就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了,而且法國對某些地區的控制比這還要早。在3年的占領期內,日本組織了一個臨時政府由法國地方當局掌管著,但在美國占領菲律賓後,日本人就完全接管了臨時政府,拘留了法國官員,並解除了未能逃到中國境內的法國部隊的武裝或者槍殺法國士兵。然後,日本人把印度支那東部三個國家組成了一個他們稱之為越南自治王國的國家,並指定了一個傀儡保大作為皇帝。

  在中國南部,密切注視這些變動的是55歲的胡志明,他是一個莫斯科訓練出來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者,印度支那共產黨的創始人,也是一個長期流亡的越南人。在他的周圍,他已經組織了一個富於戰鬥精神的、共產黨控制的越南獨立聯盟,或稱越盟。這個聯盟是由若干個越南民族主義的團體組成的。

  當日本人接受了盟國的投降條件時,越盟就打進了越南,解除了日本人的武裝,並且號召越南人民支持他們的獨立運動。1945年8月19日,越盟進入了河內,迫使保大退位。9月2日,正當日本人在東京灣簽署投降書時,胡志明登上了河內劇院的室外陽台,向歡呼的人群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他本人是共和國的主席。

  1945年年底,法國部隊開始到達印度支那企圖重新建立舊的殖民統治。當這個目的被證明是力所不及的時候,法國政府提出承認,並採取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是印度支那聯盟中的一個獨立國家和法聯邦的成員國。然而,雙方的分歧導致了日益嚴重的敵對行動,其頂峰是法國人炮擊越南人的海防港。越盟對法國的駐防地予以反擊。由此引發了7年(1947-1954年)的法-越戰爭。

  法國軍隊成功地將越盟趕出了城市,但是胡的部隊仍頑強地占據著農村。法國海軍也捲入了這場戰爭,為海岸作戰提供了有限的艦載機支援,並臨時拼湊了進行內陸突擊作戰的江河部隊。

  法國人遇到的一個特殊的困難是他們很少能夠得到越南人的支持,對絕大多數越南人來說,法國人代表的是令人可憎的殖民帝國主義者。對馬克思的哲學一竅不通的越南人卻支持胡志明,把他作為將越南從帝國主義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救星。

  然而,越南有許多反共分子在南方的西貢市組建了政黨與越盟相對抗。他們要求流亡到香港的保大返回越南充當他們政府的領袖。被一場赤裸裸的殖民戰爭搞得焦頭爛額的法國只好默許了這個政府。1949年,法國同保大簽訂了協議,因而保大成為法國扶持下的越南國家元首。美英兩國承認了保大政權。

  幾乎從法越戰爭開始,胡志明和法國都一直在尋求美國的幫助。胡志明被美國最近使菲律賓自由的行動所鼓舞,希望美國能對自由事業有所反響。但是,同蘇聯人近年的交往經歷在美國人中已經引起對所有共產黨人的反感,其中也包括對胡志明和他的追隨者的厭惡。

  杜魯門總統面臨著難堪的選擇,要麼放棄遏制政策,要麼支持法帝國主義。在為期3年的時間裡,杜魯門總統對越南的爭鬥一直袖手旁觀。1950年4月,剛剛控制了中國大陸的中國共產黨政府同胡志明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國簽定了向後者提供武器和其他物資的協議。幾天之後,杜魯門批准了一筆支援法國在印度支那的基金,不久,各種戰爭物資——飛機、艦艇、軍火和其他裝備便源源不斷地從美國湧向正在戰鬥的法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