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在接待人員的帶領下走進車間。雖然已是科學昌明的21世紀,但玉雕的

  加工手段並沒有大的改變。工人們手裡端著玉坯,在轉動的砂輪上小心地磨著。

  有的是開粗坯的,按照師傅在玉坯上畫的輪廓,先磨出個大樣。另一些人手中的

  產品已基本完成,他們極為專注地磨著,因為此時稍有閃失就會前功盡棄。四個

  孩子走到他們身後時,他們的目光也一直沒有離開手中的玉器。有一個工人去小

  解,即將完工的仕女放在案子上。馬田不知天高地厚,伸手拎了起來。接待員忙

  不迭地喝住他,托著仕女小心地放回去。然後略帶責備地說:“可不能亂動。拿

  的位置不對,會把仕女的脖子弄斷的。”

  白易輕輕打了一下他的手背:“手狂!說過不許亂動的,忘啦?”馬田不好

  意思地嘿嘿笑著,問:“叔叔,為什麼不用電腦控制的三維工具機呢。這種工具機早

  在工廠里普及了。只要設好程序,什麼複雜的形狀都能幹出來。”

  “沒錯,你說得對。但是工藝品向來講究用手工,講究用人手來創造美,因

  為再精巧的機器也缺少人的靈性。只有讓玉雕大師們親手把‘靈魂’放進玉器中,

  它們才能成為藝術品。”

  前邊是一個單間,門緊閉著。牆上有一個橢圓形的大窗戶,鑲著很厚的雙層

  玻璃。透過玻璃,看到一個瘦小的男人在伏案工作。解說員放輕腳步,肅然起敬

  地說:“這裡是一位著名的玉雕大師,武老。他在全國在世界上也是鼎鼎有名的。

  武老的作品就不用說了,都是國寶級的。他有一個怪癖:幹活時不能有絲毫雜音。

  所以,工廠專門為他建了一座隔音室。你們看,地上和天花板都貼著隔音板呢。”

  馬田問:“那為什麼要留一個窗戶?沒有窗戶,隔音更好呀。”

  “這是為了讓年輕人能隨時觀摩他的手法。你們看看,能看出什麼特別的地

  方嗎?”

  四個孩子認真地看了一會兒。從這兒只能看到武老的背影和小半個側面。他

  也象是其他人一樣,手持玉坯在砂輪上慢慢磨削。馬田和肥肥都說,沒有什麼特

  別之處呀。只有小剛說:“我看出來了――他幹活特別有精神。”

  “對,對極了。”接待員誇獎道。的確,即使是看背影,也能看到武老全身

  的弓弦都在緊繃著,充滿了張力。而車間其他工人則比較懶散和隨便。正是由於

  這種無時不在的張力,才能把人的“靈魂”注入到玉雕中去。小剛貪饞地看著,

  他想,如果自己下次玩天王級的空戰時也能隨時保持這種張力,成績一定會更棒。

  他問解說員:“武爺爺在雕什麼?似乎是一個薰爐。”

  “不,是一個多層玉球。你們知道著名的象牙球吧,那是廣州一個翁姓牙雕

  世家在200 年前創造的絕技。他們在象牙球上開六個孔,用特製的刀具往裡掏呀

  掏呀,剝離出一層層的空心球。最多可達34層。每一層空心球薄如蟬翼,晶瑩透

  明,但都能轉動自如。那真是人類潛能的最佳體現,因為,直到現在,還沒有任

  何一台機器可以干出這樣精密的藝術品!……上個世紀末,玉雕藝人把這種技藝

  移植到玉雕上,先是三層四層,後來在武老的手裡發展到十層。”他看看孩子們,

  “可不要小看這十層。獨山玉質堅而脆,不如象牙那樣圓潤細密。所以,十層的

  玉球已經很不容易了。”

  孩子們用力點頭:“我們知道。”

  小剛一直盯著武老的後背,現在,他身上那種無形的張力突然鬆弛了。他放

  下玉坯,伸了一個懶腰,在屋裡來回走動著。可能他也看到了窗外的幾個孩子,

  但他顯然仍沉津於創造的亢奮中,對外面的動靜視若不見。接待員怕干擾武老的

  工作,領著他們悄悄走了。

  他們與接待員告別,走到廠門時,看見那個武大師匆匆走出來,拉著接待員

  打聽著。雖然離得遠,聽不清他的問話,但小剛直覺到和自己有關。果然,武大

  師匆匆趕來,喊著:“大俠留步!朱小剛朱大俠!”

  小剛的臉龐一下子紅到耳後,窘得不敢看自己的同伴。雖說過去也有同學們

  這樣喊他,但那只是朋友們之間的玩笑,不必認真的。可是現在,一個著名的玉

  雕大師!又喊得這麼鄭重其事!在朋友們善意的笑謔中,那老人腳步迫促地趕來,

  分明是要向小剛鞠躬。小剛眼疾腿快地趕上去,一把挽住武老的胳臂:“武爺爺,

  千萬別!……可別這樣稱呼我,會把我羞死的。”

  武爺爺執拗地說:“你就是大俠,沒錯!我知道你武功卓……”

  小剛忙打斷他:“爺爺,你咋認識我?”

  老人的臉色沉下來:“邊吉成是我外孫。”

  “噢,是成哥呀。”

  “哼,這小畜生!丟盡了武家的臉,我真想一刀宰了他!……小成子說是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