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四十二回 歷史趨勢十七

  更新時間2012-8-19 7:55:57 字數:965

  有了這個旗主王爺的保證,我終於比較安心了。我帶著我的手下做為先鋒軍隊,首先進去了雲貴地區,鑲藍旗士兵做為後勤部隊,隨後跟進也進去雲貴。我打出一個口號,只要投降絕對不屠殺,只要歸順滿清,絕對保證人身安全。再加上我的八部暗中聯繫,抵抗力量降到了最低。鑲藍旗也和占領區的代表開始了曠日持久的談判。鑲藍旗需要大量的物資和錢財,當地老百姓只能供應糧食,錢財並不多。鑲藍旗旗主王爺和他的手下也知道雲貴是出了名的窮地方,難民雖然多但是逃難的人會帶太多的錢嗎?所以雙方在一些物資上開始討價還價。這就是我需要的時機,我要給我的軍隊一個充足的訓練期。

  當然我不能什麼也不做,我開始和所謂的永曆皇帝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口水仗。這個已經是永曆皇帝的二皇子,列舉我的不忠不孝行為,幾乎是痛心疾首的述說我的罪行。說得我好像是從古到今最大的叛徒,我簡直不是一個人。相信他身邊一定有不少文人為他出謀劃策,甚至於抓刀代筆。不然的話這個二皇子,沒有這麼好的文學水平。我也不能沉默,馬上開始了還擊。我列舉天啟皇帝朱由校和崇禎皇帝朱由檢對我和我父親眾多不公平的待遇。什麼拘禁我父親吳襄,利用我的愛人明霞脅迫我做了不少不光彩的事情。我也爆料了一些皇室的醜事,當然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張太后和崇禎皇帝朱由檢的事情我儘量不說。主要是說了一些天啟皇帝朱由校和奉聖夫人客氏之間的事情。還有魏忠賢利用手中的權力,逼迫滿朝文武當他乾兒子的事情。還有當年田貴妃陷害周皇后,逼得崇禎皇帝朱由檢放逐周皇后母女七年的事情。

  我們之間的口水仗半真半假,一邊讓大家以為我們之間的關係已經惡化,一邊讓大家以為我們真的在戰鬥,沒有偷懶的時間和理由。這樣我們的口水仗持續了大半年時間,我和永曆皇帝兩個人的名聲都敗壞了。後來的一些事情都是加油添醋的事情,例如永曆皇帝一方誣陷我有上百個女人,親生的孩子已經超過一千人。我每天要和十個女人發生關係,幾乎天天當新郎。我還是一個大貪官,家裡的錢多的可以蓋一個皇宮了。我還活吃孩子的心,油煎孕婦的胎兒。說的我像一個大妖怪一樣。我也誣陷永曆皇帝是一個怕老婆的男人,每天要跪著向他的皇后匯報朝中的大事。永曆皇帝不敢娶小老婆,暗中和女孩子私通的時候,就怕被皇后知道。我更把永曆皇帝的老婆說的像一個母夜叉一樣。說這個女人晚上看見了,絕對比鬼還要恐怖,可以當門神一樣供著辟邪了。

  第四十三回 歷史趨勢十八

  更新時間2012-8-20 8:44:52 字數:949

  其實這個皇后長得並不難看,脾氣也不是很不好。這個皇后還是我給永曆皇帝選的,我是他們的大媒人。當年二皇子在山海關住了一段時間,雖然不是很久,但是也算半個自己人。二皇子要求我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拜我為師,算是我的入室弟子了。第二件事情就是給他一個發展平台,當一個好皇帝的機會。第三件事情就是幫他找一個好老婆。二皇子深知我的眼光很好,我選的老婆一定是最好的。我就親自為他找了一個好老婆,她是我山海關官學中的文武女狀元。雖然名字有點俗氣,叫張小花。其實她的家世不錯,至少算是清白人家。明朝皇室有規定,太子妃或者皇后必須出自民間,最好是家世清白的平民女子。據說這個規定是當年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秀英馬皇后親自規定的。目的是讓皇帝知道民間疾苦,也讓皇后知道節儉。萬曆皇帝的生母李氏家族是工匠出身。天啟皇帝朱由校的皇后張太后的父親殺豬的,後來當了泥瓦匠。所以我給二皇子選的這個張小花,她父親是一個教書先生。我之所以選擇了張小花,是因為張小花身強力壯,可以保護二皇子。二皇子不是一個練武的材料,又註定一生不太平,需要一個女人貼身保護他。張小花是我這裡的優等生,騎馬、射箭、搏擊、劍術等等科科優秀。她足可以勝任二皇子的皇后兼貼身保鏢了。

  就在我們大打口水仗的事情,滿清內部出了大問題。首先同樣是**哈赤的兒子的濟爾哈朗提議重新劃分地盤和勢力範圍。這麼做的話最大的得益人是鑲藍旗旗主王爺和肅親王豪格,最吃虧的是多爾袞和多鐸。多爾袞和多鐸當然不答應了,說濟爾哈朗這是在破壞團結,實在毀了滿清的基礎。第二是肅親王豪格提議改革,就是攝政王多爾袞、議政王濟爾哈朗、族長禮親王代善不能兼任旗主王爺。要不然的話所有的旗主王爺都應該是議政王或者攝政王。這一點議政王濟爾哈朗沒有意見,禮親王代善年紀大了也沒有意見,但是多爾袞和多鐸不答應。按照規矩一個親王不能兼任兩旗的旗主,也就是說要是多爾袞不能兼任正白旗旗主的話,他們兩兄弟將會失去一旗的控制權。到時候他們的實力就會大幅度下降。第三是大批滿清主力士兵因為不適應南方的氣候,都開始生病,就算不生病也有氣無力的。士兵戰鬥力下降,直接導致統一全國的進度。特別是這時候多爾袞準備打福建,打完福建之後揮軍雲貴。這樣的話就可以平定中原了。這時候士兵不想打仗,簡直就是在和多爾袞唱對台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