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頁
麥肯納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
“至於中國人,他們甚至比德國人更為狡猾,十年前,他們正是借著我們的支持與幫助打敗了俄國,可是最後他們幹了什麼呢?他們不僅奪走了俄國在亞洲的殖民地,還占領了西伯利亞,半個亞洲都在他們的控制之中,可是即便如此,他們的野心依然沒有得到滿足!”
邱吉爾點起根雪茄。
“中國人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在過去的幾年間,許多東南亞的土著青年前往中國留學,他們在煽動那些土人從歐洲各個帝國脫離出去,投入他們的所謂“東方文明世界”,也就是納入他們那個以自己為主導的東亞體系。他們玩弄著民族主義的花招,遲早要把自己燙傷,但在此之前,會先燙傷我們,我們的亞洲的殖民地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會掀起一場新的暴亂,很難說其中沒有中國人的支持……”
“大英帝國雖然強,卻無力與兩個德國同時對抗,既然無法再向對方讓步,我們就需要新的砝碼,讓天平向我們這一邊傾斜。”
財政大臣勞合?喬治扶了下他的單片眼鏡邊悠然說道。
“也就是說,現在,我們必須要盡一切可能,維持與美國的同盟關係!”
“是要把同美國的同盟關係更進一步加深嗎?”
陸軍大臣霍爾丹叼著他那裝飾精美的菸斗有點含糊不清地說道。
實際上所謂的《英美同盟》並非是一份真正的同盟條約,在那份同盟條約之中,並沒有強調太多的責任,更多的是互信條約,在很大程度上,是兩國之間互相令對方能夠全力專注眼前的對手的一份互信條約,除此之外,只是用比較籠統的語言強調兩國面臨威脅時,應該進行合作並給予支持,但這並非是強制性的。
勞合?喬治點頭說道:
“那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否則僅僅依靠法國的力量,是不足以對抗德國的,我們需要能夠壓制中國的力量,準確的來說,我們需要壓制“四皇同盟”,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要趁此機會進一步加深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令我們的同盟成為真正的同盟。”
邱吉爾露出輕蔑的表情,他放下雪茄菸,用輕蔑的語氣說道:“美國人?他們是一群敵視的傢伙,企圖守著羅斯福時代的成就睡大覺。就在去年,美國海軍還是世界第二,今年以後,它將被德國和中國漸漸甩在後面。羅斯福給他們留下了寶貴的成就和宏偉的目標,想一想那個嚇人的兩洋艦隊計劃。再看看現在的美國海軍,那位尊敬的塔夫脫先生上台以來都幹了些什麼?”
正如邱吉爾所說,事實上,在世紀初,美國海軍還只是世界上第六支最大的艦隊。到兩年前,經過與中國進行的數年的軍備競賽,它已僅次於皇家海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對中國擁有優勢——美國擁有太多的老舊戰艦,也就是當年的那支大白艦隊。而相比之下,中國艦隊更為新銳,但是現在,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這並不是重要,重要的是,美國可以牽制中國的力量!”
對於英國而言,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現在英國所需要的。
“但是,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的一點是,美國國會中的對真正同盟的牴觸,”
實際上,當初簽署《英美條約》時,儘管羅斯福一力主張應該英美應該成為真正的“盟友”,但是考慮到國會的壓力,最終所謂的“同盟”還是變成了互信,當然互信中又加了一條互助,儘管那種互助,並沒有強制性。
在羅斯福競選失敗後,繼任的塔夫脫總統在他的就職演說中表現出了對遠東形勢的擔憂,並暗示美國海軍的目標是成為一支隨時可以集中力量應付任何一個方向——尤其是太平洋方面——挑戰的有效力量。
但在接下來的實際政策執行中,塔夫脫政府既沒能以外交手段遏止德國和中國在太平洋的擴張,又弱化了自羅斯福時代以來海軍蓬勃展的勢頭,一面高叫和平、克制,一面又在軍備上自束手腳,企圖以抽象的道義原則來說服各國共同保證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與利益,在老奸巨猾的約翰牛們看來,實在可笑至極。
甚至就連《英美條約》也被淡化了——當然,是以和平的名義,現在,面對中國人的威脅,那些美國人總算是想起了那份條約。
“那些該死的美國佬,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那位紳士當初說什麼,不,我們不是靠戰艦,而是靠人類的普遍正義與道德來解決問題,我們要和平,讓戰爭滾得遠遠的!哈里露亞!”
邱吉爾不無嘲諷地學著美國人的腔調叫道。
“在現實的威脅與利益面前,美國人已經學聰明的。而且,就我個人而言,寧願把太平洋全都送給美國,也絕不肯中國和德國占領哪怕一個珊瑚礁。”
勞合?喬治顯然不是在說笑話。
“當然,也包括墨西哥、南美!讓美國人與中國人在那裡爭奪這一切,我們眼下只需要專注歐洲就行了!”
阿斯奎斯相眯縫起眼睛:
“這麼說來,大英帝國真到了無法保衛太平洋的地步了?”
麥肯納無奈地攤手道:
“首相閣下,很遺憾,現在看來正是如此。未來我們將不得不在歐洲與亞洲之間做出選擇,很顯然,我們必須優先解決歐洲問題。”
“至於中國人,他們甚至比德國人更為狡猾,十年前,他們正是借著我們的支持與幫助打敗了俄國,可是最後他們幹了什麼呢?他們不僅奪走了俄國在亞洲的殖民地,還占領了西伯利亞,半個亞洲都在他們的控制之中,可是即便如此,他們的野心依然沒有得到滿足!”
邱吉爾點起根雪茄。
“中國人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在過去的幾年間,許多東南亞的土著青年前往中國留學,他們在煽動那些土人從歐洲各個帝國脫離出去,投入他們的所謂“東方文明世界”,也就是納入他們那個以自己為主導的東亞體系。他們玩弄著民族主義的花招,遲早要把自己燙傷,但在此之前,會先燙傷我們,我們的亞洲的殖民地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會掀起一場新的暴亂,很難說其中沒有中國人的支持……”
“大英帝國雖然強,卻無力與兩個德國同時對抗,既然無法再向對方讓步,我們就需要新的砝碼,讓天平向我們這一邊傾斜。”
財政大臣勞合?喬治扶了下他的單片眼鏡邊悠然說道。
“也就是說,現在,我們必須要盡一切可能,維持與美國的同盟關係!”
“是要把同美國的同盟關係更進一步加深嗎?”
陸軍大臣霍爾丹叼著他那裝飾精美的菸斗有點含糊不清地說道。
實際上所謂的《英美同盟》並非是一份真正的同盟條約,在那份同盟條約之中,並沒有強調太多的責任,更多的是互信條約,在很大程度上,是兩國之間互相令對方能夠全力專注眼前的對手的一份互信條約,除此之外,只是用比較籠統的語言強調兩國面臨威脅時,應該進行合作並給予支持,但這並非是強制性的。
勞合?喬治點頭說道:
“那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否則僅僅依靠法國的力量,是不足以對抗德國的,我們需要能夠壓制中國的力量,準確的來說,我們需要壓制“四皇同盟”,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要趁此機會進一步加深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令我們的同盟成為真正的同盟。”
邱吉爾露出輕蔑的表情,他放下雪茄菸,用輕蔑的語氣說道:“美國人?他們是一群敵視的傢伙,企圖守著羅斯福時代的成就睡大覺。就在去年,美國海軍還是世界第二,今年以後,它將被德國和中國漸漸甩在後面。羅斯福給他們留下了寶貴的成就和宏偉的目標,想一想那個嚇人的兩洋艦隊計劃。再看看現在的美國海軍,那位尊敬的塔夫脫先生上台以來都幹了些什麼?”
正如邱吉爾所說,事實上,在世紀初,美國海軍還只是世界上第六支最大的艦隊。到兩年前,經過與中國進行的數年的軍備競賽,它已僅次於皇家海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對中國擁有優勢——美國擁有太多的老舊戰艦,也就是當年的那支大白艦隊。而相比之下,中國艦隊更為新銳,但是現在,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這並不是重要,重要的是,美國可以牽制中國的力量!”
對於英國而言,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現在英國所需要的。
“但是,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的一點是,美國國會中的對真正同盟的牴觸,”
實際上,當初簽署《英美條約》時,儘管羅斯福一力主張應該英美應該成為真正的“盟友”,但是考慮到國會的壓力,最終所謂的“同盟”還是變成了互信,當然互信中又加了一條互助,儘管那種互助,並沒有強制性。
在羅斯福競選失敗後,繼任的塔夫脫總統在他的就職演說中表現出了對遠東形勢的擔憂,並暗示美國海軍的目標是成為一支隨時可以集中力量應付任何一個方向——尤其是太平洋方面——挑戰的有效力量。
但在接下來的實際政策執行中,塔夫脫政府既沒能以外交手段遏止德國和中國在太平洋的擴張,又弱化了自羅斯福時代以來海軍蓬勃展的勢頭,一面高叫和平、克制,一面又在軍備上自束手腳,企圖以抽象的道義原則來說服各國共同保證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與利益,在老奸巨猾的約翰牛們看來,實在可笑至極。
甚至就連《英美條約》也被淡化了——當然,是以和平的名義,現在,面對中國人的威脅,那些美國人總算是想起了那份條約。
“那些該死的美國佬,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那位紳士當初說什麼,不,我們不是靠戰艦,而是靠人類的普遍正義與道德來解決問題,我們要和平,讓戰爭滾得遠遠的!哈里露亞!”
邱吉爾不無嘲諷地學著美國人的腔調叫道。
“在現實的威脅與利益面前,美國人已經學聰明的。而且,就我個人而言,寧願把太平洋全都送給美國,也絕不肯中國和德國占領哪怕一個珊瑚礁。”
勞合?喬治顯然不是在說笑話。
“當然,也包括墨西哥、南美!讓美國人與中國人在那裡爭奪這一切,我們眼下只需要專注歐洲就行了!”
阿斯奎斯相眯縫起眼睛:
“這麼說來,大英帝國真到了無法保衛太平洋的地步了?”
麥肯納無奈地攤手道:
“首相閣下,很遺憾,現在看來正是如此。未來我們將不得不在歐洲與亞洲之間做出選擇,很顯然,我們必須優先解決歐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