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震動很快停止,隨之傳來一聲巨響後,巨佛足下的底座裂開一條縫,現出一個剛好容人進入的口子,從裡面冒出一陣陣的黑氣。苗君儒起身,左手托著寶玉兮盒,右手拿過那根懸浮在空中的定海神針。

  這時,他的周身出現一圈七彩佛光,佛光中的他就像一尊降臨塵世的神佛,看得眾人目瞪口呆。

  他向那個口子走了進去,進去後,只見一排台階順階而下,陣陣黑氣不斷從下面冒出來,黑氣中帶有一種很酸的味道,下面也不知道有多深。

  定海神針上光線照著他面前的路,比火把的光線強多了。通道也就一人多高,左右不超過兩米,洞壁是硬土,殘留著人工雕琢過的痕跡。

  他走了一個多小時,看到台階上有一具頭朝下的骸骨,骸骨身上的衣服早已經風化,但依稀可以看出是明朝錦衣衛官員的金色飛魚服,骸骨的腰間有一塊雙虎頭圓形金牌,上面幾個字:錦衣衛副指揮使柳猛。

  他大吃一驚,錦衣衛副指揮使的官職並不大,按明朝官制算的話,也就是從四品。但是由於錦衣衛的特殊性,不要說是副指揮使,就是一個不入流的校尉,一品大員見了都害怕。

  堂堂的錦衣衛副指揮使,居然死在這裡,可想而知柳猛當年的使命有多麼的重要。

  再往下,又見到幾具骸骨,有兩具穿著平民的服飾,但從腳下那還沒有腐爛的牛皮官靴看,這兩個人生前也不是一般的人物。

  兩邊的土壁上有刀劍划過的痕跡,幾把刀劍就握在死者的手中,仍保留著他們死前的樣子。

  不僅僅是外面的佛堂,就是在這通道內,也進行著一場殊死的搏鬥。

  台階開始換了方向呈螺旋形向下,進入一道拱形門後,前面沒有了去路,對面的土壁上,有一尊與土壁合為一體的坐佛。

  盛長老說的三件事中第二件是誠心向佛。

  苗君儒來到那尊坐佛的面前,見坐佛的胸前有一個圓形的小孔,直徑與金剛舍利子一般大小,他打開寶玉兮盒,取出那顆金剛舍利子放入小孔中,舍利子很快滾了下去,佛像的頭上出現一道光暈,聽到一陣“吱吱嘎嘎”的聲音,坐佛旁邊的土壁上出現一道門,門後仍是向下的台階。

  又往下走了十幾分鐘,來到一處平坦的地面。他見右邊土壁的下面,有兩具披著金色袈裟的骸骨,骸骨盤腿坐著,雙手合十,就像入定了的得道高僧。

  明太祖朱元璋是僧人出身,與佛有源,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更是崇尚佛教,身邊不乏有高僧相伴,為他講解佛法。燕王奪嫡之後,民間就有建文帝逃出宮後削髮為僧的說法。

  在僧人骸骨的旁邊,還有十幾具骸骨,有些骸骨七零八落,骨頭呈不規則形狀的碎裂,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中的一具身上穿的,竟然是金黃色的繡龍袍。

  這龍袍只有皇室族人受封之後才有資格穿,建文帝在逃難之際,不可能這麼明目張胆。這個人穿著龍袍,一定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替建文帝引開追兵。

  在那具骸骨的前面,是一條深不見底的溝壑,黑氣就是從那條溝壑中冒出來的。

  那塊黃帝玉璧一定被這個穿著龍袍的人丟下了溝壑,使那些錦衣衛無功而返。錦衣衛辦事極其隱秘,一般人絕對不可能知道,水神幫又是如何知道那塊黃帝玉璧被丟到這裡面的呢?除非當年有水神幫的人參與了這場搏殺,並且活著離開了。否則的話,盛長老和神貓李他們,又是如何知道玉璧掉到幽冥世界的事情呢?

  上面的人陸續下來了,大家的目光最後都落在那條溝壑上,難道這就是通往幽冥世界的通道?

  苗君儒坦然地朝溝壑走過去,站在溝壑的邊上,就在他的腳邁出去的時候,聽到阿依古麗叫道:“不要!”

  阿依古麗衝過去想抓住苗君儒,可惜終究慢了一下,苗君儒的身影晃了一下就不見了。

  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

  捨身成仁。

  苗君儒想到的就是這四個字。

  若是普通人跳下去,必死無疑,但是他不同,他不但身具上乘功力,手上還有兩件寶物。

  他跳下去後,感覺身體輕飄飄的,那些黑氣在身邊縈繞,如同在雲端中漂浮。他的心一直懸著,半分鐘後,當雙腳接觸到地面的時候,才放下心來。

  這半分鐘的時間,如同過了幾個世紀那麼漫長。

  他腳下踩著的地面與上面的不同,上面的地面是黃褐色的,而他腳下踩著的則黑如墨汁,顯得非常軟,就像沼澤地中的草堆,若不是他的身體輕盈,只怕會陷下去。

  這是一種很像天然瀝青的物質,但絕對不是瀝青,有瀝青的地方必定有天然氣,天然氣遇火即燃,而且有很強的毒性,人是絕對無法在充滿天然氣的地方生存的。當年那些錦衣衛舉著火把追進來後,見那個人臨死前把黃帝玉璧丟了下去,肯定有自恃武功高強的錦衣衛跳下來。

  自身的重量加上下墜的力度,就算武功再高強的人,也沒有用。那些跳下來的錦衣衛無一例外地落到這些物質中,瞬間便被埋沒,死前連一句話都說不出。所以上面的人並不知道下面有什麼情況,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依當時的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下到這麼深的地方,應該離地府不遠了,所以當時有人肯定,這條溝壑一定是通往幽冥世界的通道,要不怎麼跳下去的人連吭都不吭一聲?就算落到水裡或者地上,也會發出慘叫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