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眾人無不喜悅。
楚懷王是有王者之才度啊,不論對項羽有多大的不滿,但他寧可確立項羽已然具備的地位,甚至專門強調英布、蒲將軍這兩支悍將的部隊也專屬於項羽領導。既然用項羽,就讓項羽做成大事,何惜小忿。這算是用人不疑了。
史記上說,項羽誅殺“卿子冠軍”宋義,海內騷然,威震楚國,名聞諸侯。大家都說:喲,楚國出來一個叫項羽的人啊。
項羽是誰?
就是殺了楚卿子冠軍宋義,奪其數萬大軍的。
宋義是誰?
就是被名人項羽殺了的!
項羽整頓數萬楚國大軍,向二百多公里以北的巨鹿進發。當時兩千里的瑟瑟秋風搖動蒿草與冰冷的地面遙遙呼應,大風中的楚馬長鬃像風吹起著一壟春麥。
瀟水曰:讀史通常讓人喜少怒多,大約古代的人,自秦漢以後,性情越來越軟弱了,被人欺負被上級欺負成了歷史的主流。然而中國畢竟有強項不屈之人,項羽等秦漢之際的一干英雄,是強項者的最後一批絕唱。
另,志願軍行軍去朝鮮的時候,七天步行二百公里,但接下來需要休息一兩天。我們以此可以知道項羽北進的速度。他最快十天可以趕到巨鹿。
戰國時代,王族貴戚填充著政府的大小官位,把茅坑都占滿了。這班子弟中英才殊不多,中間知名的也不過“四君子”而已,而且皆蠢行昭然,專權誤國,其他則碌碌平庸,斗屑之材,可以想見了。
但種種跡象表明,四君子之中最小的魏無忌不但沒有專權誤國,而且個性品質方面強出戰國四公子中的前三名渾蛋很多。以至於到了秦漢之際,其他三公子都已經沒什麼人再提,而魏無忌仍然享有大名,連劉邦都因為崇拜他而後來每過大梁時必專門臨祭。他的門客活到秦漢之際的,都成為陳勝、劉項的座上嘉賓。
第十章 項羽掐斷大秦最後一口氣(9)
其中譬如張耳、陳余。這兩個人賢到什麼地步呢,後來連他倆家中的門客廝役,個個都是天下的俊傑,都成了各諸侯國競相聘取的卿相——漢初的諸侯國(王國、侯國,王國數量雖然不多,侯國卻多)可以自置卿相。
張耳原是大梁(開封)人,不願意受戶籍約束,就亡命他鄉。當時脫離戶籍的人,就銷除名籍,沒有名字了,這就叫亡命,叫做亡人。所以如果你離開國營單位了,不要檔案了,就可以叫做亡命之徒。這種亡命之徒幹什麼去呢,可以去給貴族們當賓客,張耳就去了魏無忌府上當賓客。魏無忌竊符救趙,帶著幾百人要去趙國拼命,不知道其中有沒有張耳。
後來張耳被一個漂亮的有錢寡婦相的人看上了,準確地說是被這寡婦的爹看上了——你說這寡婦的爹算是能掐會算還是不會算呢,如果能掐會算,怎麼會把女兒弄成寡婦,如果不是能掐會算,但把她嫁給張耳,卻是對了。張耳拿著岳父贈送的巨資到外面活動,當上了外黃縣的縣令。怎麼當上的呢?他有了大把金子了,就可以蓋房子發工資了,於是其他亡命者們不遠千里來投奔他,他挑其中能文能武的留下,這幫人的社會名稱叫做賓客,也叫做門客,賓客的主要本事除了能吃飯就是嗓門大,到處嚷嚷張耳的賢名,替他結交千里以內的豪傑達官,相當於他自己養了一個媒體班子一樣,相當於他的“耳粉”,天天給他頂帖,於是達官豪傑們都請他參加活動。終於他成了名人,當了外黃縣令。
還有,劉邦也一度遊走他門下,在他那兒做了幾個月的賓客。劉邦能夠當上泗水亭長,大約也因為曾經在他那裡鍍金,臨走得到他的推薦信有關吧。當時為吏需要有人“推擇”的。
陳余的發家史跟張耳差不多,也是嫁給了一個富家大款的閨女。他雇了一些人給他頂帖的同時,也使勁給張耳頂帖。於是兩人關係好得要命,號稱“刎頸之交”。就是誰敢砸他們的帖子,他們就聯手封誰的ID(帳戶)。由於陳余比張耳出道晚、年紀小,所以陳余把張耳當做父親來侍奉。
秦滅魏國以後,這爺倆是著名的無黨派人士,不想跟秦朝政府合作,秦政府出資一千斤黃金和五百斤黃金購求他倆。於是他倆就亡去,改了名字,跑到了一個小區,當了看門的。
看門是個很輕閒的職業,工資聊以自奉,沒事兒的時候,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就這樣消磨了十幾年。其中有一次,陳余犯了錯誤,被裡吏(小區街道主任)按在地上要打。陳余怒了,說道:
“假如我說給你一些話,你會怎樣?”
“說出來,看看我會怎樣。”
陳余剛要拼命罵街,張耳狠狠用腳踩了一下他,以目瞪他。
陳余改說道:“我想說的是,假如你打我的話,你會很手疼,所以我建議你用竹板。”
里吏轉了轉眼睛,說:“算你會說話。取竹板來。”
於是噼噼啪啪把陳余打夠了數,才放他一瘸一拐地走了。
事後,張耳引著陳余到了桑樹林裡,揪著他的耳朵數落他說:“你這什麼意思啊,為了一點小辱就要和一個小吏拼死嗎?你這個從前的魏國大名士真是如匹夫愚婦一樣啊!”
陳余趕緊斂衽謝罪。
俗話說,醉過方知酒濃,痛過才知情重,只有經歷了人生的起伏榮辱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友情的可貴,只有打過胎的女人才懂得愛情的意義(這句不是我發明的)。若干年後,楚秦之間的戰火重新點燃,六國格局重新樹立,關東形勢雲起雲落。
楚懷王是有王者之才度啊,不論對項羽有多大的不滿,但他寧可確立項羽已然具備的地位,甚至專門強調英布、蒲將軍這兩支悍將的部隊也專屬於項羽領導。既然用項羽,就讓項羽做成大事,何惜小忿。這算是用人不疑了。
史記上說,項羽誅殺“卿子冠軍”宋義,海內騷然,威震楚國,名聞諸侯。大家都說:喲,楚國出來一個叫項羽的人啊。
項羽是誰?
就是殺了楚卿子冠軍宋義,奪其數萬大軍的。
宋義是誰?
就是被名人項羽殺了的!
項羽整頓數萬楚國大軍,向二百多公里以北的巨鹿進發。當時兩千里的瑟瑟秋風搖動蒿草與冰冷的地面遙遙呼應,大風中的楚馬長鬃像風吹起著一壟春麥。
瀟水曰:讀史通常讓人喜少怒多,大約古代的人,自秦漢以後,性情越來越軟弱了,被人欺負被上級欺負成了歷史的主流。然而中國畢竟有強項不屈之人,項羽等秦漢之際的一干英雄,是強項者的最後一批絕唱。
另,志願軍行軍去朝鮮的時候,七天步行二百公里,但接下來需要休息一兩天。我們以此可以知道項羽北進的速度。他最快十天可以趕到巨鹿。
戰國時代,王族貴戚填充著政府的大小官位,把茅坑都占滿了。這班子弟中英才殊不多,中間知名的也不過“四君子”而已,而且皆蠢行昭然,專權誤國,其他則碌碌平庸,斗屑之材,可以想見了。
但種種跡象表明,四君子之中最小的魏無忌不但沒有專權誤國,而且個性品質方面強出戰國四公子中的前三名渾蛋很多。以至於到了秦漢之際,其他三公子都已經沒什麼人再提,而魏無忌仍然享有大名,連劉邦都因為崇拜他而後來每過大梁時必專門臨祭。他的門客活到秦漢之際的,都成為陳勝、劉項的座上嘉賓。
第十章 項羽掐斷大秦最後一口氣(9)
其中譬如張耳、陳余。這兩個人賢到什麼地步呢,後來連他倆家中的門客廝役,個個都是天下的俊傑,都成了各諸侯國競相聘取的卿相——漢初的諸侯國(王國、侯國,王國數量雖然不多,侯國卻多)可以自置卿相。
張耳原是大梁(開封)人,不願意受戶籍約束,就亡命他鄉。當時脫離戶籍的人,就銷除名籍,沒有名字了,這就叫亡命,叫做亡人。所以如果你離開國營單位了,不要檔案了,就可以叫做亡命之徒。這種亡命之徒幹什麼去呢,可以去給貴族們當賓客,張耳就去了魏無忌府上當賓客。魏無忌竊符救趙,帶著幾百人要去趙國拼命,不知道其中有沒有張耳。
後來張耳被一個漂亮的有錢寡婦相的人看上了,準確地說是被這寡婦的爹看上了——你說這寡婦的爹算是能掐會算還是不會算呢,如果能掐會算,怎麼會把女兒弄成寡婦,如果不是能掐會算,但把她嫁給張耳,卻是對了。張耳拿著岳父贈送的巨資到外面活動,當上了外黃縣的縣令。怎麼當上的呢?他有了大把金子了,就可以蓋房子發工資了,於是其他亡命者們不遠千里來投奔他,他挑其中能文能武的留下,這幫人的社會名稱叫做賓客,也叫做門客,賓客的主要本事除了能吃飯就是嗓門大,到處嚷嚷張耳的賢名,替他結交千里以內的豪傑達官,相當於他自己養了一個媒體班子一樣,相當於他的“耳粉”,天天給他頂帖,於是達官豪傑們都請他參加活動。終於他成了名人,當了外黃縣令。
還有,劉邦也一度遊走他門下,在他那兒做了幾個月的賓客。劉邦能夠當上泗水亭長,大約也因為曾經在他那裡鍍金,臨走得到他的推薦信有關吧。當時為吏需要有人“推擇”的。
陳余的發家史跟張耳差不多,也是嫁給了一個富家大款的閨女。他雇了一些人給他頂帖的同時,也使勁給張耳頂帖。於是兩人關係好得要命,號稱“刎頸之交”。就是誰敢砸他們的帖子,他們就聯手封誰的ID(帳戶)。由於陳余比張耳出道晚、年紀小,所以陳余把張耳當做父親來侍奉。
秦滅魏國以後,這爺倆是著名的無黨派人士,不想跟秦朝政府合作,秦政府出資一千斤黃金和五百斤黃金購求他倆。於是他倆就亡去,改了名字,跑到了一個小區,當了看門的。
看門是個很輕閒的職業,工資聊以自奉,沒事兒的時候,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就這樣消磨了十幾年。其中有一次,陳余犯了錯誤,被裡吏(小區街道主任)按在地上要打。陳余怒了,說道:
“假如我說給你一些話,你會怎樣?”
“說出來,看看我會怎樣。”
陳余剛要拼命罵街,張耳狠狠用腳踩了一下他,以目瞪他。
陳余改說道:“我想說的是,假如你打我的話,你會很手疼,所以我建議你用竹板。”
里吏轉了轉眼睛,說:“算你會說話。取竹板來。”
於是噼噼啪啪把陳余打夠了數,才放他一瘸一拐地走了。
事後,張耳引著陳余到了桑樹林裡,揪著他的耳朵數落他說:“你這什麼意思啊,為了一點小辱就要和一個小吏拼死嗎?你這個從前的魏國大名士真是如匹夫愚婦一樣啊!”
陳余趕緊斂衽謝罪。
俗話說,醉過方知酒濃,痛過才知情重,只有經歷了人生的起伏榮辱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友情的可貴,只有打過胎的女人才懂得愛情的意義(這句不是我發明的)。若干年後,楚秦之間的戰火重新點燃,六國格局重新樹立,關東形勢雲起雲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