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范增在一旁淡淡地笑了一下:“你還年輕,楚王沒有錯。”他很欣賞這個八尺男兒,但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呢。

  “我真不明白,為什麼當初你們要把他叫來?”項羽說。

  “這是從民所望啊,民望的所在是什麼,是復立楚國啊。你不能捲入這場運動卻不知道這場運動的實。實和名要相符。有其實而無其名,實就要散落。有其名而無其實,實就行之不遠。楚王就是給這場運動的實加上一個相符的名的不二之選。”

  “亞父說的,也是。”項羽仰頭長喘出了一個啞口無言的長氣。

  楚懷王知道,觸怒一些羊的同時要拉攏一些羊。他覺得劉邦這人面善,於是把他封為武安侯,讓他駐守彭城以西北的碭郡——當然這也是劉邦自己打下的地盤。

  還需要一頭最大的羊。楚懷王覺得劉邦、呂臣都還達不到做領頭羊的水平,如果他自己依舊是一個牧羊人的話。

  新來的牧羊人要選一頭由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嶄新的領頭羊。

  這時候,宋義出現在他的視野中。

  在項梁死前不久,齊王的使者高陵君在出使去聯絡楚武信君項梁的時候,半路遇上了武信君項梁派至齊國求救兵的使臣宋義。兩人進行了一場史料失載的幕後交易。

  當時的齊國,田儋已經戰死,田儋的兒子田市被立為齊王,相國是田榮,大將是田橫。王侯將相都配齊了。田榮作為田儋的弟弟是實際的主事者。

  從齊國的角度來講,必須結好楚國,才能互相自保,並且更重要的是,齊王獲得楚國支持,使自己在齊地各派系力量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齊王迫切需要在楚懷王下面有一個高官是齊利益的守護神和促進者。從宋義的角度來講,要想凌壓項羽、劉邦等諸將成為楚懷王看重和依賴的第一號高官,需要有一國譬如齊國的軍事力量支持給自己撐腰。

  如果他自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一克重的小砝碼,有了齊國磁力線的助推力,他的分量就勝過一個秤砣。

  “我真的希望齊楚能夠交善啊,可惜我人輕言微。”

  在驛站吃飯,宋義舉著耳杯說。

  耳杯是個小船樣的漆器,紅色的內底泛著酒的微光。

  高陵君眨了眨自己的眼睛,瞳孔開始收縮,反覆聚焦,好像一個發現了食物的變色龍,他鼓起勇氣說:“寡君和下臣都以為宋將軍韜略過人,如果宋將軍願意辱臨敝國為相,實是寡君之不敢奢望之福。”

  宋義放下杯子說:“我現在侍奉楚王,只能遙謝貴齊王的盛意了。”

  “那麼,宋將軍的貴子宋襄,懷抱異稟,也堪為王者之佐啊。索性請您的貴子宋襄來齊國為相好了。”

  宋義說:“犬子為人庸碌,名不副實,恐怕只能有辱王庭。”

  高陵君說:“以宋將軍文武韜略,誠能為楚王器重,貴公子又辱臨齊國以為相,齊楚交善,豈不是兩國共同之福?”

  宋義的心終於落定了,對高陵君會心一笑:“人事盡在天意!”於是兩人高高興興地碰起杯來了。

  十幾天之後,高陵君隨楚軍到了彭城,以齊使者身份晉謁楚懷王。一定的禮儀和正式談話過後,高陵君說:“項梁將軍的敗死,誠為可惜,若早聽宋義將軍之言,或許可以免乎此難啊。”

  第十章 項羽掐斷大秦最後一口氣(3)

  楚懷王說:“您是什麼意思?”

  高陵君說:“外臣日前出使項梁軍,路途遇上宋義將軍。宋義將軍說,用兵最需慎重是在屢戰屢勝的時候,屢戰屢勝,將驕兵惰,很容易被敵軍所乘。但是項梁將軍不聽宋將軍的進言,終於兵敗垂成,卒死甚眾,致使楚王有今日之困窘。宋義將軍不待兵交而先見敗征,可謂是知道兵法韜略的人哪!”

  楚懷王暗暗記下來,隨後召見宋義談話。

  宋義進來,楚懷王求賢若渴地說:“請先生就眼下的兵事談一下吧。”

  宋義說起兵法和治國滔滔不絕,文辭飛揚,口吐音樂噴泉,言辭淋漓鋪陳,邏輯綿密入扣,把個楚懷王聽得膝蓋不知不覺前移出了蓆子外面。

  每當宋義走後,楚懷王一個人就頓時如離群之雁,踽踽涼涼,備感寂寞。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很有文學素養的楚懷王說。

  獲得了楚懷王的信任和敬佩以後,宋義建議楚懷王密結齊國,辦法是:派宋義的兒子宋襄到齊國為相國。這對於齊國的好處是,齊國如果未來遭到攻擊,或者齊王的地位受到威脅,宋襄可以拉來楚兵贊助。對於楚國的好處是,派宋襄去齊國參控齊國政事,可以使齊國一定意義上成為楚的從屬國,可以調動齊軍隨楚軍行動。對於楚懷王的好處是,如果楚懷王地位受到威脅,那麼齊國宋襄那個棋子放在那裡,可以拉動齊國遙為楚王吶喊撐腰。而對於宋義的好處是,有這個兒子在齊國立功,可以維繫楚懷王對他的寵信,又拉著齊國人做後援團,自己在楚王朝廷中的地位,也才可以凌壓群臣。

  總之,這是一團亂麻一樣三方得益的美滿計劃。

  楚懷王遂把它決議下來了。

  不待宋襄起程,時局像公元前207年詭異多變的天氣一樣,又出現了新的情況。章邯在消滅了“大泡沫”項梁的主力部隊以後,覺得東南地區的小泡沫已經不值得擠壓,遂把主力軍隊北上移動,北渡黃河去進攻趙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