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斥候來報,楚軍主力終於追了上來,除了呂仁青所部之外,這次還來了一個新面孔——帖兆榮。

  帖兆榮的部隊都是騎兵,可以抵消八旗騎兵的優勢,呂仁青的部隊則是楚軍的預備隊,除了上次李過陷入包圍趕來救援,其他時間都沒有參與作戰,也是一支養精蓄銳的生力軍,除了這兩支部隊,其他楚軍也在向英山趕來,譚泰知道大事不妙,全師而退的希望已經破滅。

  分兵突圍!

  譚泰命令,耿仲明率領漢八旗的部隊留在此處,和綠營一起繼續進攻榆園軍的營寨,爭取從英山突圍,他和屯布兒率領滿蒙八旗轉道東南,仍然從蘄水撤退,滿蒙八旗都是騎兵,甩掉耿仲明和綠營這些步兵後,機動能力大幅增強,仍然有機會突圍。

  打不過就跑,本來就是騎兵的優勢。

  為了確保滿洲太君的安全,譚泰命令耿仲明和綠營交出所有的戰馬,並且打出譚泰的旗號,儘可能的吸引楚軍主力,這麼做未必能起多大的作用,可是生死關頭但有一點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

  得到耿仲明和綠營的戰馬後,滿蒙八旗不但保證了一人一馬,而且還有一些備用的馬匹,部隊在黎明時分出發,只打屯布兒的旗號,偽裝成一支分頭突圍的偏師,急速向蘄水挺進。

  蘄水是黃岡五水中較大的一條,流域內大大小小的支流數百條,水深河闊,不能像其他幾條河那樣輕易泅渡,只有在特定幾處較淺的河道,騎兵才勉強可以涉水渡河,譚泰和屯布兒天亮時分趕到蘄水西岸的大同鎮,為了奪取渡口,對大同鎮發起突襲,短短一刻鐘內就攻占了這座小鎮,順利的連譚泰自己都有些意外。

  大同鎮的守將是張家玉,楚軍中有名的古板書生,一向以結硬寨打呆仗著稱,他沒有偷懶住在大同鎮裡面,而是在蘄水河邊修營築寨,把渡口死死封住,以防清軍繞過大同鎮,直接從渡口逃走,由於張家玉的主力都在河邊的營寨,所以譚泰才會那麼順利的攻占大同鎮。

  譚泰攻占大同鎮後,隨即趕往渡口,卻遭到張家玉的堅決阻擊,利用營寨堅守不退,騎兵攻堅沒有任何優勢,譚泰連沖幾陣,都是鎩羽而歸,看到無機可乘,就率部離開大同鎮,趕往蘄水下游。

  在下游的白雲山一帶,譚泰與楚軍激戰一場,終於渡過蘄水,這個時候,金聲桓、李過、滕雙林等部又相繼追了上來,重新上演截殺突圍再截殺的戲碼,譚泰現在機動能力變得更強,騎兵的衝擊力也更大,幾番惡戰之後,又把金聲桓等人的防線依次衝破,硬生生的殺出一條血路,到達廣濟縣赤東湖一帶,可是沒有步兵的掩護和配合,以及可以充當替死鬼的綠營炮灰,八旗兵的傷亡大幅增加,衝到赤東湖的時候,譚泰和屯布兒已經傷亡過半,只剩一萬多人的兵力了。

  「我們還是分頭突圍吧,我來拖住南賊的主力,你們還有脫險的機會。」譚泰毅然決然,已有必死之志。

  其實他也不想死,可是沒辦法。

  仗打成這樣,已經是大敗虧輸的局面,哪怕有一兩支殘部可以突圍,這麼多八旗子弟折損在黃州府,譚泰回到北京,也會被那些滿清勛貴生撕了,滿清現在人丁艱難,這次出兵為了湊起三萬大軍,很多家族都把唯一的男丁送到軍中,其中不乏王公大臣的子弟,到時候為了安撫滿清全族的怒火,譚泰很可能會變成替罪羊,現在戰死疆場的話,起碼還能保住家人子女的平安富貴。

  「要走一起走,我等絕不會拋下大帥!」屯布兒卻不肯承他這個情,開玩笑,大家都要分頭突圍,憑什麼你是大義凜然的勇士,我卻變成了苟且偷生的逃兵,萬一你最後又沒死,千夫所指之下,這場大敗的黑鍋沒準就扣在我屯布兒的腦袋上了。

  一起突圍,生死各安天命!

  八旗兵為了逃生回家,雖然傷亡慘重,士氣一直不墮,眼看楚軍又從四面八方圍了上來,譚泰和屯布兒再次出發,向著黃州府東南部的黃梅縣挺進,過了黃梅縣,就是安徽地界,突圍的希望就在眼前。

  殺殺殺!

  沖沖沖!

  騎兵的優勢被譚泰和屯布兒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楚軍的圍堵中左衝右突,終於殺出一條血路,衝過黃梅縣,進入安徽!

  譚泰和屯布兒都大大鬆了一口氣,他們身邊的部隊現在已經不到一萬人,但是不管怎麼說,終於是脫險了。

  緊接著斥候來報,金聲桓的部隊出現在前面,擋住去路。

  「真是陰魂不散啊!」

  譚泰這才回過味來,省界只是地圖上的一道線,楚軍一直追到安徽來,也不能說人家犯規,楚軍水師順江而下,步兵坐船的時候還可以休息,八旗騎兵卻需要吃飯睡覺,所以金聲桓的步兵竟然比騎兵的速度還快。

  既然來了,那就打吧。

  又是一場激戰。

  又是清軍獲勝,衝破了金聲桓的攔截。

  譚泰和屯布兒卻一點高興不起來。

  這樣一仗接一仗的打下來,部隊太疲勞了,士氣也出現了波動,和金聲桓這場戰鬥傷亡非常嚴重,連死帶傷超過一千五百人,這樣一來,譚泰手下只剩七千多八旗兵,兵力進一步縮水,如果再遇到楚軍的攔截,不知道能不能衝過去。

  吳三桂在哪裡?

  河西四將在哪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