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老孫對我制定的學習計劃和實際行動很滿意,開玩笑說:“看來你還想學好俄語去蘇聯留學呢!”
我說:“解放前我想去美國留學,沒能實現,今後也不可能了,才打算回國後去當留蘇學生呢!”
我至今還記得和我同一個黨小組的朝鮮戰友,一個姓朴的是人民軍的師團政治委員,年約40歲,紅撲撲的臉膛,左腳受傷有些跛,人很風趣,思想又很敏銳。難得的是他還會一些中國話,因為他是在圖門江邊長大的。另一位姓金的是人民軍的副團長,年約25歲,身強力壯,逞強好勝,好爭論問題,有時還紅臉,下棋輸了都不高興,但很直爽勇敢。另一位姓李的是人民軍的團後勤主任,是代表中年紀最大的,當時已50歲左右,我們叫他“阿爸爺”(即老大爺)。
阿爸爺會講不多的幾句中國話,為人和氣、慈善,對我很關心,他給我講的朝鮮民間故事最多了,我也很敬重他。
我們兩個中國人和16位朝鮮戰友生活在一起,語言障礙是第一需要解決的。一開始我們使用“國際語言”,朝、中、英語都用,有時還包括大量的手勢。往往一句話里就使用了兩三種語言詞彙。這樣的好處是我們較快地溝通了思想和日常交往。但這很不利於學習和掌握正規的語言,因此儘管和他們在一起整整一年,我卻沒把朝鮮語學好。
朝鮮的文字採用拼音字母,是把漢字拆開來使用的。如“I”和漢語拼音中的“i”相同,而“卜”和“a”同音,朝文一共24個字母,很好掌握,我只用了一個鐘頭就學會拼音,能拼讀朝文單詞和句子了。但朝文的語法和中、英文差別都很大。朝文屬東方語系,和日文、蒙文類似。比如把動詞(謂語)放在句子的末尾就是一個特點。我們說“中朝人民是一家”,他們說“中朝人民一家是”。
由於朝文中外來語多,包括來源於漢語的詞彙相當多,語音和粵語相近,這樣,朝鮮同志就常用漢語詞彙和朝文語法來和我們談話,日子長了習以為常,我們自己說漢語時也朝語化了。
就朝語來說,我學得最快最完整的是朝鮮的歌詞,在那一年裡,我幾乎把他們會唱的歌曲包括民歌都學會了。朝鮮民歌我很喜歡,那種熱情、活潑的風格和優美的旋律,很適合我的性格。還有他們的舞蹈,柔美之中含有剛健之氣,我常想,朝鮮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儘管經歷了那麼多苦難而仍然保持著樂觀善良的民族性,真是難能可貴。而且在集中營生活中,我更體會到作為人類靈魂語言的音樂,在苦難生活中能起到多大的激勵生活的勇氣和撫慰心靈創傷的作用啊!我也正是從這方面更願意和朝鮮戰友們接近和愈來愈融洽,使我成了他們大家喜歡的小兄弟。
學習俄語也較大地充實了我的空虛難過的“戰犯”生活,分散了我那對自由、對祖國思念的痛苦之情。老師對我的學習要求很嚴,我從字母學起,要聽、說、讀、寫、背誦、做練習。我向托雷上尉討來了一些紙和半支鉛筆。後來他不再供應紙,我就用煙盒、水泥紙袋縫訂成本子,請老師寫課文,請老師改作業。
辛老師的俄語真好,後來才知道他原是蘇聯塔什干師範學院院長,蘇籍朝鮮人,共和國成立後才回朝鮮擔任俄語大學校長。感謝他的教育,使我實現了那時想多學點本領回國好參加祖國建設的願望,回國之後我還真擔任了幾年中學俄語教師,我把從他那裡學來的蘇聯歌曲教給我的學生。那些俄羅斯民歌曾以它深沉的感情使我著迷,減輕了我心靈上的痛楚,那首曾為列寧喜愛過的《光明贊》,幾十年來都伴隨著我度過了艱難難歲月。
兄弟們向自由,
向著那光明的路,
你看那黑暗已消滅,
萬丈光芒在前頭!
壞消息
~~~
在戰犯集中營的第一個月,我們也曾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爭取美軍戰俘管理當局將我們釋放回去,寫了不少抗議、要求,甚至進行過絕食鬥爭,但毫無結果。
不久,我們通過清潔隊的戰友和總指導委員會取得聯繫,知道總領導人老朴同志也已被單獨拘押。而和談已中斷,敵人隨時可以找藉口強行鎮壓。總指導委員會建議我們暫行休整一下,整頓隊伍,積蓄力量,準備好迎接更加艱苦的鬥爭。
這些有機會外出的清潔隊的戰友們還帶回消息說,“602”的志願軍同志已全部移往濟州島去了。說他們在被運走之前曾進行多次鬥爭堅決要求我們回去,否則拒絕上船,結果遭到嚴厲鎮壓,還是被強行押走了。這使我們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回國支隊中只有老孫和我兩個中國人留在巨濟島上了!
儘管朝鮮戰友們多方安慰我們,我的情緒波動仍然很大,我在那本俄語練習本背面寫上了首唐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被老孫檢查我的作業時看見了,他沉默良久說:“我們家鄉有句俗話:出頭的椽子先爛!但椽子總得出頭才能用。我們恐怕要有思想準備作出更大的犧牲!”
我看出他已做了最壞的打算:被敵人永遠拘留甚至殺害。
我望著他說:“老孫,活,我跟你活在一起;死,我與你死在一起!”
我說:“解放前我想去美國留學,沒能實現,今後也不可能了,才打算回國後去當留蘇學生呢!”
我至今還記得和我同一個黨小組的朝鮮戰友,一個姓朴的是人民軍的師團政治委員,年約40歲,紅撲撲的臉膛,左腳受傷有些跛,人很風趣,思想又很敏銳。難得的是他還會一些中國話,因為他是在圖門江邊長大的。另一位姓金的是人民軍的副團長,年約25歲,身強力壯,逞強好勝,好爭論問題,有時還紅臉,下棋輸了都不高興,但很直爽勇敢。另一位姓李的是人民軍的團後勤主任,是代表中年紀最大的,當時已50歲左右,我們叫他“阿爸爺”(即老大爺)。
阿爸爺會講不多的幾句中國話,為人和氣、慈善,對我很關心,他給我講的朝鮮民間故事最多了,我也很敬重他。
我們兩個中國人和16位朝鮮戰友生活在一起,語言障礙是第一需要解決的。一開始我們使用“國際語言”,朝、中、英語都用,有時還包括大量的手勢。往往一句話里就使用了兩三種語言詞彙。這樣的好處是我們較快地溝通了思想和日常交往。但這很不利於學習和掌握正規的語言,因此儘管和他們在一起整整一年,我卻沒把朝鮮語學好。
朝鮮的文字採用拼音字母,是把漢字拆開來使用的。如“I”和漢語拼音中的“i”相同,而“卜”和“a”同音,朝文一共24個字母,很好掌握,我只用了一個鐘頭就學會拼音,能拼讀朝文單詞和句子了。但朝文的語法和中、英文差別都很大。朝文屬東方語系,和日文、蒙文類似。比如把動詞(謂語)放在句子的末尾就是一個特點。我們說“中朝人民是一家”,他們說“中朝人民一家是”。
由於朝文中外來語多,包括來源於漢語的詞彙相當多,語音和粵語相近,這樣,朝鮮同志就常用漢語詞彙和朝文語法來和我們談話,日子長了習以為常,我們自己說漢語時也朝語化了。
就朝語來說,我學得最快最完整的是朝鮮的歌詞,在那一年裡,我幾乎把他們會唱的歌曲包括民歌都學會了。朝鮮民歌我很喜歡,那種熱情、活潑的風格和優美的旋律,很適合我的性格。還有他們的舞蹈,柔美之中含有剛健之氣,我常想,朝鮮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儘管經歷了那麼多苦難而仍然保持著樂觀善良的民族性,真是難能可貴。而且在集中營生活中,我更體會到作為人類靈魂語言的音樂,在苦難生活中能起到多大的激勵生活的勇氣和撫慰心靈創傷的作用啊!我也正是從這方面更願意和朝鮮戰友們接近和愈來愈融洽,使我成了他們大家喜歡的小兄弟。
學習俄語也較大地充實了我的空虛難過的“戰犯”生活,分散了我那對自由、對祖國思念的痛苦之情。老師對我的學習要求很嚴,我從字母學起,要聽、說、讀、寫、背誦、做練習。我向托雷上尉討來了一些紙和半支鉛筆。後來他不再供應紙,我就用煙盒、水泥紙袋縫訂成本子,請老師寫課文,請老師改作業。
辛老師的俄語真好,後來才知道他原是蘇聯塔什干師範學院院長,蘇籍朝鮮人,共和國成立後才回朝鮮擔任俄語大學校長。感謝他的教育,使我實現了那時想多學點本領回國好參加祖國建設的願望,回國之後我還真擔任了幾年中學俄語教師,我把從他那裡學來的蘇聯歌曲教給我的學生。那些俄羅斯民歌曾以它深沉的感情使我著迷,減輕了我心靈上的痛楚,那首曾為列寧喜愛過的《光明贊》,幾十年來都伴隨著我度過了艱難難歲月。
兄弟們向自由,
向著那光明的路,
你看那黑暗已消滅,
萬丈光芒在前頭!
壞消息
~~~
在戰犯集中營的第一個月,我們也曾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爭取美軍戰俘管理當局將我們釋放回去,寫了不少抗議、要求,甚至進行過絕食鬥爭,但毫無結果。
不久,我們通過清潔隊的戰友和總指導委員會取得聯繫,知道總領導人老朴同志也已被單獨拘押。而和談已中斷,敵人隨時可以找藉口強行鎮壓。總指導委員會建議我們暫行休整一下,整頓隊伍,積蓄力量,準備好迎接更加艱苦的鬥爭。
這些有機會外出的清潔隊的戰友們還帶回消息說,“602”的志願軍同志已全部移往濟州島去了。說他們在被運走之前曾進行多次鬥爭堅決要求我們回去,否則拒絕上船,結果遭到嚴厲鎮壓,還是被強行押走了。這使我們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回國支隊中只有老孫和我兩個中國人留在巨濟島上了!
儘管朝鮮戰友們多方安慰我們,我的情緒波動仍然很大,我在那本俄語練習本背面寫上了首唐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被老孫檢查我的作業時看見了,他沉默良久說:“我們家鄉有句俗話:出頭的椽子先爛!但椽子總得出頭才能用。我們恐怕要有思想準備作出更大的犧牲!”
我看出他已做了最壞的打算:被敵人永遠拘留甚至殺害。
我望著他說:“老孫,活,我跟你活在一起;死,我與你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