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這種境界的達成似乎還需要修士在自身修為上的配合,而想要達到這般程度,楊君山的修為至少也要提升到合道境斬卻“三屍化身”之後才行。

  修行到了最後,往往便是殊途同歸。

  但多數情況下,修士自身修為的提升的速度總是在肉身提升的速度之上。

  然而楊君山的情況卻似乎正相反,他在鍛體術上的修為卻是走在了修為的前面。

  不過此番楊君山布局九天世界,根本的目的自然是奪得鴻蒙紫氣,但最直接的目的卻是想要伺機令自身的修為能夠更進一步!

  在凝聚“雷靈之花”這些年來,楊君山多次籌謀,已然為凝聚第二朵頂上之花積累了足夠的底蘊。

  而楊君山強橫的鍛體修為,又為他在混沌之地當中肆無忌憚的吸收煉化混沌本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餘大羅仙境,哪怕是合道境天尊,身處混沌之地,想要吸收煉化混沌本源用以提升修為,整個過程往往也需要小心翼翼,以避免體內仙元反被混沌本源同化。

  然而楊君山此時卻全然沒有這種顧忌,混沌之地的本源被他大肆調動,瘋狂的向著他的體內湧來。

  洶湧的混沌本源在滲入他體內的同時,也會被他強橫的肉身所過濾馴服,然後再被楊君山輕易煉化吸收,源源不斷的增強著自身的修為底蘊,而不必擔心在這個過程當中自身本源反被混沌本源所“污染”。

  因為楊君山汲取混沌本源的速度實在太過瘋狂,哪怕是在奇異的混沌之地當中,環繞著他周圍湧來的混沌本源也漸漸形成了一個無形卻巨大的漏斗漩渦,而楊君山自身便處於這個漩渦的中心。

  隨著體內積蓄的本源越發的厚重,在楊君山的頭頂上空,一道本源氣浪沖天而起,而在這一股氣浪的頂端,一朵閃爍著雷光的天之花搖曳而動。

  然而就在這一朵天之花的旁邊,又有一物在本源氣浪之中蠢蠢欲動。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雙鬼機緣,地之花開

  混沌不知年。

  一艘星河大舟也不知停泊於混沌之地何處。

  舟中,楊君秀正在一點點的煉化著鴻蒙紫氣。

  雖然以她金仙境的修為來說,想要煉化鴻蒙紫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在倀鬼附身的情況下,楊君秀自身的修為一路暴增,幾乎與五氣大成的金仙境修士相當,這也使得她在煉化鴻蒙紫氣的過程當中相對容易了一些。

  不過楊君秀所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完全沉浸在鴻蒙紫氣的煉化當中的時候,附身於她的兩個倀鬼包魚兒與鍾九,同樣也在發生著奇異的變化。

  以包魚兒和鍾九兩個鬼修的修為,是萬萬不可能存身於混沌之地當中的,哪怕是有星河大舟守護,楊君山出手庇佑也是一樣。

  但這二人身為倀鬼,卻是楊君秀的附庸,特別是在倀鬼附身的情況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們完全是一體的,這才給了包魚兒與鍾九在混沌之地當中生存的空間。

  即便是這樣,鍾九與包魚兒也不敢太長時間脫離在楊君秀附身的狀態,因為他們的修為根本無法抵禦混沌本源之氣的同化與消融。

  而隨著二人附身時間的增長,他們也能夠通過楊君秀來吸收煉化點滴被楊君秀遺漏的殘羹冷炙,從而在他們身上也開始漸漸發生著某些奇異的變化。

  包魚兒與鍾九原本便是元神仙境巔峰的修為,只要用來重塑仙軀的本源至寶準備齊全,隨時能夠跨過金身仙境這道門檻。

  而混沌本源本為造化之始,能用來提升修為,能用來提升法寶,自然也能當做本源至寶用來重塑仙軀。

  原本以這二人修為還無力煉化和吸收混沌本源,但在經過了西山大舟守護陣幕的攔阻,再加上楊君秀的初步煉化之後,混沌本源雖然被稀釋減弱了不少,可被這兩鬼用來重塑仙軀卻是正好。

  這也讓包魚兒與鍾九大約明白了楊君山曾經所說的二人進階金仙的機緣究竟是什麼。

  而且隨著包魚兒與鍾九重塑仙軀的進行,反過來輔助楊君秀煉化鴻蒙紫氣的效率也大大增加。

  在這個過程當中,楊君秀還兼顧吸收煉化混沌本源之氣,在五行五臟本源根基鑄就的情況下,她的修為也在穩步的提升的當中。

  ※※※

  楊君山仰仗著自身強橫的鍛體修為,在全無防護的情況下,於混沌之地當中大肆的吸收混沌本源,在洗鍊肉身的同時,還藉機衝擊修為瓶頸,試圖凝聚第二朵頂上之花。

  楊君山的積累早已達到了,此番再藉助混沌本源之氣催發,雖算不上厚積薄發,但也足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當然這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卻是因為楊君山在煉化混沌本源的過程當中運用到了一種全新的秘術。

  這種秘術便是楊君山從那片紫玉竹簡當中悟到的儒族秘術——兼收並蓄神通。

  這種秘術最是擅於“同化”異種仙元,最初原本是作為一種用來統合不同神通形成“合擊”而創造出來的秘術。

  但後來經過歷代儒族大神通者改進之後,這道秘術神通的用途卻是越來越多,特別是在修煉當中,用來同化本源,提升修煉效率上的效果反而越發的顯著。

  楊君山所得的那篇秘術傳承,雖然不是出自秘術的最初創立者儒族軻聖,但卻是儒族至尊丘聖親筆所書,內中非但記載有丘聖對於這道秘術的修行心得,更有一些丘聖對於這道秘術的借鑑、思索與改進,甚至於內中還留有丘聖的某些道韻痕跡,這些都為楊君山修煉這種秘術大開方便之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