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見魯迅而不得門徑,《沒有祖國的孩子》無意間卻被女作家白薇發現,大加讚揚並轉給了周揚,周揚夫人蘇靈揚還幫著做了若干修改。小說發表後,周揚、周立波都撰文稱讚,一時轟動文壇,被看做周揚提倡的“國防文學”的代表作。當時為了“國防文學”與“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孰優孰劣的爭論——現代文學史上一大公案——“兩個口號”論爭,病重的魯迅被“打上門來”的徐懋庸氣得半死,而徐懋庸以及周揚等“四條漢子”被魯迅罵得要命,文壇眾人亦分成兩大陣營,舒群自然會被看做周揚派的人。

  “七·七事變”後,舒群跟著周揚等人去延安,途中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林伯渠和周揚派舒群與周立波作為隨軍記者到八路軍司令部,同行中還有史沫特萊。這一路,舒群見到周恩來等高層領導,也見到閻錫山、傅作義等國民黨抗戰將領,正趕上平型關戰役,還給朱德總司令當了四個月臨時秘書。

  1938年,任弼時派舒群去武漢與丁玲創辦文藝刊物《戰地》。後來在延安,舒群又接續丁玲辦《解放日報》副刊,80年代還與丁玲辦《中國》——為了朦朧詩、遇羅錦以及現代派,老革命舒群沒少生氣——兩人可謂多年共事。兩人描述合作情形,是“吵而不崩,磨而不裂”。他曾對丁玲秘書王增如說,跟丁玲相處,有時很容易,有時也很難,這都在我心裡,不過實踐證明,丁玲同志是一個可以處得久的人。

  在武漢舒群又遇到心情苦悶的蕭紅。蕭紅常去看舒群,一到舒群住所,就把鞋子使勁一甩,躺在床上,兩眼直直地盯著房頂發呆。舒群勸她去延安,蕭紅只想做無黨派人士,專心寫作。兩人為此爭吵過。

  蕭紅沒有去延安。蕭軍去了。舒群去延安,是周揚打電報調他去的。那時許多作家在延安,文化生活很熱鬧,也有所謂“山頭”,魯藝,文抗,也打筆仗。當時周揚寫文章敲打蕭軍、艾青等文人,蕭軍等人也寫文章與周揚“商榷”。魯藝文學系的第一任系主任是周揚,第二任是何其芳,第三任就是舒群,周揚安排他當的;他卻“開門辦學”,聘請蕭軍、艾青等人來魯藝任教——那時蕭軍正負氣在鄉下當農民呢。共產黨員舒群似乎沒有門戶之見,與蕭軍、羅烽等東北老朋友以及丁玲、艾青等人都親近。而周揚對舒群還是蠻提攜的,50年代末受所謂“丁陳反黨集團”影響,舒群與羅烽、白朗被打成“舒、羅、白反黨集團”,下放東北,遠離文壇。1962年形勢稍有鬆動,周揚便指示《人民文學》向舒群約稿,後來發表了他的一個短篇小說。所以,舒群與老領導周揚的關係應是很近的。

  與毛主席的接近或者說舒群進入領袖視野是辦《解放日報》副刊時期。當時擔任《解放日報》副刊主編的丁玲編完百期,請求調文抗,向組織推薦舒群繼任。舒群覺得自己力不勝任,勉為其難。凱豐、博古就都來做工作。毛主席得知,也找舒群懇談,他說:要找這麼個完全的人,這麼有能力的人,你給我介紹一位。難道沒有這麼一個人,綜合性的副刊就不辦了嗎?全能的人,現在沒有,將來也不能有。你編文藝副刊,文藝副刊是個點,也是個面,因為你是搞文學的,所以文學是你的點,文藝是你的面。你也要由點到面嘛。先文學的點,後文藝的面,先文藝的點,後社會科學的面,而反過來又會促進點,使點深化,只要在工作實踐中學習、提高,由點到面,你就一定能勝任這項工作。——這一大篇,即使周杰倫rap說唱也要繞半天,可見毛主席多麼耐心細緻、苦口婆心,也由此可見毛對《解放日報》副刊的高度重視!

  舒群一上任就跟著毛主席的改版思路:增強報紙的黨性。《解放日報》的改版座談會,毛澤東、朱德、賀龍、王震、李維漢等高層領導及延安各部門負責人都參加了。不僅談話、開會,毛還親自上陣幫舒群拉稿子,既行政命令,又請客吃飯,於是理論家艾思奇、雪葦以及詩人柯仲平等人都寫稿了;對於工、婦、青三委,毛還有字數要求,比如要求青委“每月征六千到一萬字的青運稿件”,同時號令黨員:“辦好黨報,黨內同志人人有責,責無旁貸。”如此拉稿力度,顯然並不只是為了幫助舒群,在一封寫給時任中央宣傳部長凱豐的信中,毛寫道:“今日與博古談了半天,報館工作有進步。可以希望由不完全的黨報變成完全的黨報。”

  丁玲的離開《解放日報》,據說是為了她心心念念的寫作。她初到延安時,毛主席相當看重她,也很想倚重她。她在這麼關鍵時候辭職,毛主席會怎樣想?從她離開後毛促成的《解放日報》改版看,毛對之前的報紙不甚滿意,雖然博古是《解放日報》的責任人,丁玲只是文藝副刊的主編。丁玲辭職不干,毛主席就手把手教舒群。

  毛主席對舒群越來越倚重了。開延安文藝座談會,毛主席命周揚和舒群幫助籌備。舒群還參與草擬參會者名單。誰去誰不去,大家都想去。編輯部黎辛被留下發稿子,舒群安慰他說,等毛主席作總結那天讓他去聽,結果前一天晚上舒群在毛主席那裡喝酒喝高了,忘了通知黎辛。這,都是花絮了。座談會前後,毛主席搞調研,找許多作家談話,其中談得多的一是蕭軍,一是舒群。二人給毛主席留下的印象自是不同。舒群對毛主席相當崇敬,後來著有《毛澤東故事》,其中毛澤東形象既高大又親切,有許多生活細節,不是近距離接觸過的人寫不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