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潘漢年的正確領導下,上海公安機關和警備部隊密切配合,加強內外偵察,嚴密防範,查明情況,堅決打擊。從1949年5月底至1949年年底的7個月中,上海破獲各類特務案件417起,捕獲特務分子1499名,繳獲敵人電台109部,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敵特機關的破壞活動。

  解放初期,盜匪活動非常猖獗,殺人越貨無惡不作。據統計,在上海解放後的頭7個月中,共發生強盜案737起,盜竊案11430起,搶劫案530起,僅1949年6月,全市就發生搶劫案190起,其中最多的一天竟發生14起,嚴重地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威脅著社會的安定。潘漢年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打擊盜匪的措施,協調公安機關和警備部隊緊密合作,廣泛依靠群眾密切配合。同時,還制訂並貫徹了“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方針和“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的政策,堅決鎮壓盜匪頭子,並採取了“以盜反盜”、“以案破案”的鬥爭策略,一批批慣盜慣匪紛紛落網。到1949年12月,盜匪搶劫案降到56起,比6月份減少240%,社會秩序逐漸安定。

  分化瓦解流氓幫會勢力

  舊上海的流氓勢力根深蒂固,盤根錯節,控制著整個上海社會。

  對於如何處理上海的流氓幫會勢力,黨中央領導同志十分關切。劉少奇接見潘漢年時就問起過這件事:“上海解放,青洪幫怎麼樣,他們會不會像1927年那樣出來搗亂?”潘漢年回答說:“我和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有聯繫。去年在香港,我和夏衍同志還見過杜月笙。這次我們離港前,杜月笙曾向我們作了保證,一定要安分守己。我對他們說,只要你們不動,我們對青洪幫上層分子就不動不殺。據我了解,黃金榮那幫人也不會鬧事。”劉少奇聽後,對潘漢年說:“你告訴陳毅等同志,先不要動他們,觀察一個時期再說。”

  上海解放前夕,潘漢年就通過關係向黃金榮等傳遞信息,要黃不要跟國民黨逃跑,只要遵守人民政府的一切政策法令,人民政府就不會為難他。解放時,黃金榮聽從了潘的勸告,留在上海,並表示不問外事。但是,他的徒子徒孫在上海仍然不斷地幹壞事。改造舊上海的鬥爭,在很大程度上也涉及到黃金榮這類人。這時,黨內幹部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打蛇要打頭,不鎮壓黃金榮,無法鎮壓他的徒子徒孫;也有人認為,國民黨反動派的死硬分子都跑了,杜月笙也跑了,黃金榮能夠留下來還是好的。兩種意見爭論不休。針對這一問題,潘漢年在市府的工作會議上分析說,黃金榮是反動統治時期帝國主義的走狗,他的徒子徒孫在上海乾了許多壞事。但是,上海解放後,他沒有逃走,也就是說他對祖國還有感情,對我們至少不抱有敵意。他聲稱不問外事,那很好,我們不必要把“專政對象”加在他頭上,只要他表示態度就行了。為了更有效地分化瓦解黃金榮等舊上海流氓勢力,同時更好地體現黨的政策,潘漢年會同市軍管會領導經過多次專門研究,考慮到上海青洪幫勢力和黃金榮等人的實際情況,根據黨的政策,決定採取對繼續作惡者從嚴、將功贖罪者從寬的政策,區別對待,以達到更好、更快地瓦解、消滅幫會殘餘勢力的目的。

  當時,上海有些市民對人民政府不殺黃金榮,想不通,致書有關部門,要求從嚴懲辦。市軍管會、市人民政府對此作了不少宣傳工作。1950年6月的一天,潘漢年為了了解黃金榮的動態,把杜宣同志找去,讓他去黃金榮家宣布黨的政策,並對黃及其手下的頭目訓示,要黃金榮及其手下老老實實,不准再進行一切不利於人民的活動。1950年底鎮反,市人民政府又派人找黃金榮談話,向他宣布政策不變,但要他寫“悔過書”公開登報,進一步向人民交代,低頭認罪。黃金榮讓人代筆,於1951年5月20日在《文匯報》、《新聞報》上發表了《黃金榮自白書》。潘漢年切實執行了黨的政策,把流氓頭子黃金榮穩住,讓黃約束其徒子徒孫,打擊了流氓犯罪活動,並且使其破壞性降到最低限度,從而確保了上海的穩定。

  黃金榮於1953年6月20日去世後,又留下了一些麻煩問題。原來,黃金榮有不少財產,解放後,他的許多金銀珠寶被他的一個兒媳席捲一空帶到香港,剩下的不動產就非常有限了。黃家的收入日見拮据,以至於難以維持日常開支。黃家打算變賣一些不動產,但又不敢貿然提出。後來,求助於章士釗先生。章士釗在1955年1月寫信給陳毅市長,陳述黃家的困難;2月,章又給潘漢年寫信,籲請政府幫助處理黃家的遺產問題。潘漢年接到信後,親自批示處理了這一難題。

  對於杜月笙,潘漢年也做了不少工作,花費了許多心力,努力爭取,減少幫會流氓勢力對上海社會治安的滋擾。在解放前夕,潘漢年在香港就和杜月笙父子打招呼,並且得到過杜的保證。上海解放後,潘漢年又把杜月笙留在上海的另一個兒子杜維翰找來談話,告訴他,如果杜月笙回上海,安分守己,我們是歡迎的。杜維翰專程去了一趟香港。不久,杜維翰回上海,告訴潘漢年說:“我爸爸很感激潘副市長。只是他現在病重,離開氧氣瓶不能活,暫時無法回來。不過他向潘副市長保證,他本人在香港決不進行任何反共活動,也決不去台灣。另外,他還表示,一定要關照上海的徒弟們服從政府的法令,安分守己。”以上這些,後來都做到了。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後,杜家要求在上海的報紙上發一個訃告。潘漢年為此請示上級得到批准。杜家的人及其門徒為此深為感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