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闓運討厭當時官場的一切,尤其討厭春風得意的大人物,但卻從來不出惡聲,一切厭惡,從嘲謔出之,在近乎惡作劇的戲謔中,發泄著自己的不平。只有在自己親人遭受磨難的時候,他才會偶爾顯露出金剛怒目的本來面目。晚年,他最喜愛的女兒所託非人,女婿不僅吃喝嫖賭,不務正業,而且大搞家庭暴力,對女兒大打出手,女兒寫信向他哭訴,他在信旁批道:"有婿如此,不如為娼。"憤憤之情,溢於言表,這樣的話,大概也只有他王闓運能夠說得出來。

  顯然,無論是遊戲人生,還是金剛怒目,在骨子裡,他老人家心氣還是不平衡,沒有看開。可是話又說回來了,古往今來,誰又能真的看得開呢?那個時代,作為士大夫,一生志向,大而言之,是治國平天下,內聖外王;說得實在一點,則是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所以,科考成敗,人稱得售與否,也就是說,賣沒賣出去。既不得售,或者窮守鄉里鬱鬱而終,或者煮字療飢賣文為生,再就是做名士了。比較起來,做名士如果做得巧,做得有水平,日子還算是過得最舒服的。不過,做名士必須有條件,條件就是自家得有點本事,而且社會上還要承認,否則脾氣和瘋氣就都耍不起來。

  末世貴胄的貨與色

  晚清最後十幾年,最走紅的滿人親貴,要屬慶親王奕劻。連權傾朝野的袁世凱,都得一個勁地給他上貨。雖然太平天國之後,清朝的天下靠漢人崛起保了下來,督撫專權,漢人勢力上升,左右政局的大臣漢多滿少。但當家的西太后,真正信得著的還是滿人,尤其是宗室親貴。這個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當家婦人,骨子裡受本質上是鄉下人的京劇影響甚大,深信"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鄉里古訓,因此無論什麼時候,朝里地位最主要的大臣(比如首席軍機大臣兼總理衙門王大臣),都是親貴宗室。頂用不頂用,放在身邊,在養心殿睡著踏實。

  到了庚子之後,慶親王嶄露頭角,成為朝中最明白的宗室親貴,雖然血緣遠了點,但也只能將就了。平心而論,奕劻的確很明白事兒,至少大事不糊塗。戊戌政變,老太婆鳳顏大怒,一度執意要廢了光緒,親貴中唯有他拼了命死勸。鬧義和團的時候,也沒有跟著起鬨。此後搞新政,大體上都能跟張之洞、袁世凱們保持一致,連預備立憲也不反對。但慶親王奕劻最大的毛病是好貨貪財,賣官鬻爵、收受賄賂是家常便飯。正因為這點,那位因長相酷似同治皇帝而深得西太后信任的瞿鴻禨,沒少擠兌他。當時以敢言著稱的御史"三霖"(趙啟霖、江春霖、趙炳麟)彈劾屢上,但奕劻始終不倒。西太后未必不知道奕劻的那點愛好,但長得像兒子的人畢竟不是兒子,大清江山是滿人的,必須留個自家人在身邊。

  奕劻的長子載振,子憑父貴,30歲就做了新成立的商部的尚書,隨後轉為調整後的農工商部的尚書。據說當時新發行的紙幣,上面印的都是載振的頭像。只是,少年得志的載貝子,從小錦衣玉食,對於錢財倒是無所謂,最在乎的是美女,很有點寡人之疾。

  做了最有錢部門的尚書,載貝子一連鬧出兩場情色事件。第一件是跟妓女,第二件是跟女藝人。當時,有位津門名妓,色藝俱佳,名叫謝珊珊,在載貝子席上,珊珊恃寵把脂粉塗抹在商部官員的臉上。有位官員喝醉了,散席出門也沒有把脂粉擦去,於是事情敗露,被御史參了一本。雖然清朝傳統官員不許嫖妓,但此時禁令早已廢弛,西太后知道,也就是罵了一頓了帳。倒是慶親王奕劻,裝模作樣讓兒子跪了半晌。

  然而,三年之後,載貝子把事情鬧得更大了。這事跟一個叫段芝貴的人有關(此人是北洋的舊人,是袁世凱從李鴻章手裡繼承下來的舊將,跟段祺瑞也關係密切,人稱段祺瑞為老段,段芝貴為小段。袁世凱稱帝,他擁戴甚力)。此時的段芝貴,正處在上升時期,做過鎮統制(師長)兼管天津警察事務,一直都想高升一步,過一過封疆大吏的癮。而他的主公袁世凱,也樂於讓部下升上去。機會來了,載振奉命到東三省公幹,從天津乘船出發,逗留多日,段芝貴得以盡地主之誼,當然少不了名妓美女侑酒。當時津門有位女藝人楊翠喜,是京津兩地盡人皆知的女伶,長得美,戲也演得好。14歲登台演出,當時中國坤伶很少,所以一下就紅了,據說曾經深得李叔同的賞識和愛憐。席上,楊翠喜大展身手,載貝子著了迷。段芝貴趁熱打鐵,高價買下楊翠喜,送給載貝子。不久,東三省改設督撫,段芝貴被破格提升為署理黑龍江巡撫(代理)。

  很快,事情為奕劻、載振父子的政敵偵知,御史趙啟霖一封彈章上去,載貝子又有麻煩了。在朝廷派人調查之前,段芝貴在天津警察里的好友楊以德,馬上安排了一位鹽商王益孫,也是楊翠喜的舊交,出面頂缸,神不知鬼不覺,楊翠喜回到了天津,所有的買賣手續一律重辦。買楊翠喜時的銀子,原本大半都是王鹽商出的,現在順勢把人接回來,倒也順理成章。

  載貝子什麼事也沒有了。御史趙啟霖反倒丟了官。可是,即使把事抹平,人言卻抹不平,輿論反了天。段芝貴的封疆大吏只好暫時不做了,而載貝子賠了美人,官也折了。好在慶親王奕劻聖眷猶在,地位仍在,因此,潑天的富貴也在。幾年後,滿人親貴全面當家,大舉收權,載貝子又重新出山。但此時滿人的江山已經到了頭,載貝子只好到天津租界做寓公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