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哈哈哈--"李在大笑,"你太了解我了,可我怎麼就不能輕易了解你的內心世界呢?你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蔑視金錢的男人。"
范曉軍神情黯然地說:"你來落泉鎮找我的時候就應該了解我了,即使你不了解,你的簫也會告訴你。我是跟著你的簫來的,不是跟著錢。"
"越說越玄!我發現你情緒不對啊!有什麼事兒瞞著我?"
范曉軍掏出香菸,點上一支,遞給李在一支,點上,吸了一口,說:"在哥,你還說不了解我的內心世界。呵呵,你能看出我情緒不對就已經窺視到我的內心。"
"我操,傻子也能看出來啊!" 范曉軍猛抽了一口煙,然後撓了撓曬黑的光頭,說:"不說這些了,我們去看石頭。"
李在在騰衝翡翠珠寶城開有一間規模很大的店鋪。珠寶城跟某旅遊公司簽有合同,凡是到騰衝旅遊的大小團隊都會被大巴拉到這個珠寶城,供遊客選購翡翠飾品。如果交易成功,無論價錢多少,店鋪都會給旅遊團導購一些回扣。即使這樣,珠寶城內的翡翠成品的標價還是比昆明低很多,所以來這裡選購翡翠的遊客趨之若鶩。
騰衝雖小,但文化底蘊深厚,翡翠文化源遠流長,與世界著名的優質翡翠礦床所在地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達148公里。早在宋元時期,騰衝就首開世界翡翠加工之先河,成為西南第一通商口岸。上世紀50年代以前,騰衝就是緬甸玉石最大的集散地、交易中心和加工基地,也是全國唯一的緬玉進口通道,曾吸引上海、北京、揚州等地的大批能工巧匠、富商巨賈紛至沓來,贏得了翡翠城的美譽。由於某種原因,緬甸玉石的進口渠道曾被關閉。1981年,隨著邊境小額貿易恢復和騰密路修復通車,騰衝玉業得以重振。1996年,騰衝邊貿玉石進口達到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頂峰,相當於當時全國進口量的70%。19世紀30年代,英國人美特福游騰衝時曾記敘了玉石加工的情景:某長街為玉石行所開,玉石晝夜琢磨不輟,余等深夜過之,猶聞蹈輪轉床聲達於百頁窗外。可見當時琢磨玉石之繁忙。這一點可以在《騰衝縣誌》上得到印證:寶貨行者有14家,解玉行有33家,玉肚眼匠27家,玉細花匠22家,玉片工匠31家,玉小貨匠37家。那時,騰衝縣城玉石工匠超過3000人,形成有幾條專業化的街道。此外,散居於城郊的綺羅、谷家寨、馬場等鄉,尚有三四十家,以車眼小匠為多。現在,騰衝城到處大興土木,建築高樓大廈,凡是需要搬遷的人家必定先在自己家裡"大興土木",就像挖地道一樣,往往就會挖出一些玉石和玉件。誰也拿不準自己的祖先是不是幹這個的。騰衝城在二戰期間曾經毀於戰火,死去的親人說不定在戰事緊張時把玉器藏在了穿枋、地楞、榫眼。有句俗話說:騰衝有文盲,但沒有石盲。是的,在玉石面前,騰衝人的眼睛始終是雪亮的,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尋找財寶的機會。
走進翡翠城,通過一個狹長的窄街,然後向右一拐,就到了李在的店鋪:汲石齋。店鋪里有七八個高級玉石加工匠,全是騰衝、保山、瑞麗的琢玉高手,年齡在30至60歲不等。店鋪是開放式的,沒有門帘,站在店鋪門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漂亮的玻璃櫃檯,裡面擺滿了手鐲、墨玉、腰牌、如意、平安扣、手玩件、擺件、十二生肖、觀音等,各種顏色都有,琳琅滿目。最顯眼的是放在玻璃櫃檯後面一座平台上的貔貅,一尺見方,冰種翡翠雕琢而成,價值不菲。貔貅,又稱辟邪,相傳是一種兇猛的瑞獸,與龍、鳳、龜、麒麟合稱為古代五大瑞獸。貔貅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為"貔",雌性為"貅",此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因它有嘴無肛門,吞萬物而不瀉,所以象徵著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現在很多人佩戴貔貅玉製品正因如此。李在店鋪里這尊貔貅是開了光的,安放在店鋪中央,起到財運亨通,驅趕邪魔,鎮業鎮齋之功效。
店鋪後面是個倉庫,大概有200平方米,專門堆放未加工的玉石毛料。那塊從緬甸運回來的巨石就放在倉庫中央,被一張深黃色的油布蓋著。
李在吸了一口氣,說:"掀開吧!"
儘管他在賭石界闖蕩多年,但當這塊黃褐色的巨大的礫石展現在他眼前時,他還是禁不住悄悄驚呼了一下。比他想像中的大,差不多有一人多高,四五個人才能合圍。這個龐大的傢伙就像一隻臥在那裡的不知名的動物,沒有眼睛,沒有鼻子,沒有耳朵,但你能清楚地感覺到它在呼吸,在默默地注視著你,態度很不友好,隨時準備發怒,生怕你小瞧了它。
"你確定嗎?"李在轉頭疑惑地問范曉軍。
范曉軍嘴角咧了一下,說:"誰能確定?誰也不能!在沒有切開之前它什麼也不是。"
的確也是。李在知道這一點,之所以這麼問,證明他心裡一點底都沒有。一塊貌不驚人的石頭一刀切開,或許是價值連城的上等貨,或許是一錢不值的廢料,分秒之間,輸贏立現。這就是賭石的精髓,就像把巨款扔向賭桌的賭徒,誰也不知道底牌是什麼。誘人的機遇,冒險的欲望,刺激著眾多賭石高手,誰也不想退縮。李在也不例外。這完全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李在從看見這塊石頭的那一刻起,就清醒地意識到,戰鬥已經打響了。
"我就像孫悟空到西天取經一樣,"范曉軍撓著光頭說,"沒有七十二難,也有二十七難。"
李在拍拍范曉軍的肩膀,"上次已經經歷了十難,這次又遇到新花樣了?"李在口氣輕鬆,其實他知道去一次緬甸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脫身回來的,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范曉軍說:"按照那個緬甸木材商的提示,我在耶巴米附近山區森林轉了整整一個月,像個游僧,到處找人施捨,眼睛放得比燈還亮,像個竊賊。操他的,緬甸逮著竊賊是要切手指的。你說我這副模樣能不讓當地人懷疑嗎?尋寶的和偷東西的都一個表情,賊眉鼠眼。媽的,全是酷刑招呼,問都不問就給你上上了。"
"這次是……" "吊刑。其實皮肉的痛苦我都可以忍受……" "什麼吊刑?"李在打斷他。
"那幫土著把鐵絲穿進你皮里,比如後背、肩膀、臉部,甚至眼皮,掛衣服一樣給你掛起來。" "行為藝術!" "是啊,所以我一點不疼,挺享受。"
有偏執狂的人對疼痛的感覺非常遲鈍。李在問:"看來意志堅強的隊伍在擴大,一直擴到落泉鎮。你這麼堅強,讓我摸摸是用啥高級材料做的。"
"在哥,少調侃我!我受的罪還不夠啊?哈哈,你就別再取笑我了!" 其實李在心裡在滴血,為朋友滴,用不合時宜的玩笑只是想掩蓋曾經的血腥。
"你知道段家玉的故事嗎?"范曉軍突然問。
"怎麼不知道,每一個賭石的人上的第一課就是這個。"
"我再給你複習一遍:民國年間,綺羅鄉段家巷有個玉商段盛才,從玉石場買回一塊300多斤的玉石毛料,其外表是白元砂,許多行家看後都直搖頭,沒有人肯出價。他泄了氣,便把這塊石料隨意丟在院子門口,讓來客在那兒拴馬。時間長了,石料被馬蹄蹬掉一塊皮,顯出晶瑩的小綠點,引起了段盛才的注意,於是拿去解磨,竟然是水色出眾的上等翠玉,做成手鐲,仔細看去,就像在清澈透明的水中,綠色的小草在隨波輕輕飄動,從此段家玉名揚中外。"
范曉軍神情黯然地說:"你來落泉鎮找我的時候就應該了解我了,即使你不了解,你的簫也會告訴你。我是跟著你的簫來的,不是跟著錢。"
"越說越玄!我發現你情緒不對啊!有什麼事兒瞞著我?"
范曉軍掏出香菸,點上一支,遞給李在一支,點上,吸了一口,說:"在哥,你還說不了解我的內心世界。呵呵,你能看出我情緒不對就已經窺視到我的內心。"
"我操,傻子也能看出來啊!" 范曉軍猛抽了一口煙,然後撓了撓曬黑的光頭,說:"不說這些了,我們去看石頭。"
李在在騰衝翡翠珠寶城開有一間規模很大的店鋪。珠寶城跟某旅遊公司簽有合同,凡是到騰衝旅遊的大小團隊都會被大巴拉到這個珠寶城,供遊客選購翡翠飾品。如果交易成功,無論價錢多少,店鋪都會給旅遊團導購一些回扣。即使這樣,珠寶城內的翡翠成品的標價還是比昆明低很多,所以來這裡選購翡翠的遊客趨之若鶩。
騰衝雖小,但文化底蘊深厚,翡翠文化源遠流長,與世界著名的優質翡翠礦床所在地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達148公里。早在宋元時期,騰衝就首開世界翡翠加工之先河,成為西南第一通商口岸。上世紀50年代以前,騰衝就是緬甸玉石最大的集散地、交易中心和加工基地,也是全國唯一的緬玉進口通道,曾吸引上海、北京、揚州等地的大批能工巧匠、富商巨賈紛至沓來,贏得了翡翠城的美譽。由於某種原因,緬甸玉石的進口渠道曾被關閉。1981年,隨著邊境小額貿易恢復和騰密路修復通車,騰衝玉業得以重振。1996年,騰衝邊貿玉石進口達到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頂峰,相當於當時全國進口量的70%。19世紀30年代,英國人美特福游騰衝時曾記敘了玉石加工的情景:某長街為玉石行所開,玉石晝夜琢磨不輟,余等深夜過之,猶聞蹈輪轉床聲達於百頁窗外。可見當時琢磨玉石之繁忙。這一點可以在《騰衝縣誌》上得到印證:寶貨行者有14家,解玉行有33家,玉肚眼匠27家,玉細花匠22家,玉片工匠31家,玉小貨匠37家。那時,騰衝縣城玉石工匠超過3000人,形成有幾條專業化的街道。此外,散居於城郊的綺羅、谷家寨、馬場等鄉,尚有三四十家,以車眼小匠為多。現在,騰衝城到處大興土木,建築高樓大廈,凡是需要搬遷的人家必定先在自己家裡"大興土木",就像挖地道一樣,往往就會挖出一些玉石和玉件。誰也拿不準自己的祖先是不是幹這個的。騰衝城在二戰期間曾經毀於戰火,死去的親人說不定在戰事緊張時把玉器藏在了穿枋、地楞、榫眼。有句俗話說:騰衝有文盲,但沒有石盲。是的,在玉石面前,騰衝人的眼睛始終是雪亮的,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尋找財寶的機會。
走進翡翠城,通過一個狹長的窄街,然後向右一拐,就到了李在的店鋪:汲石齋。店鋪里有七八個高級玉石加工匠,全是騰衝、保山、瑞麗的琢玉高手,年齡在30至60歲不等。店鋪是開放式的,沒有門帘,站在店鋪門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漂亮的玻璃櫃檯,裡面擺滿了手鐲、墨玉、腰牌、如意、平安扣、手玩件、擺件、十二生肖、觀音等,各種顏色都有,琳琅滿目。最顯眼的是放在玻璃櫃檯後面一座平台上的貔貅,一尺見方,冰種翡翠雕琢而成,價值不菲。貔貅,又稱辟邪,相傳是一種兇猛的瑞獸,與龍、鳳、龜、麒麟合稱為古代五大瑞獸。貔貅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為"貔",雌性為"貅",此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因它有嘴無肛門,吞萬物而不瀉,所以象徵著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現在很多人佩戴貔貅玉製品正因如此。李在店鋪里這尊貔貅是開了光的,安放在店鋪中央,起到財運亨通,驅趕邪魔,鎮業鎮齋之功效。
店鋪後面是個倉庫,大概有200平方米,專門堆放未加工的玉石毛料。那塊從緬甸運回來的巨石就放在倉庫中央,被一張深黃色的油布蓋著。
李在吸了一口氣,說:"掀開吧!"
儘管他在賭石界闖蕩多年,但當這塊黃褐色的巨大的礫石展現在他眼前時,他還是禁不住悄悄驚呼了一下。比他想像中的大,差不多有一人多高,四五個人才能合圍。這個龐大的傢伙就像一隻臥在那裡的不知名的動物,沒有眼睛,沒有鼻子,沒有耳朵,但你能清楚地感覺到它在呼吸,在默默地注視著你,態度很不友好,隨時準備發怒,生怕你小瞧了它。
"你確定嗎?"李在轉頭疑惑地問范曉軍。
范曉軍嘴角咧了一下,說:"誰能確定?誰也不能!在沒有切開之前它什麼也不是。"
的確也是。李在知道這一點,之所以這麼問,證明他心裡一點底都沒有。一塊貌不驚人的石頭一刀切開,或許是價值連城的上等貨,或許是一錢不值的廢料,分秒之間,輸贏立現。這就是賭石的精髓,就像把巨款扔向賭桌的賭徒,誰也不知道底牌是什麼。誘人的機遇,冒險的欲望,刺激著眾多賭石高手,誰也不想退縮。李在也不例外。這完全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李在從看見這塊石頭的那一刻起,就清醒地意識到,戰鬥已經打響了。
"我就像孫悟空到西天取經一樣,"范曉軍撓著光頭說,"沒有七十二難,也有二十七難。"
李在拍拍范曉軍的肩膀,"上次已經經歷了十難,這次又遇到新花樣了?"李在口氣輕鬆,其實他知道去一次緬甸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脫身回來的,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范曉軍說:"按照那個緬甸木材商的提示,我在耶巴米附近山區森林轉了整整一個月,像個游僧,到處找人施捨,眼睛放得比燈還亮,像個竊賊。操他的,緬甸逮著竊賊是要切手指的。你說我這副模樣能不讓當地人懷疑嗎?尋寶的和偷東西的都一個表情,賊眉鼠眼。媽的,全是酷刑招呼,問都不問就給你上上了。"
"這次是……" "吊刑。其實皮肉的痛苦我都可以忍受……" "什麼吊刑?"李在打斷他。
"那幫土著把鐵絲穿進你皮里,比如後背、肩膀、臉部,甚至眼皮,掛衣服一樣給你掛起來。" "行為藝術!" "是啊,所以我一點不疼,挺享受。"
有偏執狂的人對疼痛的感覺非常遲鈍。李在問:"看來意志堅強的隊伍在擴大,一直擴到落泉鎮。你這麼堅強,讓我摸摸是用啥高級材料做的。"
"在哥,少調侃我!我受的罪還不夠啊?哈哈,你就別再取笑我了!" 其實李在心裡在滴血,為朋友滴,用不合時宜的玩笑只是想掩蓋曾經的血腥。
"你知道段家玉的故事嗎?"范曉軍突然問。
"怎麼不知道,每一個賭石的人上的第一課就是這個。"
"我再給你複習一遍:民國年間,綺羅鄉段家巷有個玉商段盛才,從玉石場買回一塊300多斤的玉石毛料,其外表是白元砂,許多行家看後都直搖頭,沒有人肯出價。他泄了氣,便把這塊石料隨意丟在院子門口,讓來客在那兒拴馬。時間長了,石料被馬蹄蹬掉一塊皮,顯出晶瑩的小綠點,引起了段盛才的注意,於是拿去解磨,竟然是水色出眾的上等翠玉,做成手鐲,仔細看去,就像在清澈透明的水中,綠色的小草在隨波輕輕飄動,從此段家玉名揚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