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們誰也不說話。

  太陽越升越高,秋天的太陽又大又亮。

  誰家也沒有表示希望領養葵花。

  大麥地的大部分人家,都不缺孩子。新鮮的空氣,明亮的陽光,新鮮的魚蝦和高質量的稻穀,使這裡的女人都特別能生養孩子。一生就是一串,若按高矮走出來,看上去就像一列火車。

  “朱國有結婚好幾年了,還沒有孩子,他家應當領養這小閨女。”

  “誰說啦?他老婆已懷上了,肚子都挺老高了。”

  “還有誰家只有兒子沒有閨女的?”

  於是,他們就一戶一戶地分析著。其中有一戶,是嘎魚家。嘎魚家就嘎魚一個小子,看樣子,他媽媽也不會再生了。而且嘎魚家是大麥地最富的人家。他家祖祖輩輩都養鴨,他家具有大麥地任何一戶人家都不具備的財富。然而,嘎魚家的人並沒有出現在老槐樹下。

  人們看到了青銅一家人。青銅家就青銅一個男孩,而且還是一個啞巴。但,誰也沒有去想他家能否領養葵花。因為青銅家太窮。

  青銅一家人都看到了葵花。一頭銀髮的奶奶,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女孩。人擠來擠去的,很難站得住,但奶奶拄著拐棍,卻就是站在那兒不動。

  葵花看到了奶奶。以前,她沒有見過青銅的奶奶,現在是第一次見到,但卻覺得她像在哪兒見過了。奶奶看著她,她也看著奶奶。她覺得奶奶的頭髮非常非常好看。她從未見過這麼好看的頭髮,一根一根的,都像是銀絲。風吹來時,這些銀絲在顫動,閃著亮光。奶奶慈祥和藹的目光,在她的臉頰上撫摸著。她仿佛聽到了奶奶顫抖的聲音:“別怕,孩子!”奶奶的目光,無聲地牽引著她。

  《老槐樹》3(2)

  不知是什麼時候,奶奶轉身走了。她要在人群里找到兒子、媳婦與孫子。她好像有話要對他們說。

  已近中午,也沒有一戶人家出來表示願意領養葵花。

  村長有點兒急了,在人群里走來走去,一邊走,一邊說:“多好的一個閨女!”

  後來他才知道,正是因為大麥地的人覺得這閨女太好了,才憂慮起來。很想領養一個孩子的人家,看過葵花,就走到人群背後嘆息:“沒有這個福分呢!”他們覺得,這麼好的一個閨女,得對得起她。而大麥地是個窮地方,家家日子都不富裕。誰都喜歡這個閨女,太喜歡了!正因為如此,大麥地人倒沒有一戶人家敢領養她了,他們怕日後委屈了她。

  陪著葵花的幾個阿姨,一直眼巴巴地等著有人家走出來。看看太陽已到頭頂,她們幾個轉過身去,一邊流淚一邊說:“我們走,我們輪流養著,它大麥地誰家要,我們也不給了。”但卻沒有走。她們要再等一等。

  葵花的頭,垂得更低了。

  村長看到了青銅一家人,走過來說了一句:“你們一家人倒都是好人,這孩子到你們家最合適不過了,可你們家就是……”他沒有將“太窮”兩個字說出口,搖了搖頭走了。走過青銅身邊,他用大手在青銅的頭上,非常惋惜地撫摸了幾下。

  一直蹲在地上的爸爸,過了一會兒,站起身來說:“回去吧。”

  一家人都不說話。奶奶記著村長的話,沒有回頭再去看一眼葵花。除了青銅,一家人都想早點離開老槐樹。爸爸見青銅站著不動,過來拉了他一把。

  一旁吃草的牛哞地一聲長鳴。

  老槐樹下,所有的人都停止了說話。他們掉過頭來時,看到青銅一家正在離去。這正午陽光下的一幕,留給大麥地人一個深刻的印象:奶奶顫顫巍巍地走在前頭,接下來是媽媽,再接下來是爸爸——爸爸用力抓著顯然不願離開老槐樹的青銅的一隻胳膊,走在最後的青銅牽著牛,那牛不肯走,常用前蹄抵著路面,將身子向後傾著。

  葵花看著青銅一家漸漸遠去,淚水順鼻樑而下……

  人漸漸散去時,嘎魚一家出現在了老槐樹下。

  整個上午,嘎魚父子倆都在遠處放鴨。

  一家人在離石碾丈把遠的地方站著。曬得黑不溜秋的嘎魚,不時地瞟一眼父母的眼神與臉色。他覺得,父母對葵花似乎挺喜歡,一副動了心的樣子。他心裡有一種說不清楚的興奮,朝葵花笑嘻嘻的。

  嘎魚的爸爸抬頭看了看太陽,對嘎魚耳語了幾句,嘎魚轉身跑了。不一會兒,他又跑了回來,一手抓著一隻煮熟了的鴨蛋。

  媽媽示意嘎魚把這兩隻鴨蛋送到葵花的手上,但嘎魚不好意思,把兩隻鴨蛋放到了媽媽的手上。

  媽媽走過去,彎腰對葵花說:“閨女,都中午了,肚子餓了吧?快把這兩隻鴨蛋吃了。”

  葵花不肯接下,將手放到身後,並搖了搖頭。

  媽媽就將鴨蛋分別放到葵花衣服上的兩隻口袋裡。

  嘎魚一家人,後來就一直站在老槐樹下。偶爾走過幾個人,嘎魚的父母就會與來人嘀咕一陣。嘀咕一陣之後,就又會再度站在那裡去觀看葵花。不知不覺之間,他們離葵花越來越近了。

  原來站著的幾個阿姨,也在石碾上坐了下來。她們想再等一等。

  《老槐樹》4(1)

  青銅一家人回到家,都默不作聲。

  媽媽將飯菜端上桌後,沒有一個坐到桌前的,媽媽嘆息了一聲,也走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