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一會,揉著惺忪睡眼、睡衣外只罩著一件外套的楊國忠出來了。

  "有何貴幹,秘書監大人?還勞您親臨寒舍?"

  朝衡用沉著冷靜、若無其事的聲音答道:"潼關失守了,徹底被占了,這是高適報告的。"

  楊國忠的反應首先是不相信,接下來是痛罵哥舒翰。

  "混蛋,到底還是叛變了!"

  楊國忠邊罵邊在房間裡來回走,因拖鞋的鞋尖還不時地踩在自己外套的衣擺上而向前趔趄。朝衡坐在椅子裡,凝視著這一切。瞅准機會,他直截了當地說了出來:

  "請陛下蒙塵吧。"

  "蒙塵?……蒙塵,蒙塵……你說什麼?"

  所謂蒙塵,就是指在發生變故之際,天子為避難而逃到宮城外。

  "安祿山的軍隊也許兩三天內就會攻進長安,還打嗎?不,那是徒勞。我們已經沒有防衛長安的力量了,我們應該與陛下一起暫時撤離長安。"

  "你是說放棄長安嗎?放棄這個都城?你說的是什麼?那不就是把這個都城拱手交給安祿山?"

  楊國忠又是抱頭,又是拔鬍鬚。

  "你打算怎麼辦?我大唐將近一百四十年的統治中,你可是被稱為最有能力的宰相啊!"

  朝衡說著,毅然地繃著面孔走近楊國忠。

  "如果陛下被安祿山俘獲,唐王朝就完了,就滅亡了。但是,如果我們讓長安委於安祿山的掠奪和統治,只要天子還健在,唐王朝就必然能復興。好了,宰相大人,請您決定去哪裡蒙塵。"

  第五部分 第144節:二十九、最後飄移的水滴(2)

  蒙塵的地方當然應是儘量遠離宮城而又安全的地方。

  "蒙塵這等事不可能!因為朝衡大人是日本人,才能說出那樣的話。可對我們漢族人來說,長安是世界的中心、靈魂,放棄這樣的地方是多麼……"

  楊國忠逼近朝衡說道。

  "但是,只有蒙塵才是守衛長安啊。"朝衡平靜地說道,"如果我們高喊著死守長安,硬與占壓倒優勢的安祿山軍隊死拼,那才會使長安化為灰燼。安祿山如果兵不血刃地進了長安城,就算是掠奪和破壞,他會容忍那些行為把長安的價值變為零嗎?他不會,誰都不可能成為自己帝國的掠奪者。長安會頑強地生存下去,還有我們。宰相大人!"

  朝衡像要把一個睡著了的男人搖醒似的呼喊著。

  "應去哪裡蒙塵呢?"

  楊國忠嚴厲起來,盯著朝衡。

  "去哪兒?你也打算同行嗎?"

  "當然。"

  楊國忠苦笑了:"這樣一來,你就是第二次了。"

  "第二次?"

  "離開長安,就是第二次不在,第一次是回日本。"

  "哈哈,那是你的計謀。"

  "你說是我的計謀,那這次就是你的計謀了,不只是我,連皇帝陛下都得離開長安。"

  朝衡毫不示弱,楊國忠咂了咂嘴。

  "需要儘快決定蒙塵地點,出發時間越晚,陛下撤離長安就越難。"

  "蜀地可以。蜀地既安全又物產豐富。"

  蜀地就是現在的四川省。

  "楊大人,現在請立即進宮參見陛下,今晚若不能說服陛下,就來不及了。"

  "還有,貴妃也得去。可我現在沒心思,還是請你去吧。"

  不一會,懸掛著宰相燈籠的楊國忠的馬車和朝衡的馬車都在夜幕的長安城中奔向興慶宮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的京城還不知道毀滅已經臨近,還像巨人一樣昏昏地睡著。

  不戰而放棄長安,這是為避免唐帝國的滅亡而做出的最好選擇,但朝衡並非有確切的預見,說起來也只是憑直覺。

  這是一個與楊國忠無法商量的選擇,對漢人楊國忠來說,唐帝國位於世界的中心,而長安又是唐帝國的中心,捨棄長安就是捨棄世界、捨棄自己,還有比這更恥辱的嗎?

  對出生在東海邊緣島國的朝衡來說,從戰略的角度,放棄長安根本不是什麼恥辱。

  如果第一個接到潼關戰敗消息的不是朝衡,而是由紫禁隊的人報告給了楊國忠,那麼楊國忠可能會立即把陳玄禮等親信召集到一起,發誓死守長安,全城迎擊安祿山。此後,無論朝衡怎樣主張放棄長安和皇帝蒙塵,都將是徒勞。

  可是,第一消息傳到了日本人朝衡這裡,他選擇放棄長安、讓玄宗蒙塵。而且他首先將這個想法拋給了楊國忠,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選擇,如果朝衡最先去了興慶宮,事情就辦不成了。

  公元756年六月十日深夜,朝衡和楊國忠一起覲見了玄宗。

  玄宗隱瞞了自己的失眠。這天夜裡也是睡不著,在書齋里讀著《老子》。他現在已經不相信老子的存在了,只是出於習慣,畫蛇添足般地在以前的注釋上又加上注釋。

  宰相和秘書監突然而且是同時覲見,讓玄宗大吃一驚。

  "陛下,潼關失守了。"

  玄宗"啪"地合上了《老子》。此後,直到死,他再也沒有打開過《老子》。

  "讓高適稟報。"

  高適在楊國忠的催促下,跪在皇帝面前,平靜地匯報了大決戰的經過。

  "你說殘兵只有八千?二十萬軍隊怎麼打的仗,才剩了八千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