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你……"

  "我少精神頭啊!"萃女仍對著穿衣鏡,遲緩地說,"姑,他走了一年半啦,俺每天每夜想他……他到哪裡去了?唉,老實人,好心人!你不知道俺叫桃子救了嗎?你是把媳婦忘啦?你給俺留下點身上的東西多好!咱的孩子要能出世,有二歲了,會叫爹喊媽了……你不知道抗戰了,有起義軍,孔秀才不敢輕易害咱們了嗎?

  唉,于震海的槍,怎麼不崩了孔秀才這個大仇人!你快回來呀!回來啊……"她突然爆發了哭聲,下地撲到衣鏡上,抓自己鏡子裡的臉,哭著叫道:"沒有你看,沒有你親,俺還要臉好看幹麼呀!

  俺還吃藥幹麼呀!俺還活著幹麼呀……當初你不該把鏡子打碎,就該把俺撕零碎了,省得叫俺受這受不完的苦罪……天哪!俺病吧,病得愈重愈好,早死了早痛快!瘦吧,瘦得愈干愈好,像棵草,一陣風把俺刮沒影了吧!髒吧,髒得愈丑愈好,世上的人見了俺都把眼閉上吧……"

  急煞了姑媽.她顛躓著小腳,裡屋外屋跑,哄她,拉她,又和她一塊哭……過了好一會兒,萃女不哭了,但還坐在炕上發愣,頭髮蓬亂著,淚水把臉上的油彩沖得一道道的,樣子實在可憐.她對姑媽說:"別疼我啦,姑姑!俺不去威山菊花

  - 756 -

  海啦,在家待著."

  "那哪行?"姑媽驚懼地說,"孔秀才心黑手辣,反覆無常.他對拿槍的共產黨不敢亂動,對咱這號人……"

  "動也不怕,大不了一拼完事."萃女堅硬地說,"我在家等,等他!""由我等他,一回來就叫他去找你."

  萃女搖搖頭,說:"你叫他去威海俺哥那裡找俺,他不一定肯去,那裡也容不得他……俺尋思,震興只要在世,早晚他會回來……咦,說不定他能知道咱這兒有了起義軍,震海又是領頭的,敢回來了!呀,說不定他正走在回來的路上……啊,會的,他這幾天就回來啦!姑,夜裡別閂門……姑,你把俺們的鋪蓋拿出來,姑,快啊,俺要吃藥,多苦藥也吃……姑,俺要洗臉.俺要搽粉抹胭脂……""真是的,說著風就來了雨!"姑媽流著淚,又笑了.

  有人敲門.姑媽開了門,進來的是桃子.她將客人讓進院,桃子低聲囑咐幾句,她就留在院門後了.

  那早從窗欞間發現了來人是誰的萃女,動作是那樣敏捷神速,當桃子出現在她面前,萃女一改適才的邋遢模樣,梳理、擦洗得整整齊齊,潔潔淨淨.

  桃子和萃女拉著手坐到炕沿上.她本來找萃女有急事,可是一觸她的滾燙的手,再看她疲乏的臉上的病容,桌上的藥杯,她就猶豫了,半晌才說:"嫂子,聽說你受了涼,再想不到病成這樣……"

  "不妨事."萃女道,"看得出,你找俺有急事."

  "事是急,只是你有病……"

  "嗨!沖你能冒死救俺……沖你叫俺聲嫂,有麼病也好啦!"萃女歡欣地說著,伸手端過藥杯,咕咚咕咚幾口喝下去.

  "那好吧,連夜進威海.俺跟你一塊去.嫂子,快收拾吧,路上跟你說情況……"(馮德英文學館)

  威海特區管理公署的現任專員叫孫璽鳳.此人今年三十多歲,曾留學法國,接受了一些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對孫中山很敬仰.他上任之後,想干一番為國為民的事業,清廉政務,懲辦污吏,興修民事,搞國民教育,整頓民風,嚴法執刑,禁大煙,戒妓院,而對反共一事,不大熱心.因此,公署內聚集了一批像萃女的胞兄楊更新一類的開明分子.七七事變發生後,孫璽鳳有民族意識,想參加抗日,但自己力量單薄,公署只有幾十個人的小衛隊,軍權不在專員手裡,更加上他對蔣介石能抗戰到底缺乏信心.共產黨抗日,雖堅決,但力量又少得可憐,也沒多大成功的希望.眼見著日本人快要打來了,漢奸他是不能當的,怎麼辦?平時就西服不離身,英法語不離嘴的專員,很自然地想到走:出洋.

  威海衛的公安局長鄭維屏,是個當地的小軍閥,從根上就反共反人民,他周圍集中了許多地主、惡霸親戚朋友,孔家莊孔慶儒就和他是乾親家,赤松坡的村長於之善的妹夫在他手下當警察隊長.鄭維屏掌握著兵權,勢力最大,更加他和地方勢力派商會的頭子相勾結,排擠孫璽風.抗戰以來,鄭維屏就做好了打算,搞掉孫專員,準備迎接日本人:投降.

  還有一股勢力,國民黨海軍駐威海教導隊,這是職業軍隊,與當地聯繫少,反山菊花

  - 757 -

  共、抗日,態度都不明朗,對孫、鄭兩派鬥爭也不介入.但他們的裝備最精良,倒向哪一方,都是舉足輕重的.

  這可謂當今威海衛的三大勢力.

  再就是,也是最大的勢力,是威海衛的廣大人民群眾.

  這些群眾,在悲慘壯烈的中日甲午海戰中,為支援中國海軍付出大量犧牲的港城人,對自己祖國的生死存亡,總是不惜鮮血的.英國殖民主義者強租威海以後,占土地,開洋行,設工廠,挖金礦,壟斷了威海的經濟命脈,把民族工商業摧殘殆盡,使農業畸形發展,大量種花生,極少種糧食,迫使群眾吃他們進口的洋米洋面,物價高,人民吃不起,生活痛苦不堪.不僅如此,英國人還搜刮大量捐稅,一年的捐銀竟高達六十萬兩銀元.以十五萬人口算,每人平均四元,折合當時糧價一千五百斤糧食.此外,英國殖民者派的駐威欽差大臣,還想了一套嚴厲的保甲制度來統治壓迫中國人民.

  就在簽署《中英議租威海衛專約》的第二年,亦即一八九九年,在甲午海戰中就對英帝分子種下仇恨的威海人(注:甲午海戰中,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裴利曼特,替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向丁汝昌轉遞過勸降書,並親自進入威海港探路,與伊東共同策劃對中國北洋艦隊的偷襲.),爆發了一次比一次英勇的反抗活動,狠狠地打擊了英殖民者的統治.六十五歲的窮秀才崔壽山,發動群眾辦團練,召開反英誓師大會,被英帝捕捉到劉公島監獄關押,酷刑受盡,奄奄一息,但他面無懼色,念誦文天祥的《正氣歌》,當面把英國駐威大臣巴爾敦痛斥得理屈詞窮.接著自幼練武的青年農民劉荊山,發動了反對英人劃區埋界石、強占土地的群眾起義,參加者有一百六十個村莊的群眾.在英兵的殘酷鎮壓面前,他身先士卒,率眾衝上垛山頂,打死了英兵指揮官"少鬼子",自己和他的同伴,在英兵的排槍下犧牲了!至今還有讚頌的歌謠在流傳——垛山頂,一片青,

  英國巡察喪了生.

  大鬼子,二鬼子,

  休想再逞凶!

  在反占地戰鬥中,一位乾瘦的小個農民,名叫周貞德,村人稱他二瘦子,勇敢無畏地衝上去,奪下英兵的槍,打死兩個英兵,他自己也犧牲了.今天當地流行著的一句歇後語:"二瘦子打仗——敢打敢上",就是這麼來的.

  這些窮秀才,武農夫,二瘦子的後人們,繼承了先輩的反帝抗暴精神.西安事變發生的消息一傳到威海,群情就為之激動,共產黨抗日救國的宣傳口號在書店、學校、商店……傳播開了.盧溝橋的炮聲更使港城震動起來,《威海日報》上登出抗日的文章,中、小學的師生,東北流亡來的青年,走上街市,宣傳抗戰,口號聲、演戲聲、唱歌聲,充滿了大街小巷,碼頭海灘.工人、農民、小販商人、一般市民,都在交談抗日,都在議論救國……一片抗日山菊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