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確定一切正常後,他攀上干舷甲板,在通訊器的背面點擊幾下,六麵茶色玻璃就緩緩從甲板中豎起,“咔咔咔”快速拼裝成了具有神奇瞭望功能的瞭望塔。
六面頂端尖尖的玻璃沒完全合攏,保留供人進出的門,海歌走進去後,最後一面玻璃才滑過去,關閉了瞭望塔。於是這座好看的玻璃塔再找不到出口,怎麼看都只是錐形的玻璃尖頂,沒人能看清裡面在發生著什麼。
第一百五十章 走進救贖之光總部
海歌走到瞭望塔正中,裝載平板電腦的中控台也從地下彈了上來。他激活電腦,當漆黑的屏幕上出現“nn”,瞭望塔內整體活躍起來。
六面玻璃光芒四射,周邊海洋的海圖逐一展現,同時一個看似實心的銀色小圓球圍著玻璃轉悠,但因受到玻璃的反推力,始終不會給吸附上去。
那是海圖指引球,能引導操作人員的視線,告訴他需要查找的方位在哪兒。
海歌看看時間,從接到摩爾斯電碼信號到現在,已過去五分鐘。
平板電腦展現火伊人號船底的情況,他驚異地發現,混濁如深藍色漿液的海水中,原來象一大塊瓷實的黑鐵的火箭發射台,正在如浸了水的海綿般疾速膨脹!
沒錯,那塊用星技術打造的金屬平台,確實具有海綿屬性,緻密的分子如沉睡的微生物,導入海水中的氧氣後便活躍地醒來,分子結構不斷脹大,以致它發生膨脹,並且膨脹過程中硬度不減。
金屬對地球人而言,是最為堅硬的固態物質,若由他們來打造金屬平台,只會用事先定好形狀的金屬板一片片拼裝,而沒能力向金屬分子灌輸氣體,讓它“生長”
除去發射台,海歌還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變化:在火伊人號的船底,水波流向變了,它們給不知何物間隔成無數細小的水道,密密麻麻的不住上下蕩漾,如同環繞這艘船,在周圍織起了一張巨網。
“這些莫非就是”海歌難以置信,忙從航行手冊中調出遊艇的結構圖。
圖上標註得很清楚,密布在船底的那些針眼大的紅點,就是牽扯細如髮絲的納米繩索的定位點。已有三分之一的紅點轉成綠色,說明牽引已經完成,其餘紅點也正快速變綠,快如給人滴入一滴綠顏料,在水中沁開。
“是成功!”海歌興奮地喊道,險些整個人趴上那僅13寸大的屏幕。
看來成功正出色地完成他的工作,一根接一根的納米細絲正從空氣中聚集成形,連接了火伊人號與地球各拖拽點!
海歌緊握通訊器,衝動地想呼叫他,但腦子發熱只是一瞬,很快他又冷靜下來,決定認真干自己應該幹的事情。
他通過藍牙連上通訊器與平板電腦,在電子鍵盤上敲擊出一行代碼:,,,,。作者註:摩爾斯電碼的每一個字母信號間沒有逗號,為方便讀者閱讀,此處由作者添加。
這行代碼代表五個字母,組合在一起的意思是:。
救贖之光組織的反應極快,最後一槓剛點下去,正對他的落地玻璃屏就連閃幾下,海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間擺滿了辦公桌與各類電子設備的環形辦公大廳。
圍繞大廳的牆壁,是整面電子屏,屏幕上顯示著黑色的宇宙背景,除去浩如煙海的星辰,一條懸浮著的閃閃發光的金帶如主角般突出,它發出的光暗淡了繁星,以類似銀河那吞吐萬物的規模不斷向遠方伸展,卻不具夢幻般的朦朧。
這只是開始,接下來,其它五面玻璃屏的內容依次變換,僅眨眼功夫,海歌就被辦公大廳包圍,不對,是準確地站在了正中的位置。
“小休恩先生,歡迎您來到救贖之光總部!希望您還記得地下植物王國里的火炬區域,以及安放地球啟動引擎的臥象山。”
一個男人非常友好地打招呼,海歌來不及在人員眾多的辦公大廳里尋找說話之人,只急於想弄清楚,他是不是李正松教授。
這時已有一個高大的身影大步流星地走過來,如真人般站在了他面前。
那人看上去五十幾歲,與海歌身高相當,但健壯了許多,皮膚也白白淨淨的,寬大板平的臉上架著副四方形金邊眼鏡。
他留著小平頭,額角掛著幾絲皺紋,以至略顯蒼老,但這絲毫不影響鏡片後那雙眼睛,不停閃出睿智的光芒。
他笑著向海歌自我介紹道:“我叫崔倫浩,來自韓國,是一名天體物理學博士。十年前我就見過您,但由於必須遵守組織規定,就沒向您致以問候,失禮之處還請海涵。”
這位催倫浩可真客氣,海歌剛想回禮,卻驚愕地發現每張辦公桌後都站起一個人,他們中有黑髮的、金髮的、甚至紅髮的,看樣子來自地球各國,長相、年齡與身材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友好的微笑,還有身上穿的白色制服。看他們精神氣十足的模樣,海歌覺得就如百年前的海軍那樣英姿勃發。
他還注意到,那些人穿的制服左胸前,燙印著一個漂亮的徽章,那是一艘航行在蔚藍海面的船,海歌對那艘船太熟悉了,那正是火伊人號!
回想多年前剛穿過原始森林,走入火炬區域時,他見到的只是一棟又一棟沉默佇立的高樓,他是多麼渴望走進去看一眼,見一見在裡面工作的人,卻因為沒有希望者身份晶片而一直未能如願。
六面頂端尖尖的玻璃沒完全合攏,保留供人進出的門,海歌走進去後,最後一面玻璃才滑過去,關閉了瞭望塔。於是這座好看的玻璃塔再找不到出口,怎麼看都只是錐形的玻璃尖頂,沒人能看清裡面在發生著什麼。
第一百五十章 走進救贖之光總部
海歌走到瞭望塔正中,裝載平板電腦的中控台也從地下彈了上來。他激活電腦,當漆黑的屏幕上出現“nn”,瞭望塔內整體活躍起來。
六面玻璃光芒四射,周邊海洋的海圖逐一展現,同時一個看似實心的銀色小圓球圍著玻璃轉悠,但因受到玻璃的反推力,始終不會給吸附上去。
那是海圖指引球,能引導操作人員的視線,告訴他需要查找的方位在哪兒。
海歌看看時間,從接到摩爾斯電碼信號到現在,已過去五分鐘。
平板電腦展現火伊人號船底的情況,他驚異地發現,混濁如深藍色漿液的海水中,原來象一大塊瓷實的黑鐵的火箭發射台,正在如浸了水的海綿般疾速膨脹!
沒錯,那塊用星技術打造的金屬平台,確實具有海綿屬性,緻密的分子如沉睡的微生物,導入海水中的氧氣後便活躍地醒來,分子結構不斷脹大,以致它發生膨脹,並且膨脹過程中硬度不減。
金屬對地球人而言,是最為堅硬的固態物質,若由他們來打造金屬平台,只會用事先定好形狀的金屬板一片片拼裝,而沒能力向金屬分子灌輸氣體,讓它“生長”
除去發射台,海歌還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變化:在火伊人號的船底,水波流向變了,它們給不知何物間隔成無數細小的水道,密密麻麻的不住上下蕩漾,如同環繞這艘船,在周圍織起了一張巨網。
“這些莫非就是”海歌難以置信,忙從航行手冊中調出遊艇的結構圖。
圖上標註得很清楚,密布在船底的那些針眼大的紅點,就是牽扯細如髮絲的納米繩索的定位點。已有三分之一的紅點轉成綠色,說明牽引已經完成,其餘紅點也正快速變綠,快如給人滴入一滴綠顏料,在水中沁開。
“是成功!”海歌興奮地喊道,險些整個人趴上那僅13寸大的屏幕。
看來成功正出色地完成他的工作,一根接一根的納米細絲正從空氣中聚集成形,連接了火伊人號與地球各拖拽點!
海歌緊握通訊器,衝動地想呼叫他,但腦子發熱只是一瞬,很快他又冷靜下來,決定認真干自己應該幹的事情。
他通過藍牙連上通訊器與平板電腦,在電子鍵盤上敲擊出一行代碼:,,,,。作者註:摩爾斯電碼的每一個字母信號間沒有逗號,為方便讀者閱讀,此處由作者添加。
這行代碼代表五個字母,組合在一起的意思是:。
救贖之光組織的反應極快,最後一槓剛點下去,正對他的落地玻璃屏就連閃幾下,海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間擺滿了辦公桌與各類電子設備的環形辦公大廳。
圍繞大廳的牆壁,是整面電子屏,屏幕上顯示著黑色的宇宙背景,除去浩如煙海的星辰,一條懸浮著的閃閃發光的金帶如主角般突出,它發出的光暗淡了繁星,以類似銀河那吞吐萬物的規模不斷向遠方伸展,卻不具夢幻般的朦朧。
這只是開始,接下來,其它五面玻璃屏的內容依次變換,僅眨眼功夫,海歌就被辦公大廳包圍,不對,是準確地站在了正中的位置。
“小休恩先生,歡迎您來到救贖之光總部!希望您還記得地下植物王國里的火炬區域,以及安放地球啟動引擎的臥象山。”
一個男人非常友好地打招呼,海歌來不及在人員眾多的辦公大廳里尋找說話之人,只急於想弄清楚,他是不是李正松教授。
這時已有一個高大的身影大步流星地走過來,如真人般站在了他面前。
那人看上去五十幾歲,與海歌身高相當,但健壯了許多,皮膚也白白淨淨的,寬大板平的臉上架著副四方形金邊眼鏡。
他留著小平頭,額角掛著幾絲皺紋,以至略顯蒼老,但這絲毫不影響鏡片後那雙眼睛,不停閃出睿智的光芒。
他笑著向海歌自我介紹道:“我叫崔倫浩,來自韓國,是一名天體物理學博士。十年前我就見過您,但由於必須遵守組織規定,就沒向您致以問候,失禮之處還請海涵。”
這位催倫浩可真客氣,海歌剛想回禮,卻驚愕地發現每張辦公桌後都站起一個人,他們中有黑髮的、金髮的、甚至紅髮的,看樣子來自地球各國,長相、年齡與身材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友好的微笑,還有身上穿的白色制服。看他們精神氣十足的模樣,海歌覺得就如百年前的海軍那樣英姿勃發。
他還注意到,那些人穿的制服左胸前,燙印著一個漂亮的徽章,那是一艘航行在蔚藍海面的船,海歌對那艘船太熟悉了,那正是火伊人號!
回想多年前剛穿過原始森林,走入火炬區域時,他見到的只是一棟又一棟沉默佇立的高樓,他是多麼渴望走進去看一眼,見一見在裡面工作的人,卻因為沒有希望者身份晶片而一直未能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