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多情的詩人筆下,白雪總能被描摹成冰境仙子,成為純潔或浪漫的象徵,現在它們在海歌眼裡,卻如同出殯時滿天飛撒的紙屑。

  火伊人號上,安靜得令人窒息。

  這裡並非缺少聲響,音樂仍從音箱孔發出低吟,播放的是安德烈波切利的為她而活。錄製於三個世紀前的歌聲穿越心靈,時而如清泉匯入大海,時而又如花蕾在冷空氣中怒放。

  機器人們也沒停止忙碌,八爪魚似的機械臂,哪怕動作極輕,也不可避免地製造出各種響動。

  海歌的靜,來自他的恐懼,恐懼將一切聲音隔離在聽覺之外,他只能聽見激烈的心跳聲,那是被狂舞的雪花帶動的節奏。

  即將開始的地球變軌任務並沒令他恐懼,做了整整十年的準備工作,他對自己信心十足。

  他的恐懼,來自對救贖之光組織的擔憂。

  總部的工作人員,想必已將他們的親屬送回地面,安置在了安全的地方吧?可他們自己,那些可敬的新社會第一代公民,真將在地球啟動引擎開啟時,葬身於地心巨震引發的山崩海嘯中?占地廣闊的地下植物王國,真將只剩下冷凍胚胎培育室那一個地方?又或者,連那座神聖的生命殿堂也將被波及,將被吞沒

  韋德爾說過,地球完全停轉時,將產生一個微弱的迴轉力,幫它在現有軌道上偏轉30度角,由此打開一扇小小的逃生之門。那是地球擺脫潮汐鎖定,以自由身逃出太陽系的唯一機會,但因為慣性作用過於緩慢,人不可能用感官感知這種變化,就唯有藉助於工具,比如瞭望塔。

  嘀嗒嗒嗒

  嗒嗒嗒嘀嗒嗒嗒嘀

  嗒嗒嗒

  嘀嘀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嗒嗒嗒嘀

  古怪的信息提示音響起,象一根針刺上填滿氫氣的氣球,於是“啪”一下,靜謐的空間爆裂,世界頓時嘈雜起來。

  聲音打哪兒來?來自褲子口袋裡的通訊器!區別於平時單一的蜂鳴聲,現在有兩種提示音相互交叉,代表的肯定不是電話呼入,而是發自救贖之光組織的摩爾斯電碼!

  海歌給凍得僵硬的臉拉出清晰的線條,揚起的嘴角說明他在笑,但他的眼角潮濕,表情冷寒如船外的雪子。

  十年了,海上十年的磨礪,等的就是電碼呼入的一刻,可他整整構思了十年,也仍決定不了該用怎樣的心情來迎接這一時刻。

  韋德爾留下的黑白兩塊硬碟里,白色硬碟的內容是航行手冊,手冊中明確規定地面與地下人員之間禁用任何國際通用語言,溝通方式僅限於摩爾斯電碼。

  摩爾斯電碼發明於17年,作為一種時斷時通的信號代碼,它曾為地球早期的無線電通訊作出過傑出貢獻,但在20世紀末就基本停用了。

  23世紀將臨,這種三百年前的古代信息傳遞方式早已被地球人遺忘,救贖之光在連接地面與地下兩個獨立的通訊網絡時使用它,無疑是最保險的。

  不過這麼多年來,海歌從未與組織中包括李正松教授在內的任何人聯繫,他們不主動找他,通常情況下他就不能主動找他們。

  手冊將地面緊急情況設為三級:黃色、紅色和黑色。

  黃色預警級別最低,紅色為中等,可如果拉響了黑色預警,就說明火伊人號已處於極度危險中,哪怕船上先進的自動防禦裝置也無法確保它的安全了,這時才能向遠在地心的組織求救。

  有成功在,船上的一切就都安好,甚至能用天遂人願來形容,所以海歌從未用他的通訊器發出過摩爾斯電碼。

  這一點,從韋德爾當年關心的洋流就能得到證明。

  地球被太陽潮汐鎖定數年後,太平洋洋面的洋流分布果然發生了變化。避開了強烈日照,所以沒被蒸發的海區,海水密度趨於一致,密度流數量明顯減少,直至最後消失了。風海流的勢頭也大大減弱,沒法再指望它們為地球越獄作貢獻,最終的希望,就唯有寄託於補償流了。

  比百科全書懂得更多的成功,一直因此而犯愁。洋流不是首要推動力,忽略了它,火伊人號也能升空,但它卻是減輕太陽潮汐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它對地球的推動作用不可小覷。這就是韋德爾在計算飛船總拉力時,要將洋流推動可能產生的力值也算在其中的道理。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五年前在南方海域,竟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夏威夷寒流。成功推斷這股寒流形成的原因,是北冰洋冰凍後海面下沉,導致沒有結冰的南部海水向北冰洋倒灌所致。

  夏威夷寒流形成於每年六月,開始時緩慢,但等七月從東南方進入公海海域後,就會形成洶湧之勢,強大的風力抵消部分太陽釋放的引力,為地球減負。

  儘管海歌沒與地下六千多千米深的組織聯繫,心裡卻從未放下過那些人,特別是李正松教授。他希望老人依然身強體健,能在十年後向他授予希望者身份晶片。韋德爾臨時為他製作的地球公民身份識別晶片,已跟著那件運動外套化在了莫寧頓海灘的篝火里,從法律意義上講,他已不算是地球公民。

  當然他也相信,那些在地心辛勤耕耘的人們,同樣一直牽掛著他。

  第一百四十九章 手握開關的男人

  摩爾斯電碼的意思,是,也即是“行動”。緊接著,又出現了兩段信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