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成功向海歌保證,他們見到的是真正的海,決不是眼鏡製造的全息特效。只要能鑽出玻璃,就可走進游弋各類神奇海魚,飄拂著各種美麗海藻的海底。
海歌遲疑地走到左牆邊,試著用手敲了一敲,發現這牆面不再是金屬,而是巨大的玻璃。
最令他覺得不可思議之處,不是能展現海底風景的玻璃牆,而是曾經掛在牆上的三維圖畫,虛實結合中,它們一幅也沒少,畫中惟妙惟俏的船隻,如同從停泊的港口駛進了大海,即將同時拉響悅耳的長笛
海歌看得如痴如醉,問道:“我們是在海底多深的位置?”
成功答道:“目前造船工坊核潛艇所在的位置,是太平洋底1000米。這艘核潛艇採用超輕金屬材料造成,總重量僅600噸,但水下排水量可達80000噸。”
“我的神!你說這座工坊,其實是一艘以核燃料為驅動力的潛水艇?”
海歌驚得合不攏嘴,但一細想,又認為這不值得大驚小怪。事實上,造船工坊如果是堅實的陸地建築,才會令人奇怪固定修建的大型建築,怎麼可能在搭建過程中不被地球人察覺?並且建完後又怎麼送入水下,在水下1000米的深處秘密打造火伊人號?
“那麼這條名為造船工坊的核潛艇,想必可以行駛進太平洋,並在那裡長期停留吧?”
“或許能,但韋德爾先生不允許這樣做。”成功答道。
這艘核潛艇,明明能在海洋深處航行萬里,並且具備強大的炮火攻擊能力,為什麼非得龜縮在莫寧頓島的海下而不敢出航呢?呆在核潛艇上,難道不比小小的遊艇安全許多倍?
韋德爾一向深思熟慮,這個決定卻似欠妥,海歌難以理解他的想法。
成功耐心解釋。
韋德爾,也即是比托尼休恩,在打造火伊人號之前,先啟用水下機器人造了一艘核潛艇。他這樣做的目的,僅是為給火伊人號提供隱蔽的造船基地。對於未來的地球變軌及太空逃逸計劃,核潛艇非但起不到任何作用,還肯定會壞事,在地球人面前暴露地球拯救計劃的全部內容,因此改變人類戰爭的進行方式。
或許到那時,人們就會意識到,海洋其實沒他們預想的那樣可怕,於是北極圈的戰場,自然而然就重新由陸地擴充至海域,那麼海歌還能按照原定時間,讓火伊人號脫離遊艇偽裝,順利升空嗎?這種事萬一發生,後果可想而知,就是直接導致地球的滅亡。
聽明白韋德爾的良苦用心後,海歌萬分羞愧。他看清了自己,看似因不幸的經歷而超脫於常人,其實卻依然保留著世俗中人的貪婪與懶惰,相比韋德爾達到的精神境界,他還有很長的心路要走。
海歌已沒有疑問,成功繼續解釋將核潛艇作為造船基地的好處。
第一,自然是安全保證。就算十年前這片海域還經常來往著各類船隻,包括漁船與遊船,也沒有哪艘船上的潛水員,能背著氧氣瓶潛入一千米的海洋深處。
第二,是便利性。在建造火伊人號的過程中,需要大量且不間斷地搜集原材料,核潛艇能將整座工坊帶著去目的地拿取,大大節省了工時,提高了工效。
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火伊人號是利用核聚變方式驅動的宇宙飛船,起飛前必須保證燃料艙已填入充足的核燃料,這些核燃料正是來自核潛艇,潛艇所攜帶的燃料,其實是供給宇宙飛船的。
等火伊人號完工後,造船工坊會載著它駛向太平洋的公海區域。那時那片海域再見不到人類的船隻,潛水艇將能順利送火伊人號升上海面,讓它在那裡啟航。
“那麼造船工坊,也就是核潛艇自身呢?”海歌問,“這艘威武的水下巨獸,難道會一直沉下海底,直至上面長滿海藻,成為海洋生物棲息的樂園?”
“比托尼休恩正是那樣打算的,小休恩先生。”成功回答。
第一百四十七章 牽引繩索
第一次被人稱為“小休恩”,海歌心頭一震,產生出無以倫比的自豪感。他微笑著點頭,卻依然對這座移動的造船工坊不舍。當火伊人號活起來,孕育它的母親就將死去。太平洋是核潛艇的墳墓,海洋生物群將為她豎立活動的,充滿生命力的豐碑
成功問海歌:“小休恩先生,如果您已觀賞完造船工坊,我們是否可以開始搭建火伊人號了呢?”
海歌回頭望著他,誠懇地說:“我很喜歡你稱呼我為小休恩先生,從內心說,我不僅將韋德爾先生當成了慈父,還是老師。既然你說過我們是兄弟,就不要如此見外了,直接叫我海歌吧。”
或許是出於服務行業機器人的習慣,成功禮貌地深鞠一躬,說道:“是的,海歌。”
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很逗,海歌卻笑不出來,他嘆了口氣問:“我們現在動工,需要多長時間完成搭建?”
成功說:“這裡的造船工人是24小時不間斷工作,所以火伊人號需要的部件,以及外型材料已全部準備就緒,並組合成了模塊,此時就差最後的拼裝了。總體拼裝時間很短,大概只需要呃,720個工時吧。當然這段工時也包括了運載火箭以及發射平台的搭建。它們造好後,會裝載在火伊人號遊艇的底部,那將是最終的步驟。至於遊輪總重量,咱們不用擔心,所有這些金屬材料都比地球的金屬材料輕,最多只相當於輕型塑膠。”
海歌遲疑地走到左牆邊,試著用手敲了一敲,發現這牆面不再是金屬,而是巨大的玻璃。
最令他覺得不可思議之處,不是能展現海底風景的玻璃牆,而是曾經掛在牆上的三維圖畫,虛實結合中,它們一幅也沒少,畫中惟妙惟俏的船隻,如同從停泊的港口駛進了大海,即將同時拉響悅耳的長笛
海歌看得如痴如醉,問道:“我們是在海底多深的位置?”
成功答道:“目前造船工坊核潛艇所在的位置,是太平洋底1000米。這艘核潛艇採用超輕金屬材料造成,總重量僅600噸,但水下排水量可達80000噸。”
“我的神!你說這座工坊,其實是一艘以核燃料為驅動力的潛水艇?”
海歌驚得合不攏嘴,但一細想,又認為這不值得大驚小怪。事實上,造船工坊如果是堅實的陸地建築,才會令人奇怪固定修建的大型建築,怎麼可能在搭建過程中不被地球人察覺?並且建完後又怎麼送入水下,在水下1000米的深處秘密打造火伊人號?
“那麼這條名為造船工坊的核潛艇,想必可以行駛進太平洋,並在那裡長期停留吧?”
“或許能,但韋德爾先生不允許這樣做。”成功答道。
這艘核潛艇,明明能在海洋深處航行萬里,並且具備強大的炮火攻擊能力,為什麼非得龜縮在莫寧頓島的海下而不敢出航呢?呆在核潛艇上,難道不比小小的遊艇安全許多倍?
韋德爾一向深思熟慮,這個決定卻似欠妥,海歌難以理解他的想法。
成功耐心解釋。
韋德爾,也即是比托尼休恩,在打造火伊人號之前,先啟用水下機器人造了一艘核潛艇。他這樣做的目的,僅是為給火伊人號提供隱蔽的造船基地。對於未來的地球變軌及太空逃逸計劃,核潛艇非但起不到任何作用,還肯定會壞事,在地球人面前暴露地球拯救計劃的全部內容,因此改變人類戰爭的進行方式。
或許到那時,人們就會意識到,海洋其實沒他們預想的那樣可怕,於是北極圈的戰場,自然而然就重新由陸地擴充至海域,那麼海歌還能按照原定時間,讓火伊人號脫離遊艇偽裝,順利升空嗎?這種事萬一發生,後果可想而知,就是直接導致地球的滅亡。
聽明白韋德爾的良苦用心後,海歌萬分羞愧。他看清了自己,看似因不幸的經歷而超脫於常人,其實卻依然保留著世俗中人的貪婪與懶惰,相比韋德爾達到的精神境界,他還有很長的心路要走。
海歌已沒有疑問,成功繼續解釋將核潛艇作為造船基地的好處。
第一,自然是安全保證。就算十年前這片海域還經常來往著各類船隻,包括漁船與遊船,也沒有哪艘船上的潛水員,能背著氧氣瓶潛入一千米的海洋深處。
第二,是便利性。在建造火伊人號的過程中,需要大量且不間斷地搜集原材料,核潛艇能將整座工坊帶著去目的地拿取,大大節省了工時,提高了工效。
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火伊人號是利用核聚變方式驅動的宇宙飛船,起飛前必須保證燃料艙已填入充足的核燃料,這些核燃料正是來自核潛艇,潛艇所攜帶的燃料,其實是供給宇宙飛船的。
等火伊人號完工後,造船工坊會載著它駛向太平洋的公海區域。那時那片海域再見不到人類的船隻,潛水艇將能順利送火伊人號升上海面,讓它在那裡啟航。
“那麼造船工坊,也就是核潛艇自身呢?”海歌問,“這艘威武的水下巨獸,難道會一直沉下海底,直至上面長滿海藻,成為海洋生物棲息的樂園?”
“比托尼休恩正是那樣打算的,小休恩先生。”成功回答。
第一百四十七章 牽引繩索
第一次被人稱為“小休恩”,海歌心頭一震,產生出無以倫比的自豪感。他微笑著點頭,卻依然對這座移動的造船工坊不舍。當火伊人號活起來,孕育它的母親就將死去。太平洋是核潛艇的墳墓,海洋生物群將為她豎立活動的,充滿生命力的豐碑
成功問海歌:“小休恩先生,如果您已觀賞完造船工坊,我們是否可以開始搭建火伊人號了呢?”
海歌回頭望著他,誠懇地說:“我很喜歡你稱呼我為小休恩先生,從內心說,我不僅將韋德爾先生當成了慈父,還是老師。既然你說過我們是兄弟,就不要如此見外了,直接叫我海歌吧。”
或許是出於服務行業機器人的習慣,成功禮貌地深鞠一躬,說道:“是的,海歌。”
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很逗,海歌卻笑不出來,他嘆了口氣問:“我們現在動工,需要多長時間完成搭建?”
成功說:“這裡的造船工人是24小時不間斷工作,所以火伊人號需要的部件,以及外型材料已全部準備就緒,並組合成了模塊,此時就差最後的拼裝了。總體拼裝時間很短,大概只需要呃,720個工時吧。當然這段工時也包括了運載火箭以及發射平台的搭建。它們造好後,會裝載在火伊人號遊艇的底部,那將是最終的步驟。至於遊輪總重量,咱們不用擔心,所有這些金屬材料都比地球的金屬材料輕,最多只相當於輕型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