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清一代,大赦恩詔名目繁多,諸如祥瑞、戰功、慶典。萬壽節等等均有恩詔,但這一次卻是因為冊立皇貴妃而大赦天下。順治帝對董小宛一見傾心,便大加思封賞賜,然而這罕有的隆恩卻令本來身份就低人一等的董小宛實在難以消受!

  可是年輕氣盛的少年天子順治卻以為,他在這次鬥爭的勝利中所得到的不僅是愛情,而且還有信心和勇氣以及皇上所應有的威嚴!於是,他洋洋得意,開始向所有反對他私生活的人宣戰,冊立董小宛為皇貴妃只是向母后的第一次宣戰,接下來福臨還要再度廢后!因此,在冊封大禮正式告成之後的第二十天,順治公開下令:「太廟牌匾停書蒙古文,只書滿漢文。」

  這太廟是清廷供祀祖宗神位之聖地,中殿供奉著太祖努爾哈赤和太宗皇太極的牌位(以後清帝的牌位也都供奉於此),後殿則有太祖之前的肇祖、光祖、景祖、顯祖等列祖列宗及列後的牌位。由於滿蒙之間的姻親關係,尤其是清太宗皇太極的五宮后妃均是蒙古人,因而蒙古女人在大清後宮之中有不可忽視的特殊地位——滿州愛新覺羅氏家族的男人們征服八方,統轄四土,那是治國打江山,蒙古的女人們盡心盡力地為他們治理著後宮,這是家。沒有家何來的國?因此,在太廟的牌匾上書寫蒙古文,不僅僅是一種尊寵,還是蒙古王公貴族在後宮統治地位的象徵!而現在,忘恩負義的順治竟悍然不令太廟牌匾上停書蒙文,這無疑意味著這個衝動的少年天子要結束蒙古女人在後宮中的獨尊地位,這還了得?他的生母,「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的孝莊太后能答應嗎?要保住自己所依靠的蒙古王公貴族們地位與利益,便只有與兒子福臨進行較量,而且這一回,孝莊太后絕不會再手下留情了。為什麼?這個口口聲聲以孝治天下的不孝之子福臨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她的心,她決定給他一些教訓,不能讓他小瞧了蒙古女子和蒙古人!

  董小宛深知自己在宮裡的處境,雖然她貴為皇貴妃,大有取代皇后之勢——清初定製,後宮之中,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位,皇妃二位,妃四位,嬪六位,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而除後以外,後宮之中皇貴妃為最高封號之人。在順治的后妃之中,除了十一年冊立的蒙古科爾沁貝勒卓爾濟之女(即孝莊皇太后之任孫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外,尚有靜妃(廢后)、佟妃(康妃)、貞妃、淑妃(皇后之妹)。洛妃(漢吏部左侍郎石申之女)、恭妃、董鄂妃及庶妃數名,只有董鄂氏董小宛一人是皇貴妃——雖然自幼淪落風塵,但卻蘭心慧質,冰清玉潔的童小宛最痛恨的就是勾心鬥角,互相傾軋,然而,她這一入宮恰恰成了眾矢之的,勢單力弱的她不得不謹小慎微,在深不可測的後宮這片土地上如履薄冰一般,提心弔膽,惶惶不安。縱然有少年天子「三千寵愛在一身」,但董小宛還是覺得孤立無援,十分惶恐,她不止一次地在心裡哀嘆:自己這一步棋走錯了,為什麼要拿自己的命運去賭明天呢?是為了向天下人證明南曲歌妓的冰魂玉魄,還是為了向世人炫耀自己身為蒲柳殘絮之軀卻贏得了當朝天子一往情深的眷戀?董小宛啊,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呀!可是,每當面對少年天子順治那純潔無瑕的愛的目光,董小宛便忘記了一切的痛苦和憂傷。這是一雙什麼樣的眼睛呀,毫無掩飾的。燃燒的目光,火一般地熾熱,火一般地撩人,董小宛似乎明白了,以前她與冒群疆所謂琴瑟之和,摻雜著過多的私念——她急於脫籍從良,避開歹人的糾纏,而他已有妻室,在這之前又與南曲名妓陳圓圓訂下了終身。其實他與她是在朋友們的撮和下才費盡磨難走到一起的,當然,他是個好人,溫柔、善良。儒雅、有才華……但這些,又怎能比上少年天子對自己毫無保留的火熱的愛?就為了這純真的愛情,董小宛才有了勇氣和信心踏人了清宮,迎接著來自宮內宮外各樣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每每想到這裡,董小宛又感到欣慰和驕傲,她為自己遭遇這遲到的火辣辣的愛情而激動不已!世上還有什麼比這更珍貴呢?

  順治果然是位多情天子。自董小宛入人宮的一年多來,他們倆幾乎形影不離,順治對小宛的依戀與愛慕更是與日俱增,大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漸漸地,董小宛摸透了少年天子「龍性難擺」的脾氣,每每遇到順治大發雷霆或悶悶不樂之時,董小宛總像位大姐姐似地耐心勸慰,或是為他彈唱一曲,或是一起在後花園裡散心,或是親自下廚做幾道小菜,燙一壺美酒,這種有滋有味的充滿了無限關愛的家庭生活、次次春風化雨般撫慰著順治那脆弱的神經和孤僻的心田,兩人之間的感情已超出了卿卿我我的小夫妻之間的情愛,他們是一對患難與共、心心相印的佳人!

  乾清宮西暖閣,宮女們悄悄侍立一邊,順治伏在御案上專心批本,董小宛則坐在後宮的暖炕上靜靜地刺繡。寢宮裡很安靜,只能聽到嘀嗒的百嗚鍾和蠟燭芯畢剝的炸響,間或還有一兩聲木炭的燃燒的「噼剝」之聲。這是十分溫馨的生活畫面。

  突然,董小宛覺得喉嚨發癢,忍不住咳嗽起來,慌得她用手絹捂住了嘴——她不忍心打亂了皇上的思緒呀。

  「小宛,你怎麼啦?」福臨放下奏本,借著燭光端詳著董小宛那略顯蒼白的面容。她穿的是件蔥綠色的緞面長袍,面料很軟亮晶晶的繡著小花,蓬鬆的烏髮腦後挽著芙蓉髻,也不插珠花,只綰了一根翡翠簪子,既不戴釵環,也不插珠花,然而卻「淡妝濃抹總相宜」,愈發顯得風韻天成。福臨見了更是充溢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愛憐,雙手將她擁到了懷裡,一旁的宮女乖乖地低下了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