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對,努爾哈赤大汗還沒出生哩,大女懷胎一十三月,還是沒有生養,直到第十四個月才疼痛難忍快要生了。」福臨閉著眼睛給奶娘補充著。

  「對,對。」李氏笑了,「主子的記性可好了,上回說過的故事這回再說,字、詞、句都得不能更改,多一個或是少一個都記得清清楚楚的。」

  「奶娘這記性是越來越差了。那塔克世當時被逐戍邊,大女孤零零在冰天雪地里哭著呼喚著他,哭得天河裡花搖墜,化作陣陣殞雨;白頭山積雪融消,嚴冬時分山洪傾泄,流入三江;古埒寨中牛生羊首,聲如羔啼;圈中多年不孕老馬,連產三匹雙足怪駒;蘇庫素護河裡,有人看見了九龍戲波。此時風雪大作,山林呼嘯,地上積雪沒膝,大女哭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正要閉目等死,忽見五隻色彩斑斕的猛虎從山林中騰空而起,它們團團圍在大女四周,大女頓時覺得渾身溫暖舒適,心中驚喜萬分。這時,天空又飛來三隻神鷹,在大女頭頂盤旋鳴叫,大女心中輕鬆,加上疲乏已極,昏然睡去。此時,天鼓轟鳴,大地震動,天眼開合,一束神光從天眼中射向大女腹部。只聽『哇!』地一聲響亮的啼哭聲,小汗裂腹而出,呱呱落地。神光照處,大女腹部的傷口立時癒合,並無半點不適,她睜開了眼睛一看,雖是夜間,但滿山雪松俱被神光映得如同白晝,滿山紅遍,一個又白又胖的小哈哈珠子(即:小娃娃之意)正踢蹬著手腳咧著嘴咯咯笑哩。

  大女怕凍著孩子,就撕下了身上穿著的野豬皮大衫裹起了小汗,因此小汗就以努爾哈赤為名(努爾哈赤:一說女真語為野豬皮之意)。此人日後一統天下,創下了大清基業。人贊道:天鼓轟鳴裂地弦,祖龍出世定坤乾。憤然起兵十三甲,赫赫聲威萬古傳。」

  李氏不敢怠慢,輕聲細語地一口氣說完了,這才側身看著福臨。嘿,主子早已呼呼大睡,眼角上還掛著一顆淚珠子呢。

  「喲,這炕燒得太熱了些,難怪主子把被子都蹬開了。」李氏輕輕起身給福臨掖好了被子,輕聲嘆息著:「可憐的小人兒。」

  話說禮部接了聖旨,便擬定了太后大婚的各種禮節,派了和碩親王充作大婚正使,繞得郡王為大婚副使,擇定了下聘吉日,由正副使引導攝政王到午門外行納采禮,禮單上寫著:文馬二十匹、甲冑二十副、緞二百匹、布二百正、黃金四百兩。銀二千兩。禮物陳放在太和殿,均蒙著大紅喜字,一時間喜氣盈庭。

  宮裡的太監、宮女們早早地起床,將紫禁城裡收拾得妥妥貼貼,一塵不染,然後便換上了禮袍,穿靴戴帽,拾掇得整整齊齊,相邀著瞅著空子去看熱鬧。

  五更時分,紫禁城剛剛泛出亮光,那東方天際也剛泛出一抹魚肚白,午門外已經人頭攢動,熱鬧起來了,攝政王的迎親儀仗已經開到了紫禁城下。打頭的是一隊白象,披紅掛綠,身上墜滿響鈴,叮叮噹噹與迎親的樂曲和諧相配。各色的旌、旗、鉞、扇燈、傘蓋等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那旗有翠華、金鼓、日月、五雷、風雨、列宿、五星、五嶽、朱雀、白虎、青龍、天馬、赤熊、彩獅、黃鶴、孔雀儀風等;那族有進普納言旌、敷文振文旌、褒功懷遠旌、行慶施惠旌、明刑弼教族、教孝表節旌;那幡有龍頭幡、豹尾幡、駕鳳赤方幡、雉尾幡、孔雀幡;那扇有單龍赤團扇、雙龍赤團扇、雙龍黃團扇、壽字扇、福字扇;那傘有赤方傘、紫方傘、五色花傘、五色五龍傘、黃九龍傘;那蓋有紫芝蓋、翠華蓋、九龍黃蓋。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黃龍大旗,攝政王多爾衰端坐在金輦里,後面有六百名御林軍,各個掮著豹尾槍、儀刀、弓、矢,騎在馬上,耀武揚威。一千多名宮裡的太監捧著這些旗、幡以及金爐、拂塵、金盥、金水瓶、金交椅等,一隊隊的緩緩走進了宮門。

  小皇帝順治在一班王公大臣的陪同下,到內宮向太后行了三跪九叩首禮。攝政王的金輦在慈寧宮外停下,自有女官上前,扶出了攝政王,另有女官扶出了戴著鳳冠霞帔的太后。這時候只聽一陣驚天動地的鑼鼓和樂聲後,攝政王與太后行完了合卺禮,被送入洞房。

  「咦,這到底是攝政王下嫁還是太后下嫁呀?」愛管閒事的太監們沉不住氣了,三三兩兩湊在一起嘀咕開了。

  「都一樣。反正人家滿族的規矩就是這樣,兄弟,將來有那麼一天哥哥我娶了你的媳婦,你在九泉之下還得感謝我一聲呢。」在宮裡呆了多年的太監,有的拼命攢了些錢,在京里或是家鄉置了田產,也有的買了房子娶了親還抱養了兒子以傳宗接代呢,所以這才有此番玩笑話。

  「胡扯!人家滿族的規矩是死死弟娶嫂嫂,你既然自稱是哥哥,死也得在前頭哇,到時候兄弟我就把你在天津老家的妻小全都收了,讓你在地下也不能安生!」

  兩個太監互不相讓鬥起嘴來。

  「我只是納悶兒,這攝政王爺大婚應該把太后娶回親王府呀,怎的洞房卻設在了慈寧宮?」

  「李爺,這您還不懂?這就是咱們鄉下說的『倒插門』,這樣一來,太后的地位不變,而王爺卻又成了太上皇,這是一舉兩得的美事兒呀!」

  「不對,是一舉三得!幼主打今兒起又有了皇阿瑪,他這兒皇帝還就真的穩穩噹噹地坐著了!」

  眾太監們捂著嘴一陣嘻嘻哈哈地怪笑。太后下嫁,這可是亘古未有的稀奇事兒,看來也只有那不通風化的滿洲韃子才能做得出!難怪後人盛傳這樣的說法:「漢經學,晉清談,唐烏龜,宋鼻涕,清邋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