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哪裡,哪裡,一知半解,一知半解呀。與漢人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我不得不佩服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哪!倘能加以吸收為我大清所用,我大清必將立於不敗之地!」

  「蔣一葵有一篇《長安客話》中提到了山海關,他是這麼寫的:『山海關外控遼陽,內護畿輔,防扼海泊餒番,驗放高麗、女真進貢諸夷,蓋東北重鎮。譬人之身,京師則腹心也,薊鎮則有背也,遼陽則臂指也,山海關則節竅窺卻之最緊要者也。』因此,明朝對此一直比做咽喉,常年駐守重兵,兵役繁興,商賈輻湊,仿佛成了一個城堅池固的都會,實難逾越呀。」

  「要不,此次還是繞道西行走老路,毀邊牆而人,輜重在後,精兵在前,出其不意,從薊州、密雲取捷徑直逼京師?阿濟格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是的,流寇今得京城,財足志驕,已無固志,一旦聞我軍至,必焚其宮殿府庫,循而西行,則京師必為我掌握,而後大行封賞,曉諭天下,弔民代罪,我大清則可乘勢而得天下也!」看得出多爾袞也對山海關重鎮望而生畏,有心繞過去以保存實力。

  「可是,大將軍難道想重蹈我八旗前幾次攻明的復輒嗎?即使如大將軍所言,我一舉奪下了北京,然背後仍有山海關為心腹之患,隔斷與盛京的聯繫,到時候我大軍必寢食不安,如芒刺在背,何言奪取天下?」

  「這個……」多爾袞思忖著,一時躊躇不決。

  「我兵之強,天下無敵,將帥同心,步伍整肅,流寇可一戰而除,守內可計日而定。為今之計,應在此觀望兩日,相機行事。」

  「可是,若貽誤戰機將會終身懊悔!不如趁流寇尚未趕到,先殺進關去!」多鋒跟大哥阿濟格心情一樣,急於建立戰功。

  「不妥!」多爾袞連連搖頭。「流寇十餘年來,用兵已久,不可忽視。而山海關有吳三桂把守,這個人首鼠兩端,很難對付。他手中有四萬精兵,如果硬拚很可能兩敗俱傷。再與農民軍乏力相爭,則我清軍就難以招架了。」

  「報!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送來了求援書信,兩名使節正在帳外等候!」

  「噢?快將書信拿來,請范先生念一念。」眾人屏住呼吸,一起盯著那封血書。

  「三桂受大明厚恩,欲興師問罪討賊,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現在賊兵已派出十餘萬大軍浩蕩而來,意在一舉拿下山海關,我駐守孤城,孤立無援,聽說大將軍已經出兵至寧遠一帶,倘能不計前嫌出兵馳援,三桂將感激不盡!

  今我與那賊子李闖不共戴天,君父之仇沒齒不忘!乞念我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人中協兩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並打開關門迎接大王入關。倘流寇被滅,則我朝報之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好一個裂土以酬!哈哈,本王還想一口吞掉中原呢,隨便割下一塊彈丸之地就想打發我大清?」多爾袞面露喜色,看著范文程等人:「此乃天賜良機,但不知吳三桂這廝有幾分誠意?」

  「據卑職分析,不到緊急關頭,吳三桂不會寫出這樣的求助血書。他的父兄以及愛妾均被賊人擄去,更斷絕了他與賊人求和的可能。不過,此前風聞吳三桂已經接受了李闖的四萬兩犒師銀,現在他又給我大清寫來了求援書,真真假假,實難預料。」洪承疇搖著頭。

  「是呀,從信中看吳三桂確實處境不妙,心急如焚,他是萬不得已走投無路才向我們求救的。但他已經表明,此番是向我借兵而不是歸降。」范文程一言中的,多爾袞聽得連連點頭。

  「大將軍請看這信,吳三桂要我大軍直入中協——喜峰口一帶和西協——密雲一帶,卻隻字不提讓我軍從山海關合兵進京,這說明他對我存有戒心,但不管怎麼樣,他已經想到要依賴於我們,因此老夫以為這是個好機會。」

  「對!吳三桂已向我邁出了第一步,只要我們抓住時機,步步誘降,同時派重兵壓境,他就必須做出選擇!」多爾袞主意已定,立即讓范文程復書吳三桂,同時速派人回錦州召佟圖賴等統領的紅衣大炮營日夜兼程,向山海關進發。

  「我聽說流寇攻陷京師,明主慘亡,不勝發指!於是率仁義之師,沉舟破釜,誓不返族,期必滅賊,出民水火!今接到總兵書信,深為喜悅,為你思報主恩,與流賊不共戴天之壯志所感動。我八旗精銳之師已奉命奔赴山海關,期盼與總兵聯合,拒流賊於千里之外!你過去雖然駐遼東,一直與我大清為敵,但那都已經過去,如今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都應該不計前嫌攜手朝前看!總兵是識時務之人,若真心率眾歸順我大清,一定會被加官晉爵封為藩王,順便說一句,當初你的頂頭上司洪承疇被掠後已投誠,現在是內院大學士,參與軍機,位高權重,享盡了榮華富貴!足見我大清招賢納士之真心!

  足下不必猶豫,投奔大清,一來國讎可報,二來自家可保,此後子孫永享富貴榮華,如山河永駐!望足下三思!奉命大將軍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謹致。」

  吳三桂一口氣讀完了多爾袞的回信,跌坐在皮褥子裡:「這,這不是在誘降本帥嗎?還有那個他媽的洪承疇,他沒死?呸,見利忘義貪生怕死的小人,枉我皇上還親自為他發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