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陸上運輸的最快速度,在人類生活中很長時間是固定的,這時突然發生了變化。拿破崙在俄羅斯慘敗之後,花了312個小時,才從維爾紐斯附近回到巴黎。其旅程約長1400英里。他用盡當時一切便利的條件,他的速度為平均每小時5公里。一個普通的旅行者即使是用兩倍的時間也無法走完這麼長的距離。這與公元1世紀羅馬和高盧之間旅行的最高速度差不多。現在,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鐵路使任何普通旅客要走這段旅程,都用不了48小時。換句話說,它將主要的歐洲距離,都縮短到了過去的十分之一。這就使得行政區域有可能統治的面積比以前一個政府所能統治的最大區域大十倍。不過,這種可能性的豐富的意義還有待於人們去實現。在歐洲,以前騎馬和公路時代劃定的疆界依然可見;而在美洲,這種影響是直接的。對於正在向西擴張的美國來說,即使是穿越大陸的遙遠的邊境。這意味著到達華盛頓的一個持續穩定的通道的可能性,這意味著在過去不可能的廣闊區域裡維持統一。
輪船要比蒸汽機車出現的更早一些。1802年,“夏洛特·丹尼斯”號蒸汽船已經在克萊德運河口進行了試航;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用英國制的發動機,製造出“克拉蒙”號蒸汽船,並在紐約附近的哈得孫河上往返航行。最早下海的船,也是美國的,是一艘名叫“菲尼克斯”的蒸汽船,它從紐約出發,航行到了費城。最初橫渡大西洋的蒸汽船(也使用風帆)名叫“薩凡納”,也是一艘美國船。但這些都是明輪輪船,而明輪輪船不適於在海上航行。輪槳太容易破裂,這樣船就無法繼續前行。過了好久,人們才研究出了螺旋槳輪船。在螺旋槳船付諸使用前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一直到19世紀中期,蒸汽船的載重量才超過帆船。從此,海上運輸發展迅速。人們第一次能夠在海洋航行時大致確定他們到達的時間。原來橫渡大西洋是一個要花費幾個星期的不確定的冒險——有時甚至幾個月的時間——現在加速了,到1910年,在使用最快的蒸汽船的情況下,只需5天,而且幾乎按照預先通報的時間到達。
與海上、陸上蒸汽機運輸工具同時發展起來的,還有另一種新研究為人們帶來了便利,即由伏特、伽瓦尼和法拉第等人進行的電力研究。1835年,電報出現;1851年,最早的海底電纜在法國和英國之間鋪設成功。不過幾年的時間,電報系統就遍布整個文明世界了。以前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緩慢傳播的消息,現在可以同時傳遍世界了。
鐵路和電報,在19世紀中期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最革命的發明,但他們只不過是更廣泛的發明進程中最簡單、最粗糙的成果。與以前任何時期的發展進步相比,技術知識和技能以飛快的速度發展,並達到了非常廣泛的領域。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將力量擴展到各種結構性的材料上,這種情況最初並不明顯,但後來卻極為重要。18世紀中葉以前,人們用木炭把鐵從礦石中提煉出來,製成小塊,再鍛打成一定形狀。它只是工匠的材料。其品質和處理方式大大的依賴於鐵匠個人的經驗和聰明才智。在這種情況下,能夠被處理的最大的鐵塊(16世紀)最多兩三噸(因此,大炮的體積也一定會受到限制)。18世紀,鼓風爐出現,並隨著焦炭的使用而日益改進。在18世紀以前,我們看不到碾壓的鐵板(1728年),以及碾壓的鐵條和鐵桿(1783年)。而奈斯密斯的氣錘,直到1838年才出現。
在古代,因為冶金技術低劣,無法利用蒸汽。在有鐵板可用之前,不要說蒸汽機,就是原始的抽水機,都不能發展。早期的發動機在現代人眼裡只不過是一堆可憐笨重的鐵傢伙,但在當時,這是冶金科學所能達到的最高程度。1856年,出現貝西默冶鐵法,不久又出現平爐冶鐵法(1864年),這些發明使得各種鋼鐵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和規模進行熔化、提煉和鑄造。今天,人們可以看到炙熱的鋼水在熔爐里沸騰著,就像牛奶在電爐中翻滾。人類以往有各種各樣的進步,但就其成果而言,沒有什麼成果可以比得上現在能夠自由製造巨型鋼鐵和控制鋼鐵成分了。鐵路和初期的機器,還只不過是新的冶金技術的初步使用,隨後又出現了各種鋼造船隻、巨型橋樑、新型鋼鐵建築。人們意識到以前修的鐵路軌道太窄時已經太晚了,否則,人們就可以在更大的範圍里以更加穩定和舒適的方式旅行。
19世紀以前,世界上沒有載重超過2000噸的船隻,而現在載重5萬噸的油船已不足為奇。有些人藐視這些進步把它當作是“量變”的過程,但這種藐視,只不過是暴露了那些滿足於現狀的人的知識的有限。當時的巨型輪船和鋼骨建築,並非如他們想像的那樣,只是以前小船或小建築的放大,其實它們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新生事物。建造得更輕巧、更堅固,使用更好,更堅固的材料。這是經過精細、複雜的計算的,而不是單憑先例和經驗。在舊的房屋和船隻中,材料是決定性的——人類必須完全服從材料及其要求;而在新式的同類事物中,材料服從於人們的要求,按照人們的需要被任意使用。人們從礦山和海底中挖出的煤、鐵和沙,經過熔鑄鍛造,居然被建成輝煌的閃亮的鋼鐵玻璃的大樓,巍然聳立在繁華的都市中,甚至高達600英尺!
輪船要比蒸汽機車出現的更早一些。1802年,“夏洛特·丹尼斯”號蒸汽船已經在克萊德運河口進行了試航;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用英國制的發動機,製造出“克拉蒙”號蒸汽船,並在紐約附近的哈得孫河上往返航行。最早下海的船,也是美國的,是一艘名叫“菲尼克斯”的蒸汽船,它從紐約出發,航行到了費城。最初橫渡大西洋的蒸汽船(也使用風帆)名叫“薩凡納”,也是一艘美國船。但這些都是明輪輪船,而明輪輪船不適於在海上航行。輪槳太容易破裂,這樣船就無法繼續前行。過了好久,人們才研究出了螺旋槳輪船。在螺旋槳船付諸使用前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一直到19世紀中期,蒸汽船的載重量才超過帆船。從此,海上運輸發展迅速。人們第一次能夠在海洋航行時大致確定他們到達的時間。原來橫渡大西洋是一個要花費幾個星期的不確定的冒險——有時甚至幾個月的時間——現在加速了,到1910年,在使用最快的蒸汽船的情況下,只需5天,而且幾乎按照預先通報的時間到達。
與海上、陸上蒸汽機運輸工具同時發展起來的,還有另一種新研究為人們帶來了便利,即由伏特、伽瓦尼和法拉第等人進行的電力研究。1835年,電報出現;1851年,最早的海底電纜在法國和英國之間鋪設成功。不過幾年的時間,電報系統就遍布整個文明世界了。以前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緩慢傳播的消息,現在可以同時傳遍世界了。
鐵路和電報,在19世紀中期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最革命的發明,但他們只不過是更廣泛的發明進程中最簡單、最粗糙的成果。與以前任何時期的發展進步相比,技術知識和技能以飛快的速度發展,並達到了非常廣泛的領域。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將力量擴展到各種結構性的材料上,這種情況最初並不明顯,但後來卻極為重要。18世紀中葉以前,人們用木炭把鐵從礦石中提煉出來,製成小塊,再鍛打成一定形狀。它只是工匠的材料。其品質和處理方式大大的依賴於鐵匠個人的經驗和聰明才智。在這種情況下,能夠被處理的最大的鐵塊(16世紀)最多兩三噸(因此,大炮的體積也一定會受到限制)。18世紀,鼓風爐出現,並隨著焦炭的使用而日益改進。在18世紀以前,我們看不到碾壓的鐵板(1728年),以及碾壓的鐵條和鐵桿(1783年)。而奈斯密斯的氣錘,直到1838年才出現。
在古代,因為冶金技術低劣,無法利用蒸汽。在有鐵板可用之前,不要說蒸汽機,就是原始的抽水機,都不能發展。早期的發動機在現代人眼裡只不過是一堆可憐笨重的鐵傢伙,但在當時,這是冶金科學所能達到的最高程度。1856年,出現貝西默冶鐵法,不久又出現平爐冶鐵法(1864年),這些發明使得各種鋼鐵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和規模進行熔化、提煉和鑄造。今天,人們可以看到炙熱的鋼水在熔爐里沸騰著,就像牛奶在電爐中翻滾。人類以往有各種各樣的進步,但就其成果而言,沒有什麼成果可以比得上現在能夠自由製造巨型鋼鐵和控制鋼鐵成分了。鐵路和初期的機器,還只不過是新的冶金技術的初步使用,隨後又出現了各種鋼造船隻、巨型橋樑、新型鋼鐵建築。人們意識到以前修的鐵路軌道太窄時已經太晚了,否則,人們就可以在更大的範圍里以更加穩定和舒適的方式旅行。
19世紀以前,世界上沒有載重超過2000噸的船隻,而現在載重5萬噸的油船已不足為奇。有些人藐視這些進步把它當作是“量變”的過程,但這種藐視,只不過是暴露了那些滿足於現狀的人的知識的有限。當時的巨型輪船和鋼骨建築,並非如他們想像的那樣,只是以前小船或小建築的放大,其實它們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新生事物。建造得更輕巧、更堅固,使用更好,更堅固的材料。這是經過精細、複雜的計算的,而不是單憑先例和經驗。在舊的房屋和船隻中,材料是決定性的——人類必須完全服從材料及其要求;而在新式的同類事物中,材料服從於人們的要求,按照人們的需要被任意使用。人們從礦山和海底中挖出的煤、鐵和沙,經過熔鑄鍛造,居然被建成輝煌的閃亮的鋼鐵玻璃的大樓,巍然聳立在繁華的都市中,甚至高達600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