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生意自是不消說,范忠庭卻是陷於苦痛之中,難以自撥。
佛母洞與宮蘭杏一面之後,再去竟是人去樓空。問及洞內眾尼,卻是茫然不知所以。之後,范忠庭抽空便沿了南山寺、龍泉寺、中台、西台等地一路打問,並無一絲確切消息。
待五台山生意步入軌道,范成德回了天延村。臨別,范成德再三叮囑,一定要找到宮蘭杏。
蘭杏,你在哪裡!范忠庭苦苦問詢。
眼瞅著七月十五一天一天臨近。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在五台山一帶又稱為盂蘭盆節、鬼節。這一天,當地有中元法會、拜三官、盂蘭盆會、燒法船、祭祖、放河燈、點蓮花燈、捏麵人等民俗。人生百善孝為先,這實是人們對逝去親人的追思方稱為鬼節的來歷。這中元節原本是道教節日,據《唐六典》稱,道士有“三元齋”,由於地官要過生日,大赦孤魂游鬼,人間為免受鬼神干擾,便於此日“中元普渡”,供奉及焚燒冥紙、法船,望孤魂游鬼收及禮物升至極樂世界去。而這盂蘭盆會,實是佛教習俗,從南北朝時期梁代便開始仿行。“盂蘭”本是梵語,意為倒懸,“盆”則是盛供品之器,言此器皿可解先亡倒懸之苦,因此,盂蘭盆會實是孝親節。這盂蘭盆會還是“目蓮救母”的故事,傳說目蓮是佛家子弟,其母因生性貪婪惡毒,死後被打入輪迴中的餓鬼道,記不得超生。目蓮為救其母,便在農曆七月十五這日廣造盂蘭盆,讓地獄裡的孤魂野鬼享用食物,為母親贖罪,使其母能夠超渡。
而佛家做盂蘭盆會,卻是供奉佛、僧,以救在陰間受苦受難的祖先。
在當地,與普通老百姓最為貼近的莫為麵塑這一活動了。七月十五這天,百姓不管殷實貧困,家家戶戶婦女主陣均要捏麵人,依照現有人數,包括出嫁女兒及女婿、外孫及另家的兒子媳婦、孫子,須要給每人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期望小輩莫忘父母養育之恩;送給長輩的花饃捏成人形,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給平輩的花饃,則捏成魚形,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後將麵塑蒸熟,再經五色著彩,一家人團團圓圓圍了炕坐定,晚間賞月吃麵人。
范家鋪號自要入鄉隨俗。
農曆七月十四這天,范家鋪號便開始歇業兩日。早飯剛過,范忠庭招呼了兩個夥計在鋪櫃前將秸杆、五色紙、漿糊等鋪排了一地,扎些河燈出來,明日晚間在清水河裡放。一街商戶自是熟識,因見范家這邊笨手笨腳扎燈竟似繡花,便有一兩個當地人過來幫著扎將起來。
范忠庭便乾脆騰出手來,滿滿沏了茶水、旱菸來,給幫忙的商鋪掌柜上水點菸。正自熱鬧,聽得街上一陣嘻嘻哈哈的笑聲,卻見賀雲鵬頭前,後邊竟是跟了三四個年輕婦女來,直望鋪櫃而來。
范忠庭笑道:“雲鵬兄弟,這是做甚?”賀雲鵬先自端了一杯茶水來,喝了道:“倒想捏些面人,你不會我不會,不請幾個能人巧匠來,這面人倒吃不上了。”范忠庭聞言,忙站起身來道:“我倒差點將這事兒忘得乾淨,快快請進。”當先有個婦女笑道:“范東家,不是我說你,這台懷鎮內范家生意倒是搶了頭盤,今過來一瞅倒全是些男光棍。銀錢兒倒是多,卻是沒個女人,顯見這面人就吃不成。”又有一婦女道:“范東家,別小看了我等婦女,哪個不是帶福的?漫說這裡里外外打點,便是做得天下生意,沒有個好福運的女人,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扎河燈的一夥男人笑道:“你道今日便進了范家鋪櫃別出來,給范東家帶一夜好運道,不成麼!”
一婦女大笑道:“進就進了,怕得甚來?卻是不進你家的門!”
“范東家看得上你麼,光長了個肥屁股,臉蛋兒倒是丟抹的乾淨,一著水還不露了原形?一臉麻子,別人不知道我不知道!”
又有人笑:“你道說得差些,哪裡是麻子,那是福豆兒!你說是不是,福生嫂子?”
被稱作福生家的婦女笑罵道:“福生倒不嫌,你倒嫌了!便是嫌,老娘也不近你!”
“這話就偏了,前些時我倒見你在北山采蘑菇,采著采著倒不見了,竟是一個跑了溝里脫了褲,露一個白腚出來,你倒是幹嘛!”
福生家的罵道:“回家問你娘去!”
“哄”地一陣笑。
賀雲鵬早提了一袋面從里院出來,笑道:“你們倒會說---就這一袋面,全捏了吧。”一伙人便開始忙碌開來。倒水的倒水,和面的和面,話匣子便開了。
“這捏麵人是個細瓷活,比起繡花來倒費些心。”
“你那是捏得不熟,手腳自然慢些。”
“這活熟了能有多快來,手、眼、口鼻都得弄得象些模樣,你倒見過快手腳麼?”
一婦人道:“怎的不見?十一那天,我們幾個在鎮台寺坡頭上拾蘑菇,倒見寺里有個尼姑在院裡捏麵人。那手腳卻是個快,我們幾個倒看得眼直了,半晌午工夫,竟捏出一盤來!你行麼?”
佛母洞與宮蘭杏一面之後,再去竟是人去樓空。問及洞內眾尼,卻是茫然不知所以。之後,范忠庭抽空便沿了南山寺、龍泉寺、中台、西台等地一路打問,並無一絲確切消息。
待五台山生意步入軌道,范成德回了天延村。臨別,范成德再三叮囑,一定要找到宮蘭杏。
蘭杏,你在哪裡!范忠庭苦苦問詢。
眼瞅著七月十五一天一天臨近。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在五台山一帶又稱為盂蘭盆節、鬼節。這一天,當地有中元法會、拜三官、盂蘭盆會、燒法船、祭祖、放河燈、點蓮花燈、捏麵人等民俗。人生百善孝為先,這實是人們對逝去親人的追思方稱為鬼節的來歷。這中元節原本是道教節日,據《唐六典》稱,道士有“三元齋”,由於地官要過生日,大赦孤魂游鬼,人間為免受鬼神干擾,便於此日“中元普渡”,供奉及焚燒冥紙、法船,望孤魂游鬼收及禮物升至極樂世界去。而這盂蘭盆會,實是佛教習俗,從南北朝時期梁代便開始仿行。“盂蘭”本是梵語,意為倒懸,“盆”則是盛供品之器,言此器皿可解先亡倒懸之苦,因此,盂蘭盆會實是孝親節。這盂蘭盆會還是“目蓮救母”的故事,傳說目蓮是佛家子弟,其母因生性貪婪惡毒,死後被打入輪迴中的餓鬼道,記不得超生。目蓮為救其母,便在農曆七月十五這日廣造盂蘭盆,讓地獄裡的孤魂野鬼享用食物,為母親贖罪,使其母能夠超渡。
而佛家做盂蘭盆會,卻是供奉佛、僧,以救在陰間受苦受難的祖先。
在當地,與普通老百姓最為貼近的莫為麵塑這一活動了。七月十五這天,百姓不管殷實貧困,家家戶戶婦女主陣均要捏麵人,依照現有人數,包括出嫁女兒及女婿、外孫及另家的兒子媳婦、孫子,須要給每人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期望小輩莫忘父母養育之恩;送給長輩的花饃捏成人形,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給平輩的花饃,則捏成魚形,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後將麵塑蒸熟,再經五色著彩,一家人團團圓圓圍了炕坐定,晚間賞月吃麵人。
范家鋪號自要入鄉隨俗。
農曆七月十四這天,范家鋪號便開始歇業兩日。早飯剛過,范忠庭招呼了兩個夥計在鋪櫃前將秸杆、五色紙、漿糊等鋪排了一地,扎些河燈出來,明日晚間在清水河裡放。一街商戶自是熟識,因見范家這邊笨手笨腳扎燈竟似繡花,便有一兩個當地人過來幫著扎將起來。
范忠庭便乾脆騰出手來,滿滿沏了茶水、旱菸來,給幫忙的商鋪掌柜上水點菸。正自熱鬧,聽得街上一陣嘻嘻哈哈的笑聲,卻見賀雲鵬頭前,後邊竟是跟了三四個年輕婦女來,直望鋪櫃而來。
范忠庭笑道:“雲鵬兄弟,這是做甚?”賀雲鵬先自端了一杯茶水來,喝了道:“倒想捏些面人,你不會我不會,不請幾個能人巧匠來,這面人倒吃不上了。”范忠庭聞言,忙站起身來道:“我倒差點將這事兒忘得乾淨,快快請進。”當先有個婦女笑道:“范東家,不是我說你,這台懷鎮內范家生意倒是搶了頭盤,今過來一瞅倒全是些男光棍。銀錢兒倒是多,卻是沒個女人,顯見這面人就吃不成。”又有一婦女道:“范東家,別小看了我等婦女,哪個不是帶福的?漫說這裡里外外打點,便是做得天下生意,沒有個好福運的女人,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扎河燈的一夥男人笑道:“你道今日便進了范家鋪櫃別出來,給范東家帶一夜好運道,不成麼!”
一婦女大笑道:“進就進了,怕得甚來?卻是不進你家的門!”
“范東家看得上你麼,光長了個肥屁股,臉蛋兒倒是丟抹的乾淨,一著水還不露了原形?一臉麻子,別人不知道我不知道!”
又有人笑:“你道說得差些,哪裡是麻子,那是福豆兒!你說是不是,福生嫂子?”
被稱作福生家的婦女笑罵道:“福生倒不嫌,你倒嫌了!便是嫌,老娘也不近你!”
“這話就偏了,前些時我倒見你在北山采蘑菇,采著采著倒不見了,竟是一個跑了溝里脫了褲,露一個白腚出來,你倒是幹嘛!”
福生家的罵道:“回家問你娘去!”
“哄”地一陣笑。
賀雲鵬早提了一袋面從里院出來,笑道:“你們倒會說---就這一袋面,全捏了吧。”一伙人便開始忙碌開來。倒水的倒水,和面的和面,話匣子便開了。
“這捏麵人是個細瓷活,比起繡花來倒費些心。”
“你那是捏得不熟,手腳自然慢些。”
“這活熟了能有多快來,手、眼、口鼻都得弄得象些模樣,你倒見過快手腳麼?”
一婦人道:“怎的不見?十一那天,我們幾個在鎮台寺坡頭上拾蘑菇,倒見寺里有個尼姑在院裡捏麵人。那手腳卻是個快,我們幾個倒看得眼直了,半晌午工夫,竟捏出一盤來!你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