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真無邪的創造力,以完全徹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隨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規定,不要偏見,什麼都不要,又什麼都想要去創造,他在藝術歷程上沒有規律可循,他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然後又回到現實主義。從具象到抽象,來來去去,他反對一切束縛和宇宙間所有神聖的看法,只有絕對自由才適合他。

  在他一生中,從來沒有特定的老師,也沒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20世紀活躍的畫家,沒有一個人能將畢卡索打開的前進道路完全迂迴而過。他說過:“當我們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時,有時我們所做的事會自動地傾向我們。不必過分煩惱各種事情,因為它會很自然或偶然地來到你身邊,我想死也會相同吧!”

  由於他的勤奮,畢卡索成了一位多產畫家。他逝世後,人們花了5年的時間對他的作品進行了整理。據統計,他的作品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總計近37000件。

  在畢卡索一生的道路上,他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時期。早年的“藍色時期”和“紅色時期”的畫風有德加的影子。隨後,在1909年,他與法國畫家喬治·勃拉格一起創立了立體派,進入了他的“黑色時期”。這種立體派創作方法,對西方美術的現代流派影響很大。他被譽為“20世紀美術的一位最偉大的大師”。

  在畢卡索的畫中,人們還可以強烈感受到他的愛憎。他反對戰爭,希望和平安寧。1937年4月,為抗議希特勒轟炸西班牙北部城市格爾尼卡,他畫了著名的大型壁畫《格爾尼卡》。為抗議美國入侵朝鮮,1952年他又創作了壁畫《戰爭》《和平》。至於他的《和平鴿》,更是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1973年他靜靜地離去,走完91歲的漫長生涯,他如願以償地度過了一生。

  ——傳世佳言——

  我不是尋找,而是在發現。

  畫家將他的眼中所見打碎,同時賦予它另一種生命。他必須透過其他人眼中的現實世界,看到他的真實。

  優秀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則是剽竊。

  第18章 勃拉克

  姓名:勃拉克

  出生地:法國阿爾讓特伊

  生卒年:1882-1963年

  歷史評價

  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

  勃拉克出生於塞納河畔阿爾讓特伊的一個漆工家庭,勃拉克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業餘畫家。他們鼓勵幼小的勃拉克學畫,起初在巴黎附近的阿根托爾,後來在勒阿弗爾的美術學院夜班就讀。1899年,他操起父親和祖父的房屋油漆匠的職業,開始是學徒,在1900年底,又到巴黎繼續當學徒。勃拉克後來的繪畫和拼貼畫中,滲透著裝飾性和“亂真繪畫”(19世紀非常逼真的一種繪畫)的效果,這便是他作為一個房屋油漆匠所受最初訓練的結果,至少這是可以想像的。

  勃拉克服過一年兵役和經過短暫的學院訓練之後,於1904年的夏天,在英吉利海峽上的翁弗勒的一個村里,遇見了拉奧爾·杜菲和讓·杜菲。那年秋天,他在巴黎建立起自己的畫室。像他的同代人一樣,他在盧弗爾博物館裡研究大師們的作品,埃及和古代的雕塑也吸引著他……在那些大師們中,深受普桑作品的引誘,並繼續加深著對柯羅的熱愛。與此同時,他也在注視印象主義畫家,開始時對凡·高和高更感興趣。1905年,也許是通過杜菲和弗里葉茨這些勒阿弗爾的藝術家同行們,他逐漸注意到了馬蒂斯和野獸派的新繪畫。

  在1906年,他開始背離他早期的印象主義,轉向野獸派的色彩鮮艷的調色板。《安特衛普附近的風景》的色彩是野獸派的,但是空間組織卻依然相當的傳統化。天空中柔和的綠色、黃色和灰色,控制著遠處的效果;前景地面和水面的安排,在深度中有一定的透視會聚效果。特別有趣的是《坐著的裸體》,這個造型結實的人物背向觀者,坐在色彩密布的空間裡。

  相關連結

  《埃斯塔克的樹林》

  勃拉克在這裡平面地解體了樹林,讓視點與光源分散,形成支離破碎的組合,看上去有一種拼貼畫的味道,以突出畫面的裝飾性效果。據說他年輕時當過油漆匠,這門行業有一種油漆技術,給住房油漆內景時,善於以立體感和進深感的透視方法來給建築作裝飾(那是古羅馬時期的傳統畫技)。勃拉克從事立體派繪畫時,就故技重演。畫上的樹林就有一種深遠感的豐富層次。

  那張椅子略有變形,稍呈扁平狀。這個人物在雕塑般的處理和自由鬆散的色彩上,和馬蒂斯同年畫的《吉卜賽人》有相似之處。勃拉克在1907年作過另一幅更加幾何風格化的作品,顯示出他對塞尚不斷增長的興趣。

  他去過塞尚曾經畫過的法國南部列斯塔格。在那兒他度過1906年的秋天和冬天之後,於1907年的3月,在獨立沙龍上展出了一組新畫,主要是以野獸派風格出現的。勃拉克的《西奧塔風景》,比早期作品中使用的方法更加線條化了。前景的樹木圖案把空間捆了起來,不禁使人聯想起塞尚風景畫的風格。儘管這幅畫的色彩鮮艷,然而卻不如線條的結構重要。畫中還顯示出來自高更的強烈影響。

  這年秋天,畫商卡恩韋勒爾開始購買勃拉克的畫,他一直是經營畢卡索、德蘭和弗拉芒克的畫的。後來,勃拉克通過卡恩韋勒爾美術館與畢卡索相識。起初,勃拉克接受不了畢卡索給他看的《亞威農的少女們》,但是在接近年底之際,他自己竟然也畫了一幅這類風格的畫。畫中站立著的巨大人物與鬆散的幾何平面的背景形成對比。在風格上更加結實、更有雕塑感,可是它卻和畢卡索畫中的人物直接有關。《沐浴者》也是從畢卡索或馬蒂斯的早期坐著的裸體發展而來的。無論是灰色、綠色還是儲色,都比兩個野獸派的裸體或者《少女們》柔和得多。勃拉克的這幅畫使他明確地走出了野獸派的範圍,進入了塞尚的圈子。

  1908年的夏天,勃拉克又在列斯塔格畫了一些風景和靜物畫。像塞尚早先在靜物畫中的發現一樣,勃拉克也發現掌握空間和光是可能的。顯而易見,勃拉克對塞尚滿懷敬意,並在他的作品的基礎上探索著一種新的視覺。不過,塞尚的一幅風景畫(《林中小路》)和勃拉克的《列斯塔格的房子》之間的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鑑於塞尚在這幅畫中是以他的色彩去建立他的繪畫表面和深度的整體結構,而勃拉克在他的那幅畫裡,以及在以後幾年的畫裡,是以色彩為輔來取得傾斜平面的幾何結構。這些傾斜平面是限定和控制畫面深度的。根據塞尚格言的精神,房子和樹木變成了幾何的容積,但意味深長地強調了立體。明確的線條和輪廓限制了建築物和樹木;施以暗影的樹木和屋頂,暗示了容積以及深度的存在。建築物的色彩被限制為完全一致的赭色,樹木則是綠色和藍色。深度的幻覺不是那種單點的直線透視幻覺。雖然在尺度上使用了縮小的方法,但是,這個幻覺是由建築物和樹木外觀上的容積造成的——當我們從各個不同位置去觀察它時,那重疊、傾斜、移動的形狀,便產生變化著的景色效果。同年夏天,畢卡索獨立地畫風景畫,他在風景畫中簡化了形,使自己色彩柔和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