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五)家庭教師
勃蘭威爾進皇家學院的打算失敗了,幾個孩子又團聚在霍渥斯。三姐妹都已成人,她們需要經濟上的獨立,準備出去當家庭教師。但她們天性膽小怕羞,自尊敏感,身體又都很瘦弱,並不具備做家庭教師的氣質。可生活的擔子必須挑起來,教書是有教養的婦女唯一可以賴以為生的工作,明知不適合,也得硬著頭皮干。艾米莉在家負責照顧父親和姨母,夏洛蒂和安妮在報紙上登了求職GG。1839年4月,安妮首先找到了工作,到默菲爾德的布雷克府,在英甘姆夫人家當家庭教師。一個月後,夏洛蒂去了斯基普頓附近的斯通蓋普,為西治威克夫人家當家庭教師。家庭教師是處在東家和僕人之間的一個難堪的職位。她們得不到尊重,整個人可以由東家隨意指揮,待遇如僕人一樣低賤。還不得不維持有教養婦女那可憐的自尊。這樣的生活對勃朗特兩姐妹來說真是難熬。夏洛蒂的東家住的環境不錯,但孩子們非常淘氣,又不聽管教,而且受到西治威克太太的偏袒。晚上,還要干大量的針線活,沒有一點空閒時間。她給埃倫的信中訴出了心裡的苦惱。“假如你近在咫尺,也許我會不由得把一切都告訴你,我會自私地把一個私人女家庭教師初次任職期間所受的考驗和苦楚一股腦地都向你傾吐。目前,我只消請你想像一下,像我這樣一個沉默寡言的可憐蟲,突然一下子推給一大家子人當中,這家人驕傲得像孔雀,闊得像猶太人,又碰上他家特別熱鬧的時節,賓客盈門,出出進進全是我沒見過的陌生人。我的苦惱,你可想而知。在這種狀況下,把一大幫寵溺嬌慣、愛搗亂的孩子交給我,我不但要給他們教課,還要不斷地哄他們,逗他們。我很快就發現,這種不停地索取我的精力的活動,使得我的體力儲備消耗殆盡,有時我不由得感到,大概也顯得悶悶不樂。令我吃驚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我竟遭到西治威克太太的訓斥,其態度之嚴厲,語言之粗暴,簡直難以置信。我像個傻子似地痛哭失聲。我沒法不哭,我的精神首先垮了。我覺得我已盡了最大的努力。擰緊每一根神經來討她的歡心,而她竟那樣待我,僅僅因為我靦腆怕羞,有時悶悶不樂,這真是太過分了”夏洛蒂在此期間受盡了屈辱,合同期一滿,無論如何也不願再幹了,她接受了埃倫的遨請,到海邊去度假。這次觀海的深刻感受成為她銘記在心的最難忘的體驗。後來又經過幾個月的通信、會談等周折,夏洛蒂又找到了一個新僱主。是布拉德福附近羅登城的厄珀伍德府的懷特夫婦。她接受了這個職位,年薪只有不到英鎊,她需要照看一個八歲的女孩和一個六歲的男孩,晚上還要做大量的針線活,為了博得東家寬厚待人的好心腸,她付出了許多努力。雖然這裡比西治威克家強一些,但每天照看的兩個淘氣的孩子和干那些瑣碎的家務活讓她精疲力盡,她說:“一想到我必須做一個家庭教師終此一生,就不禁悲從中來。那種職業要求一個人逆來順受,隨遇而安,而這種品質卻是我們全家都奇缺的。“但是迫於生活,夏洛蒂還是咬著牙堅持下去。安妮由於天性較為柔順,做家庭教師就比夏洛蒂稍為順利些。她在英甘姆家只照管兩個大孩子,只是她的這兩個學生不愛學習,而且被驕慣得不成樣子。她想盡各種辦法來使自己能適應那裡的生活,將兩個孩子教育好。最後,她實在受不了了,因為”要把他們管教得稍稍像個樣子,就得做出耗盡生命力的長期努力”,而且他們的刁鑽頑劣常讓她束手無策,安妮也辭去了這份工作。在家呆了一陣後,她又到梭普格林的愛德蒙·羅賓森家做女家庭教師。由於她的溫和勤勉,羅賓森夫婦對她非常滿意,對勃朗特家的良好的修養很是欽佩,不久又將她的哥哥勃蘭威爾叫來做男孩子的家庭教師。安妮雖然心裡厭惡家庭教師的生涯,可從不發一聲怨言,默默地過著單調的日子。後來由於勃蘭威爾和羅賓森夫人有了婚外情,羅賓森先生將他們辭退,並斷絕了和勃朗特家的一切關係。安妮的家庭教師生涯就此結束。勃朗特兩姐妹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覺得她們無法勝任這項工作,而且非常渴念自己的家,夏洛蒂曾說過:“我的家,對陌生人來說是貧賤的家,毫無吸引力可言,但對於我,它包含著世上絕無僅有的東西,姐妹兄弟間深厚強烈的手足之情,他們的思想是用同樣的模式錛造的,他們的觀念來自同樣的源泉,他們自幼相依為命,從來沒有被爭吵口角拆開。”為了能使兄妹相守,而且又不離開自己的家,夏洛蒂提出在霍渥斯自己辦一所學校,立刻得到了艾米莉和安妮的響應。她們認為,只要稍稍改置一點房舍,牧師公館就能安排五六個學生的住宿和上課,雖然有風險,但辦個私立學校是又能教書又可以不離開家的最稱心如意的計劃。她們面臨了兩個困難:一個是資金問題,一個就是她們沒有學歷,特別是外語和音樂方面的學歷,因為這兩方面的才藝最能吸引學生。這時,夏洛蒂的朋友瑪麗·泰勒正在布魯塞爾留學,她給夏洛蒂寫的信中描述了當地風情和她的見聞,這激起了夏洛蒂一個大膽的想法:要是她和妹妹們能去國外學習一段時間,獲得學歷,那麼她們的辦學計劃不就能得以成功嗎?夏洛蒂壓抑著興奮的心情,鼓足了勇氣,給姨母寫了一封情文並茂的懇求信,將三姐妹辦學校的計劃和留學的想法都講了出來,希望得到姨母的資助。這封信打動了姨母勃蘭威爾小姐的心,她答應用自己的一生的積蓄來幫助她們。夏洛蒂辭去了懷特夫婦家的工作,回到霍渥斯,忙著聯繫去布魯塞爾的學校。經過書信聯繫,最後終於決定去收費合理的埃熱寄宿學校。
(六)布魯塞爾
1842年2月,勃朗特先生帶著夏洛蒂和艾米莉與泰勒兄妹一起動身前往布魯塞爾。他們先在倫敦停留了幾天,參觀了幾乎所有的繪畫和雕塑。然後就直接到了布魯塞爾的埃熱寄宿學校。校舍很大,是一座17世紀的建築,前面是一條狹窄的街道,後面是一個封閉的花園,學校里充滿了一種安靜的學習氣氛。全校共分三個班,勃朗特兩姐妹在第二班,除了她倆和另一個學生,全都是外國人。她們坐在教堂的最後一排,每天都專心致志地學習,周圍的嘈雜對她們毫無影響。緊張的學習生活是充實的,夏洛蒂和艾米莉對法語幾乎一竅不通,為了能拿到學歷,早日辦起自己的學校,她們拼命地苦讀,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教師埃熱先生博學多才,是一個非常熱心的人,他看到了勃朗特兩姐妹孤僻的性格和非凡的天賦,就決定給她們單獨上課,採用新的教學方法,翻譯的時候不許她們看字典,在他的幫助下,姐妹倆的學習進步很快。埃熱的關心和富有激情的氣質,深深打動了夏洛蒂,她從心裡崇拜、感激他。而艾米莉卻跟他和不來,對他富於個性的教學方式全然不理,固執地按照自己的學習方法像頭牛似地拼命苦學。勃朗特兩姐妹由於天生的靦腆,整天廝守在一起,與周圍的同學格格不入。她們滿腦子都是學習和思鄉之情,也根本沒有閒情去聊天和遊玩。還有一件事是她們沒有料到的,那就是布魯塞爾人都信仰天主教,而她們信仰的是英國新教。宗教的不同,像一條鴻溝,把她們與其他的同學孤立開來。她們看不慣比利時女孩子的喧鬧,而她們的同學也將她倆看成穿著古板、不易接近的好挑剔的人。她們在同學中間異常地沉默寡言和孤獨。好在有泰勒姐妹在假日裡能和她們一起遊玩,這稍稍能消散一些她們心頭的寂寞。不久,夏洛蒂除了做學生外,還增加了當英語教員的工作。艾米莉在業餘時間也教幾個住校生鋼琴,這樣她們的經濟略能寬鬆一些。正當她們的學習取得了很大進展的時候,傳來了姨母病逝的消息,夏洛蒂和艾米莉急忙趕回了霍渥斯。姨母將遺產都留給了三個姐妹,她們可以將它用作開辦學校的資金。這時,埃熱寫來了一封長信,勸夏洛蒂和艾米莉繼續學習以完成學業。艾米莉再也不願回到那異國的寂寞中去,只有夏洛蒂表示願意回去,她對布魯塞爾有一種說不出的牽掛。1843年初,夏洛蒂獨自回到了布魯塞爾。她途中乘船的經歷被她寫在了以後的小說《維萊特》中。沒有了艾米莉的陪伴,夏洛蒂覺得非常的孤獨,她繼續著自己的學業,主要是學法語和文學。到了星期日,她就獨自一人去德國人和英國人的教堂。每天的散步也是形單影孤,除了埃熱先生,她對學校其他的人難得說上幾句話。夏洛蒂仍承擔了英語課的教學任務,年薪是16鎊,她可以從這筆錢里拿出一部分付學費。慢慢地,夏洛蒂覺得埃熱夫人雖和過去一樣的客氣、周到,但她們之間的關係卻有些疏遠了。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夏洛蒂極不喜歡羅馬的天主教,在有的場合中,不通人情事故的她直言不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而埃熱夫人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對教會的任何輕蔑之舉她都認為是褻瀆神聖的真理,對夏洛蒂的言詞自然是心懷不滿。再有就是她還注意到了夏洛蒂對埃熱先生的過分熱情。由於夏洛蒂身處異教徒中,再加上她羞澀的性格,在學校中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只有埃熱先生給予了她極大的幫助,常熱心地鼓勵她,並借給了她大量的書。這些都讓身處異國的夏洛蒂覺得無比的溫暖和慰藉,埃熱先生的形象慢慢高大起來,她從心裡感激這位難得的良師益友,對他慢慢滋生出一種微妙的感情。但當時她還沒有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感情,她只是希望得到埃熱先生更多的關懷。由於埃熱夫人的冷淡,埃熱先生在夫人的影響下也慢慢和她疏遠了,夏洛蒂陷入了一種情緒低落、神經衰弱的狀態。她夜裡做著嚇人的惡夢,白天也被壓抑和孤寂所包圍。她強迫自己去學習,下定了決心,不學通法語決不罷休。可真正學習時,想使自己集中精力已經很困難,她無法忍受無休止的煩惱,就找到了埃熱夫人,向她表示要回國。但埃熱先生沒有答應。年的12月底,從家裡傳來消息,勃朗特先生的眼睛要失明了,夏洛蒂以此為理由要求回家。這回埃熱先生沒有阻攔,他發給了她一個文憑,證明她精通、並能夠教授法語。埃熱先生臨別時真誠的同情讓夏洛蒂感動萬分。這兩年的學習生活,不僅讓她系統地學習了文學方面的知識,也為她以後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夏洛蒂的收穫確實不小。
勃蘭威爾進皇家學院的打算失敗了,幾個孩子又團聚在霍渥斯。三姐妹都已成人,她們需要經濟上的獨立,準備出去當家庭教師。但她們天性膽小怕羞,自尊敏感,身體又都很瘦弱,並不具備做家庭教師的氣質。可生活的擔子必須挑起來,教書是有教養的婦女唯一可以賴以為生的工作,明知不適合,也得硬著頭皮干。艾米莉在家負責照顧父親和姨母,夏洛蒂和安妮在報紙上登了求職GG。1839年4月,安妮首先找到了工作,到默菲爾德的布雷克府,在英甘姆夫人家當家庭教師。一個月後,夏洛蒂去了斯基普頓附近的斯通蓋普,為西治威克夫人家當家庭教師。家庭教師是處在東家和僕人之間的一個難堪的職位。她們得不到尊重,整個人可以由東家隨意指揮,待遇如僕人一樣低賤。還不得不維持有教養婦女那可憐的自尊。這樣的生活對勃朗特兩姐妹來說真是難熬。夏洛蒂的東家住的環境不錯,但孩子們非常淘氣,又不聽管教,而且受到西治威克太太的偏袒。晚上,還要干大量的針線活,沒有一點空閒時間。她給埃倫的信中訴出了心裡的苦惱。“假如你近在咫尺,也許我會不由得把一切都告訴你,我會自私地把一個私人女家庭教師初次任職期間所受的考驗和苦楚一股腦地都向你傾吐。目前,我只消請你想像一下,像我這樣一個沉默寡言的可憐蟲,突然一下子推給一大家子人當中,這家人驕傲得像孔雀,闊得像猶太人,又碰上他家特別熱鬧的時節,賓客盈門,出出進進全是我沒見過的陌生人。我的苦惱,你可想而知。在這種狀況下,把一大幫寵溺嬌慣、愛搗亂的孩子交給我,我不但要給他們教課,還要不斷地哄他們,逗他們。我很快就發現,這種不停地索取我的精力的活動,使得我的體力儲備消耗殆盡,有時我不由得感到,大概也顯得悶悶不樂。令我吃驚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我竟遭到西治威克太太的訓斥,其態度之嚴厲,語言之粗暴,簡直難以置信。我像個傻子似地痛哭失聲。我沒法不哭,我的精神首先垮了。我覺得我已盡了最大的努力。擰緊每一根神經來討她的歡心,而她竟那樣待我,僅僅因為我靦腆怕羞,有時悶悶不樂,這真是太過分了”夏洛蒂在此期間受盡了屈辱,合同期一滿,無論如何也不願再幹了,她接受了埃倫的遨請,到海邊去度假。這次觀海的深刻感受成為她銘記在心的最難忘的體驗。後來又經過幾個月的通信、會談等周折,夏洛蒂又找到了一個新僱主。是布拉德福附近羅登城的厄珀伍德府的懷特夫婦。她接受了這個職位,年薪只有不到英鎊,她需要照看一個八歲的女孩和一個六歲的男孩,晚上還要做大量的針線活,為了博得東家寬厚待人的好心腸,她付出了許多努力。雖然這裡比西治威克家強一些,但每天照看的兩個淘氣的孩子和干那些瑣碎的家務活讓她精疲力盡,她說:“一想到我必須做一個家庭教師終此一生,就不禁悲從中來。那種職業要求一個人逆來順受,隨遇而安,而這種品質卻是我們全家都奇缺的。“但是迫於生活,夏洛蒂還是咬著牙堅持下去。安妮由於天性較為柔順,做家庭教師就比夏洛蒂稍為順利些。她在英甘姆家只照管兩個大孩子,只是她的這兩個學生不愛學習,而且被驕慣得不成樣子。她想盡各種辦法來使自己能適應那裡的生活,將兩個孩子教育好。最後,她實在受不了了,因為”要把他們管教得稍稍像個樣子,就得做出耗盡生命力的長期努力”,而且他們的刁鑽頑劣常讓她束手無策,安妮也辭去了這份工作。在家呆了一陣後,她又到梭普格林的愛德蒙·羅賓森家做女家庭教師。由於她的溫和勤勉,羅賓森夫婦對她非常滿意,對勃朗特家的良好的修養很是欽佩,不久又將她的哥哥勃蘭威爾叫來做男孩子的家庭教師。安妮雖然心裡厭惡家庭教師的生涯,可從不發一聲怨言,默默地過著單調的日子。後來由於勃蘭威爾和羅賓森夫人有了婚外情,羅賓森先生將他們辭退,並斷絕了和勃朗特家的一切關係。安妮的家庭教師生涯就此結束。勃朗特兩姐妹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覺得她們無法勝任這項工作,而且非常渴念自己的家,夏洛蒂曾說過:“我的家,對陌生人來說是貧賤的家,毫無吸引力可言,但對於我,它包含著世上絕無僅有的東西,姐妹兄弟間深厚強烈的手足之情,他們的思想是用同樣的模式錛造的,他們的觀念來自同樣的源泉,他們自幼相依為命,從來沒有被爭吵口角拆開。”為了能使兄妹相守,而且又不離開自己的家,夏洛蒂提出在霍渥斯自己辦一所學校,立刻得到了艾米莉和安妮的響應。她們認為,只要稍稍改置一點房舍,牧師公館就能安排五六個學生的住宿和上課,雖然有風險,但辦個私立學校是又能教書又可以不離開家的最稱心如意的計劃。她們面臨了兩個困難:一個是資金問題,一個就是她們沒有學歷,特別是外語和音樂方面的學歷,因為這兩方面的才藝最能吸引學生。這時,夏洛蒂的朋友瑪麗·泰勒正在布魯塞爾留學,她給夏洛蒂寫的信中描述了當地風情和她的見聞,這激起了夏洛蒂一個大膽的想法:要是她和妹妹們能去國外學習一段時間,獲得學歷,那麼她們的辦學計劃不就能得以成功嗎?夏洛蒂壓抑著興奮的心情,鼓足了勇氣,給姨母寫了一封情文並茂的懇求信,將三姐妹辦學校的計劃和留學的想法都講了出來,希望得到姨母的資助。這封信打動了姨母勃蘭威爾小姐的心,她答應用自己的一生的積蓄來幫助她們。夏洛蒂辭去了懷特夫婦家的工作,回到霍渥斯,忙著聯繫去布魯塞爾的學校。經過書信聯繫,最後終於決定去收費合理的埃熱寄宿學校。
(六)布魯塞爾
1842年2月,勃朗特先生帶著夏洛蒂和艾米莉與泰勒兄妹一起動身前往布魯塞爾。他們先在倫敦停留了幾天,參觀了幾乎所有的繪畫和雕塑。然後就直接到了布魯塞爾的埃熱寄宿學校。校舍很大,是一座17世紀的建築,前面是一條狹窄的街道,後面是一個封閉的花園,學校里充滿了一種安靜的學習氣氛。全校共分三個班,勃朗特兩姐妹在第二班,除了她倆和另一個學生,全都是外國人。她們坐在教堂的最後一排,每天都專心致志地學習,周圍的嘈雜對她們毫無影響。緊張的學習生活是充實的,夏洛蒂和艾米莉對法語幾乎一竅不通,為了能拿到學歷,早日辦起自己的學校,她們拼命地苦讀,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教師埃熱先生博學多才,是一個非常熱心的人,他看到了勃朗特兩姐妹孤僻的性格和非凡的天賦,就決定給她們單獨上課,採用新的教學方法,翻譯的時候不許她們看字典,在他的幫助下,姐妹倆的學習進步很快。埃熱的關心和富有激情的氣質,深深打動了夏洛蒂,她從心裡崇拜、感激他。而艾米莉卻跟他和不來,對他富於個性的教學方式全然不理,固執地按照自己的學習方法像頭牛似地拼命苦學。勃朗特兩姐妹由於天生的靦腆,整天廝守在一起,與周圍的同學格格不入。她們滿腦子都是學習和思鄉之情,也根本沒有閒情去聊天和遊玩。還有一件事是她們沒有料到的,那就是布魯塞爾人都信仰天主教,而她們信仰的是英國新教。宗教的不同,像一條鴻溝,把她們與其他的同學孤立開來。她們看不慣比利時女孩子的喧鬧,而她們的同學也將她倆看成穿著古板、不易接近的好挑剔的人。她們在同學中間異常地沉默寡言和孤獨。好在有泰勒姐妹在假日裡能和她們一起遊玩,這稍稍能消散一些她們心頭的寂寞。不久,夏洛蒂除了做學生外,還增加了當英語教員的工作。艾米莉在業餘時間也教幾個住校生鋼琴,這樣她們的經濟略能寬鬆一些。正當她們的學習取得了很大進展的時候,傳來了姨母病逝的消息,夏洛蒂和艾米莉急忙趕回了霍渥斯。姨母將遺產都留給了三個姐妹,她們可以將它用作開辦學校的資金。這時,埃熱寫來了一封長信,勸夏洛蒂和艾米莉繼續學習以完成學業。艾米莉再也不願回到那異國的寂寞中去,只有夏洛蒂表示願意回去,她對布魯塞爾有一種說不出的牽掛。1843年初,夏洛蒂獨自回到了布魯塞爾。她途中乘船的經歷被她寫在了以後的小說《維萊特》中。沒有了艾米莉的陪伴,夏洛蒂覺得非常的孤獨,她繼續著自己的學業,主要是學法語和文學。到了星期日,她就獨自一人去德國人和英國人的教堂。每天的散步也是形單影孤,除了埃熱先生,她對學校其他的人難得說上幾句話。夏洛蒂仍承擔了英語課的教學任務,年薪是16鎊,她可以從這筆錢里拿出一部分付學費。慢慢地,夏洛蒂覺得埃熱夫人雖和過去一樣的客氣、周到,但她們之間的關係卻有些疏遠了。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夏洛蒂極不喜歡羅馬的天主教,在有的場合中,不通人情事故的她直言不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而埃熱夫人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對教會的任何輕蔑之舉她都認為是褻瀆神聖的真理,對夏洛蒂的言詞自然是心懷不滿。再有就是她還注意到了夏洛蒂對埃熱先生的過分熱情。由於夏洛蒂身處異教徒中,再加上她羞澀的性格,在學校中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只有埃熱先生給予了她極大的幫助,常熱心地鼓勵她,並借給了她大量的書。這些都讓身處異國的夏洛蒂覺得無比的溫暖和慰藉,埃熱先生的形象慢慢高大起來,她從心裡感激這位難得的良師益友,對他慢慢滋生出一種微妙的感情。但當時她還沒有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感情,她只是希望得到埃熱先生更多的關懷。由於埃熱夫人的冷淡,埃熱先生在夫人的影響下也慢慢和她疏遠了,夏洛蒂陷入了一種情緒低落、神經衰弱的狀態。她夜裡做著嚇人的惡夢,白天也被壓抑和孤寂所包圍。她強迫自己去學習,下定了決心,不學通法語決不罷休。可真正學習時,想使自己集中精力已經很困難,她無法忍受無休止的煩惱,就找到了埃熱夫人,向她表示要回國。但埃熱先生沒有答應。年的12月底,從家裡傳來消息,勃朗特先生的眼睛要失明了,夏洛蒂以此為理由要求回家。這回埃熱先生沒有阻攔,他發給了她一個文憑,證明她精通、並能夠教授法語。埃熱先生臨別時真誠的同情讓夏洛蒂感動萬分。這兩年的學習生活,不僅讓她系統地學習了文學方面的知識,也為她以後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夏洛蒂的收穫確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