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根據一般人對夢的了解,我們應該這麼解釋:也許做夢者在想像此意外事故時,忘記了父親已經去世多年。但當夢繼續進行時,這記憶又重現,因此使他感到驚訝。從解析的經驗來看,這種解釋顯然是毫無意義的。其實是做夢者請了一位雕塑家替父親做一個半身像(bust),兩天前他恰好第一次去看塑造的進展情況,這就是他認為的災禍(德語中,bust又指發生意外或不對勁)。雕塑家從來沒見過他的父親,所以只好根據照片來雕刻。夢發生的前一天,他讓一位僕人到工作室去看那大理石像,想聽聽僕人是否也同樣認為石像的前額顯得太窄。然後他就陸續記起構架成這個夢的素材:每當有家庭或商業上的困擾時,他父親都會習慣性地用雙手壓著兩邊的太陽穴,仿佛他覺得頭太大了,必須把它壓小些。還有,在做夢者4歲的時候,一支手槍意外走火把父親的眼睛弄黑了(那時他剛好在場),所以他才會覺得“父親的眼睛多麼明亮呀”;夢中他發現父親左額上那道傷痕和死者生前額頭上的皺紋(每當悲傷的時候)是一樣的。而傷痕取代了皺紋的事實又導出造成這個夢的另一個原因:做夢者曾為他女兒拍了一張照片,但照片不小心從手中掉落,撿起時發現照片摔出了一條裂痕,正好垂直延伸到他女兒的眉骨上。他認為這是凶兆,因為他母親去世前數天,他也曾把她的照片底片摔壞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照相成像技術不夠先進,那時候感光底片大多是厚質賽璐璐或者玻璃的,易碎)。
因此,這個夢的荒謬性只不過是一種相當於口頭上把照片、石像和真實的人混淆在一起的粗心大意而已。比方說在觀看照片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這麼說:“你不覺得和父親完全一樣嗎?”或“你不覺得父親有些不對勁嗎?”當然,這個夢的荒謬性可以很容易避免。並且就這個例子來看,我們可以說這種荒謬是被允許的,甚至是被策劃的。
夢例2
這是我自己一個幾乎和前者相同的夢(先說明一下:家父於1896年逝世)。
在夢中,已絕人世的父親在馬扎爾人(magyars)的政治領域中扮演著某種角色,他幫助他們聯合成完整的政治團體。此時我看到一小張模糊的畫像,那是許多人聚集在一起,似乎是在德國國會上。有一個男人站在幾張凳子上,而另一些人則圍在他四周;記得他死去的時候躺在床上的樣子,簡直就像是加里波第 (garibadi是一位義大利英雄)。我很高興這諾言終於實現了。
有什麼會比這些更荒誕無稽?做夢的時期恰好是匈牙利政局混亂的時候——因為國會的癱瘓導致了無政府的狀態。結果由于澤爾(szbll)的才智而得以解救(19世紀末匈牙利政治危機,多虧科羅曼·澤爾力挽狂瀾,穩定了政局)。這麼說來那一小張畫像中所包含的細節,和這個夢的解析就具有一定的關係了。我們的夢思通常是和真實情況以同樣形式呈現,但我在這個夢中見到的畫,卻源於一本有關奧地利歷史書中的插圖——其中顯示著在那著名的“moriamur pro rege ncstro”事件中,出現於普雷斯堡(presoburg)的議會上的情況(弗洛伊德附註: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之戰後,瑪莉亞登上王位,貴族們對她呼籲所做的反應為“我們誓死效忠國王!”另外我記不起來在哪裡看到過一則夢的記載,該夢中的人物都是異常矮小的,其緣由是做夢者白天看到的銅版畫,例如卡羅特的畫都是具有好多好多微小的人物的。其中有一套是描繪18世紀30年代戰爭的恐怖)。和圖片中的瑪莉亞一樣,在夢中家父四周圍繞著群眾,但他卻站在幾張椅子(stuhl)上面,使他們團結在一起,因此就像是一位總裁判(stuhlrichter)一樣(二者間的關聯是一句常用德語,“我們不需要裁判”),而確實當家父逝世的時候,圍繞在床邊的人都說他像加里波第。他死後體溫上升,兩頰泛紅而且愈來愈深……回憶到這裡,我腦海中不由自主地呈現出:
und hinter ihm in wesenlosem scheine
lag was uns alle bandigt,das gemeine(弗洛伊德附註:來自歌德在好友席勒死後數月,為其遺作《鍾之歌》所作的序,他說席勒的靈魂正向真實、完善與美麗之永恆前進,但“在他背後卻籠罩著一個全人類的陰影——共同的命運”)
這高層次的思想使我們對現實的“共同的命運”有所準備。死後體溫的升高和夢中這句話“他死後”相對,他最深切的苦痛是死前數周腸道的完全癱瘓(梗塞)。我的各種不尊敬的念頭都和這點有所關聯。我的一位同學在中學時就失去了父親,那時我深為所動,於是成為他的好友。有一次他向我提到一個女性親戚痛心的經歷:她父親是在街上暴斃的,被抬回家裡後,當他們把他衣服解開時,發現在“臨死之際”或是“死後”大便失禁了。那位同學的女親戚對這件事深為不快,並且無法把這個印象從她對父親的記憶中摘除掉。現在我們已經觸及這個夢的願望了,就是:“死後仍然是偉大而不受玷污地呈現在孩子面前”——誰不是這樣想的呢?但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個夢的荒謬性呢?表面的荒謬是由於忠實呈現在夢中的一個暗喻,而我們卻慣於忽略它所蘊涵的荒謬性,這裡,我們又再度不能否認,荒謬性是故意的以及刻意策劃的。
因為死去的人常常會在夢裡出現,和我們一起活動並產生互動(就像是活著一樣)。所以常常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驚奇以及奇怪的解釋,而這正顯示出我們對夢的不了解。其實這些夢的意義是很顯然的。它常發生在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如果父親還活著,他對這件事會怎麼說呢?”除了將有關人物展現在某種情況下,夢是無法表達出“如果”的。比方說一位從祖父那裡得到大筆遺產的年輕人,正當他悔恨揮霍了許多錢的時候,就夢見祖父還活著並且向他追問,然後指責他不該奢侈。而當我們更精確地分析後會發現,人已經死去很久了,那麼這個夢中的批評不過是一種慰藉的想法(幸好這位故人沒有親眼看到),或者說是一種愜意的感覺(他不再能夠干預)。
還有另外一種荒謬也發生在故人重現的夢中,但卻表現的不再是荒誕與嘲諷。它暗示著一種極端的否認,因此表示出一種做夢者想都不敢想的潛意識。除非我們記住這個原則:夢無法區分什麼是願望,什麼是真實,否則就要闡明這種夢是不可能的。例如:一個男人在父親臨終前悉心照顧老人,而在父親死後確實哀傷了好久,但過後卻做了下面這個看似毫無意義的夢。他父親又活了,和往常一樣與他談話,但(下面這句話很重要)他真的已經死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如果我們在“他真的已經死了”的後面加入“這是做夢者的願望”,以及他“不知道”做夢者很清楚他死了,那麼這個夢就可以了解了。正當他照顧父親的時候,他不斷希望父親早些死去,因為這將使父親的苦痛得以結束,這是個慈悲的想法。在哀悼的時候,這個同情的想法卻變為潛意識的自責,似乎是因為他這個想法縮短了父親的生命。借著做夢者童年期反抗父親衝動的復甦,使自責得以在夢中表達。而由於夢的慫恿和清醒時思想的極端對比,正好造成這個夢的荒謬性。
因此,這個夢的荒謬性只不過是一種相當於口頭上把照片、石像和真實的人混淆在一起的粗心大意而已。比方說在觀看照片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這麼說:“你不覺得和父親完全一樣嗎?”或“你不覺得父親有些不對勁嗎?”當然,這個夢的荒謬性可以很容易避免。並且就這個例子來看,我們可以說這種荒謬是被允許的,甚至是被策劃的。
夢例2
這是我自己一個幾乎和前者相同的夢(先說明一下:家父於1896年逝世)。
在夢中,已絕人世的父親在馬扎爾人(magyars)的政治領域中扮演著某種角色,他幫助他們聯合成完整的政治團體。此時我看到一小張模糊的畫像,那是許多人聚集在一起,似乎是在德國國會上。有一個男人站在幾張凳子上,而另一些人則圍在他四周;記得他死去的時候躺在床上的樣子,簡直就像是加里波第 (garibadi是一位義大利英雄)。我很高興這諾言終於實現了。
有什麼會比這些更荒誕無稽?做夢的時期恰好是匈牙利政局混亂的時候——因為國會的癱瘓導致了無政府的狀態。結果由于澤爾(szbll)的才智而得以解救(19世紀末匈牙利政治危機,多虧科羅曼·澤爾力挽狂瀾,穩定了政局)。這麼說來那一小張畫像中所包含的細節,和這個夢的解析就具有一定的關係了。我們的夢思通常是和真實情況以同樣形式呈現,但我在這個夢中見到的畫,卻源於一本有關奧地利歷史書中的插圖——其中顯示著在那著名的“moriamur pro rege ncstro”事件中,出現於普雷斯堡(presoburg)的議會上的情況(弗洛伊德附註: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之戰後,瑪莉亞登上王位,貴族們對她呼籲所做的反應為“我們誓死效忠國王!”另外我記不起來在哪裡看到過一則夢的記載,該夢中的人物都是異常矮小的,其緣由是做夢者白天看到的銅版畫,例如卡羅特的畫都是具有好多好多微小的人物的。其中有一套是描繪18世紀30年代戰爭的恐怖)。和圖片中的瑪莉亞一樣,在夢中家父四周圍繞著群眾,但他卻站在幾張椅子(stuhl)上面,使他們團結在一起,因此就像是一位總裁判(stuhlrichter)一樣(二者間的關聯是一句常用德語,“我們不需要裁判”),而確實當家父逝世的時候,圍繞在床邊的人都說他像加里波第。他死後體溫上升,兩頰泛紅而且愈來愈深……回憶到這裡,我腦海中不由自主地呈現出:
und hinter ihm in wesenlosem scheine
lag was uns alle bandigt,das gemeine(弗洛伊德附註:來自歌德在好友席勒死後數月,為其遺作《鍾之歌》所作的序,他說席勒的靈魂正向真實、完善與美麗之永恆前進,但“在他背後卻籠罩著一個全人類的陰影——共同的命運”)
這高層次的思想使我們對現實的“共同的命運”有所準備。死後體溫的升高和夢中這句話“他死後”相對,他最深切的苦痛是死前數周腸道的完全癱瘓(梗塞)。我的各種不尊敬的念頭都和這點有所關聯。我的一位同學在中學時就失去了父親,那時我深為所動,於是成為他的好友。有一次他向我提到一個女性親戚痛心的經歷:她父親是在街上暴斃的,被抬回家裡後,當他們把他衣服解開時,發現在“臨死之際”或是“死後”大便失禁了。那位同學的女親戚對這件事深為不快,並且無法把這個印象從她對父親的記憶中摘除掉。現在我們已經觸及這個夢的願望了,就是:“死後仍然是偉大而不受玷污地呈現在孩子面前”——誰不是這樣想的呢?但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個夢的荒謬性呢?表面的荒謬是由於忠實呈現在夢中的一個暗喻,而我們卻慣於忽略它所蘊涵的荒謬性,這裡,我們又再度不能否認,荒謬性是故意的以及刻意策劃的。
因為死去的人常常會在夢裡出現,和我們一起活動並產生互動(就像是活著一樣)。所以常常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驚奇以及奇怪的解釋,而這正顯示出我們對夢的不了解。其實這些夢的意義是很顯然的。它常發生在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如果父親還活著,他對這件事會怎麼說呢?”除了將有關人物展現在某種情況下,夢是無法表達出“如果”的。比方說一位從祖父那裡得到大筆遺產的年輕人,正當他悔恨揮霍了許多錢的時候,就夢見祖父還活著並且向他追問,然後指責他不該奢侈。而當我們更精確地分析後會發現,人已經死去很久了,那麼這個夢中的批評不過是一種慰藉的想法(幸好這位故人沒有親眼看到),或者說是一種愜意的感覺(他不再能夠干預)。
還有另外一種荒謬也發生在故人重現的夢中,但卻表現的不再是荒誕與嘲諷。它暗示著一種極端的否認,因此表示出一種做夢者想都不敢想的潛意識。除非我們記住這個原則:夢無法區分什麼是願望,什麼是真實,否則就要闡明這種夢是不可能的。例如:一個男人在父親臨終前悉心照顧老人,而在父親死後確實哀傷了好久,但過後卻做了下面這個看似毫無意義的夢。他父親又活了,和往常一樣與他談話,但(下面這句話很重要)他真的已經死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如果我們在“他真的已經死了”的後面加入“這是做夢者的願望”,以及他“不知道”做夢者很清楚他死了,那麼這個夢就可以了解了。正當他照顧父親的時候,他不斷希望父親早些死去,因為這將使父親的苦痛得以結束,這是個慈悲的想法。在哀悼的時候,這個同情的想法卻變為潛意識的自責,似乎是因為他這個想法縮短了父親的生命。借著做夢者童年期反抗父親衝動的復甦,使自責得以在夢中表達。而由於夢的慫恿和清醒時思想的極端對比,正好造成這個夢的荒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