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去吃飯的路上,他說,咱伯的病不要緊!他看我們一臉的驚愕,又補充說:俺倆已幹過一架了!
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和大春是經常干架的,他們不見則已,見面無論在一起呆的時候長短,臨走總是要發生一場口角的。父親早在哥哥強娶李菊花的時候就當眾宣布過開除他的家籍,後來又無數次地說“我早把你的名字從家中勾銷了”,而且不止一次地宣告:“我死時也不准汪大春到跟前來!”大春當然也賭氣地說過許多次:不用你開除,我就不想到你身邊去!但說歸說,隨著大春年齡的增長,對這個厭惡他也令他厭惡的父親漸漸有了些許理解和原諒,所以,每當父親有病住院的時候,大春只要知道,總是要抽空趕回來看望,不過由於積怨太深和脾性不合,正如他剛才自己說的,二人總免不了吵架和抬槓,總是回來的時候滿腔熱情,走的時候氣沖牛斗。
大春邊吃飯邊說,父親的病不但不重而且一點也不要緊!他說他是昨天傍晚回來的,進病房時看見的情形嚇了他一大跳,誰知那是父親故意做的樣子,不一會兒和他說起了話,一股氣說了兩三個小時,開始還有點拿腔作勢,說著說著就忘記了就顧不得了。“熊起人來神氣那個足哇,嗓門那個大呀,你們是沒見,我敢說好人也比不上!”
夏和秋同時看看我,我也正朝他們看。大春哥對父親這麼大逆不道的評說我們不好發表什麼意見,但我們卻都有這麼一個直覺,大春是個直腸漢子,他不會編瞎話,理由再簡單不過,他是他的兒子,百忙中巴巴地跑回來探望父病,他沒有理由對自己的父親進行污衊。這理由還在其次,主要是,像這樣的情況,令兒女們產生這樣的感覺,確實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父親都有他的用意,我們不明白的是,假如大春說的是實情,那麼,這一次父親這麼興師動眾地把我們“召”回來,目的又是什麼呢?
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1)
父親在平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幹部病房住院時“召”我們去的真實用心,是在不久的以後才被發現和證實的。
父親是不失時機地在開拓我們的眼界,父親是希望我們從他雖當過官但家人卻遭了罪的陰影里走出來,不要隨波逐流,不要自暴自棄。父親是想告訴他的孩子們,外面的世界很大,世上人生活的等級很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從他的經歷中吸取太大的負面影響,不要滿足於在社會底層混日子。但是父親不明說他的用意,父親就是像母親形容的那樣,他啥事都不明說,他總想叫別人當自己肚子裡的蛔蟲。
父親落魄前是共產黨的一名政工幹部,搞政治養成了父親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黨性原則,從父親嘴裡從來沒有聽到過違背原則的話。父親也不是沒有產生過背離原則的私心雜念,但那雜念他是絕不肯從嘴裡說出而是靠別人“悟”的。譬如,父親跑平反時因手中沒錢中途下車去我們的小家,他不說他沒錢,他只是在我和藍峰都在場時,將口袋裡的毛錢角票和分錢鋼幣在面前的桌子上擺弄來擺弄去,我們如果還“悟”不出,他還會索性將口袋掏翻出來,將裡面的紙屑、煙沫抖擻乾淨,直到我們說“伯,你就這幾個錢啦?這怎麼能出得去門?”我們如果一直不肯說這個話,他最後的一寶就是在你最忙最不耐煩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說:我得走!某某囑咐叫我一定在這幾天去,不然,見不到誰誰,這一趟就又算白跑了!他這樣說就是不走,你不得不說:伯,你是沒錢起不動身吧?給,這是三十塊,多了我們也是沒有。又譬如,由於我們家人口多,所以飯食自然是很差,父親沒受挫折時每月工資是八十三塊,就是在受了降職降薪處分以後,每個月也還是有六十塊零五毛的工資,這在當時的小縣城中,個人收入還是頗豐的,按理說父親是不應該吃得和穿得太不像話的,然而由於家裡吃閒飯的人多贅子大,父親就不能享受到他該享受的那個標準,我知道我的幾個同學的父親和有一些和我們家情況類似的人家,為了保證能掙錢的這個當家人的身體健康和心情愉快,基本都是要給他們開小灶的,這裡說的開小灶不是另開火而是吃飯時多給他們做一點好吃的。但我們家不這樣,父親堅決反對給他加菜,他說他堅決不搞特殊化,他看不得在一群有著餓狼般眼神的孩子們的注視下自己去吃那一點點韭菜炒雞蛋。但這並不等於說父親不想吃點好的,父親的做法是哪頓飯不想吃時,就挨著不吃,無論母親和別人怎樣催,他就是不端碗或不動筷子,直到孩子們吃完飯都走了母親要刷鍋刷碗了他的一碗飯仍在面前放著,他呢,或仍不停下他正忙碌的活計或仍在全神貫注地看那張早看過不知多少遍的報紙……這時候,若恰逢母親心情好家裡也有條件時,母親就會識趣地按著他的嗜好給他另做,父親也不推辭做好就吃,這樣家裡也就風平浪靜,倘若母親正心煩或手中正拮据,她就會一邊洗刷鍋碗一邊抱怨牢騷:放著飯不吃一定要放涼,我就不知道是啥意思!並且把屋裡弄得一片聲響。這時候父親若不想生氣就會惡狠狠地瞪母親兩眼拔腳走人,若正想生氣,就會藉機與母親唇槍舌劍起來,或罵雞罵狗罵孩子罵一些不相干的人和事。有一次我正好在家,父親不好發作,當時廣播裡正在播“形勢一派大好”的社論,他恨恨地三步並作兩步走到門口一下子將廣播線給拽了……父親還能巧妙地緩解僵局和調動陌生人為他服務,有幾次他弄得全家人都不理他,他出去幾天也沒有消息,誰知突然間有他們單位人或別的不相干的熱心人勢急慌忙地找到家裡來,說他們接到醫院的電話或親眼看見父親暈倒在醫院大廳里或其他什麼公共場所。“你們咋會知道他的身份?”家人趕到向人家致謝時總這樣問,人家便說,如何同著眾人翻看他的口袋,如何妥善保管他口袋裡值錢的東西,原來,從父親的口袋裡,總能翻出能證明他身份的證件來。
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和大春是經常干架的,他們不見則已,見面無論在一起呆的時候長短,臨走總是要發生一場口角的。父親早在哥哥強娶李菊花的時候就當眾宣布過開除他的家籍,後來又無數次地說“我早把你的名字從家中勾銷了”,而且不止一次地宣告:“我死時也不准汪大春到跟前來!”大春當然也賭氣地說過許多次:不用你開除,我就不想到你身邊去!但說歸說,隨著大春年齡的增長,對這個厭惡他也令他厭惡的父親漸漸有了些許理解和原諒,所以,每當父親有病住院的時候,大春只要知道,總是要抽空趕回來看望,不過由於積怨太深和脾性不合,正如他剛才自己說的,二人總免不了吵架和抬槓,總是回來的時候滿腔熱情,走的時候氣沖牛斗。
大春邊吃飯邊說,父親的病不但不重而且一點也不要緊!他說他是昨天傍晚回來的,進病房時看見的情形嚇了他一大跳,誰知那是父親故意做的樣子,不一會兒和他說起了話,一股氣說了兩三個小時,開始還有點拿腔作勢,說著說著就忘記了就顧不得了。“熊起人來神氣那個足哇,嗓門那個大呀,你們是沒見,我敢說好人也比不上!”
夏和秋同時看看我,我也正朝他們看。大春哥對父親這麼大逆不道的評說我們不好發表什麼意見,但我們卻都有這麼一個直覺,大春是個直腸漢子,他不會編瞎話,理由再簡單不過,他是他的兒子,百忙中巴巴地跑回來探望父病,他沒有理由對自己的父親進行污衊。這理由還在其次,主要是,像這樣的情況,令兒女們產生這樣的感覺,確實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父親都有他的用意,我們不明白的是,假如大春說的是實情,那麼,這一次父親這麼興師動眾地把我們“召”回來,目的又是什麼呢?
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1)
父親在平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幹部病房住院時“召”我們去的真實用心,是在不久的以後才被發現和證實的。
父親是不失時機地在開拓我們的眼界,父親是希望我們從他雖當過官但家人卻遭了罪的陰影里走出來,不要隨波逐流,不要自暴自棄。父親是想告訴他的孩子們,外面的世界很大,世上人生活的等級很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從他的經歷中吸取太大的負面影響,不要滿足於在社會底層混日子。但是父親不明說他的用意,父親就是像母親形容的那樣,他啥事都不明說,他總想叫別人當自己肚子裡的蛔蟲。
父親落魄前是共產黨的一名政工幹部,搞政治養成了父親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黨性原則,從父親嘴裡從來沒有聽到過違背原則的話。父親也不是沒有產生過背離原則的私心雜念,但那雜念他是絕不肯從嘴裡說出而是靠別人“悟”的。譬如,父親跑平反時因手中沒錢中途下車去我們的小家,他不說他沒錢,他只是在我和藍峰都在場時,將口袋裡的毛錢角票和分錢鋼幣在面前的桌子上擺弄來擺弄去,我們如果還“悟”不出,他還會索性將口袋掏翻出來,將裡面的紙屑、煙沫抖擻乾淨,直到我們說“伯,你就這幾個錢啦?這怎麼能出得去門?”我們如果一直不肯說這個話,他最後的一寶就是在你最忙最不耐煩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說:我得走!某某囑咐叫我一定在這幾天去,不然,見不到誰誰,這一趟就又算白跑了!他這樣說就是不走,你不得不說:伯,你是沒錢起不動身吧?給,這是三十塊,多了我們也是沒有。又譬如,由於我們家人口多,所以飯食自然是很差,父親沒受挫折時每月工資是八十三塊,就是在受了降職降薪處分以後,每個月也還是有六十塊零五毛的工資,這在當時的小縣城中,個人收入還是頗豐的,按理說父親是不應該吃得和穿得太不像話的,然而由於家裡吃閒飯的人多贅子大,父親就不能享受到他該享受的那個標準,我知道我的幾個同學的父親和有一些和我們家情況類似的人家,為了保證能掙錢的這個當家人的身體健康和心情愉快,基本都是要給他們開小灶的,這裡說的開小灶不是另開火而是吃飯時多給他們做一點好吃的。但我們家不這樣,父親堅決反對給他加菜,他說他堅決不搞特殊化,他看不得在一群有著餓狼般眼神的孩子們的注視下自己去吃那一點點韭菜炒雞蛋。但這並不等於說父親不想吃點好的,父親的做法是哪頓飯不想吃時,就挨著不吃,無論母親和別人怎樣催,他就是不端碗或不動筷子,直到孩子們吃完飯都走了母親要刷鍋刷碗了他的一碗飯仍在面前放著,他呢,或仍不停下他正忙碌的活計或仍在全神貫注地看那張早看過不知多少遍的報紙……這時候,若恰逢母親心情好家裡也有條件時,母親就會識趣地按著他的嗜好給他另做,父親也不推辭做好就吃,這樣家裡也就風平浪靜,倘若母親正心煩或手中正拮据,她就會一邊洗刷鍋碗一邊抱怨牢騷:放著飯不吃一定要放涼,我就不知道是啥意思!並且把屋裡弄得一片聲響。這時候父親若不想生氣就會惡狠狠地瞪母親兩眼拔腳走人,若正想生氣,就會藉機與母親唇槍舌劍起來,或罵雞罵狗罵孩子罵一些不相干的人和事。有一次我正好在家,父親不好發作,當時廣播裡正在播“形勢一派大好”的社論,他恨恨地三步並作兩步走到門口一下子將廣播線給拽了……父親還能巧妙地緩解僵局和調動陌生人為他服務,有幾次他弄得全家人都不理他,他出去幾天也沒有消息,誰知突然間有他們單位人或別的不相干的熱心人勢急慌忙地找到家裡來,說他們接到醫院的電話或親眼看見父親暈倒在醫院大廳里或其他什麼公共場所。“你們咋會知道他的身份?”家人趕到向人家致謝時總這樣問,人家便說,如何同著眾人翻看他的口袋,如何妥善保管他口袋裡值錢的東西,原來,從父親的口袋裡,總能翻出能證明他身份的證件來。